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冠疫情热点问题解答】王宇明教授:如何正确定义中高风险地区?如何理解途经中高风险区?

2021-11-19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新型冠状病毒病

【编者按】

近日,欧洲单周新冠病例达到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峰,11月11日,德国日增新冠确诊病例首超5万例,这无疑加大了我国外防输入的压力。当前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仍是防控重点,一系列常态化精准防控措施也在防渐成熟之中。然而,国庆节以后我国新冠疫情在多地反弹,引起了很多民众的警觉和疑惑 。我们带着大家的常见问题请教著名感染病学专家王宇明教授,特别讨论了一些热点问题,王宇明教授将一一进行剖析,相信他的意见会对各位有所裨益。


既往解答↓↓

①当前我国新冠疫情反复的背景和成因是什么?


【论坛报】此前提到对中高风险地区地域定义的扩大化,那如何正确定义中高风险区呢? 为什么各地具体运用差异很大?

王宇明教授:截至2021年11月19日10时,全国31省区直辖市疫情高风险地区有7个,中风险地区有68个。我的很多患者说,由于重庆是中高风险地区,单位严格限制他们来渝就诊。据说一些三甲医院门诊已经严格限号至30名(但我所在医院如西南大学附属公卫医院还没有限)。其结果是,很多患者觉得现在相比去年疫情初期还要不便,尽管那时疫情更为严峻。

中高风险地区究竟如何界定?风险地区是指整个省区直辖市吗?实际上,国家对中高低风险地区的划分原则主要还是根据三个维度考虑,一是地域,以街道、乡镇为基本单位;二是时间,以最长潜伏期14天为单位;三是疫情,有多少病例,有没有发生聚集性疫情等。根据北京市新冠疫情风险分级标准,明确将14天内社区(村)所辖范围发生聚集性疫情和新增病例数作为风险等级判定指标。其中14天内新增2起及以上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超过5例本地确诊病例,为高风险地区;14天内新增1起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2~5例本地确诊病例,为中风险地区;14天内无新增本地聚集性疫情,为低风险地区。

当前的误区之一,是将街道、社区从点到面,盲目扩大到整个省区直辖市。此前就曾出现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等地对来自湖北、浙江、广东、河南、湖南、安徽、江西7个省份的人员,一律劝返的事情。又如我所在的重庆,是一个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达3210多万)的直辖市,地域上相当于一个省,而并非传统意义的城市。有些省一级自治区就地域上就更加宽广了,如内蒙古全区面积达118.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日本);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从公路走超过3300公里,而常住人口仅为2400万人。新疆面积达166.4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而最新的常住人口仅为2585.23万人。

当前的误区之二,是在时间上扩大中风险地区。例如,重庆已经14天内无新增本地聚集性疫情,成为低风险地区。但是很多相关部门依然如故,没有调整过来。如果不加区别,全部严格执行“一刀切”的防控政策,维持正常的生活就很难了。有人需要出差,有人需要就诊,有人需要上学,对于上述刚需全盘否决无疑会伤及民众的基本生活要求。

总之,应该牢记,国家规定对中高低风险地区的地域划分是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定的,不能只顾明哲保身,不顾他人,搞“一刀切”政策。我从事感染病和肝病专业几十年,最反感的是同行拈轻怕重、互相推诿的做法。同理,我经常给下级医生说,我们的病人是慕名而来,像我们这样的医院和专家,如果面对危重和疑难杂症而不作为,病人还能找谁解决问题呢?

我认为,我们可以按照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进行管理。首先,一个中高风险地区,不能代表整个省市,只能代表一个区域,时间上也不可以无限延长。其次,对不同人群的出行控制,不应该是“全或无”,而应该是“宽严相济”。例如,必要的出行人群包括工作、就医、学习、出勤包括必要的出差,这些需要可以优先放行。与之相反,不必要的出行人群包括旅游玩乐(这次全国疫情主要都是这些人群传播的)、聚众娱乐,以及可以延后或以网上形式举行的会议等则应该按照要求严格控制。


图片 1.png

图   内蒙古东西直线距离达2400公里,从西边的额济纳旗到东边满洲里全程达3198公里,坐火车需要50个小时以上


【论坛报】如何理解途经中高风险地区?对于途经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如何处理?

王宇明教授: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地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目前各地对于“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人民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一种规定和判断的。那么怎么才算是“途经”了中高风险地区呢?“途经”指在相关地区逗留过,包括乘坐汽车、火车经过中高风险地区内相关车站等且有上下客的,机场所在地为中高风险地区,且飞机在该机场起降过,均认为是“途经”。根据国务院通信行程卡规则,防疫行程卡记录个人行程城市,需在某城市停留超过4小时才会记录,如果途经时间短于4小时,则不会被记录。值得注意的是,防疫行程卡是根据运营商通过你的电话卡显示你去过的地方,故其定位是比较准确的。若途经地点标有“*”,说明这个城市有中高风险地区;但只要是行程卡是绿的,就说明你没有途经过中高风险地区。例如,重庆市西南医院所在的沙坪坝区是低风险地区,渝北区某个街道或小区作为中高风险地区,但实际上渝北区已经不是城市中心地带。如果每天经过渝北区的车辆人群都被看作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岂不是人人自危,严重影响正常出行?实际上,根据国务院通信行程卡规则,这种情况并不算途经过中高风险地区,更不用说重庆长寿区的一个古镇了。况且,目前看来,坐个公交车经过涉疫地区就会被感染的概率极低(我觉得甚至不可能),所以不应该把这种程度的“途经”也算作风险,也不需要采取相关的限制措施。而确实“途经”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滞留超过4小时的,存在被感染的风险。为此,各地方均建议按照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进行处理。如上海市规定境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的具体措施为,对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中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一律实施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所有来自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尽快且12小时之内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新冠疫情催生了一个新名词“时空伴随者”,即指本人的电话号码与确诊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范围是800 m×800 m)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0小时以上,查出的号码为时空伴随号码。在时空伴随者之前,排查新冠感染风险人员都以密切接触者来进行管理。通过对比两者的定义,可以发现,最大的区别在于时空伴随者在空间上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据称这一概念可以最大限度发现潜在风险人群。实际上,我认为在即使是时空重合也仅仅是密切接触者才有意义,在其他的情况下过于滥用都是伤害大、代价大且扰民严重。在山城重庆,时空重合极为常见。有时空间高低落差相差非常大,尽管二者落差几百米,虽然时空重合但开车可能需要半个小时以上才能到达。

当下“时空重合”为指导的相关防控措施还没有施行,最近有很多人已经感觉到,“清零”的防控策略已经使得人群流动控制过于严格,甚至超过了疫情初期,这种做法值得提倡吗?我认为,针对前一段时间的思想松弛来说有些矫枉过正,但从严要求比起麻痹大意要好得多。同时,还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对疫情防控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快速核酸检测、健康码和行程码查验、疫苗接种信息收集及人员流动追踪等方面工作都已经有一套完善的流程,实际上现在可以进入了精准防控阶段,完全可以做到疫情防控有张有弛,疏而不漏。目前我们还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阶段,但是我们需要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假如我们前面说到的31个省市都进入中高风险区的时候,怎么办?到时候我们的交通,我们的隔离措施是不是要做根本的改变?例如,目前集中到酒店隔离的方法显然是成本很高,而且实施日益困难。这些都是需要很好研究的。



下期预告:

王宇明教授将回答:这次我国各地相继出现的疫情反弹的问题出在哪里?目前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什么?为什么“精准防控”很难推广?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