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BEST YOUNG丨202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CSCO YOUNG)年中会胃肠肿瘤分会场精彩内容回顾

2023-07-04作者:伯安资讯


6月30日~7月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办、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CSCO YOUNG)协办的2023 CSCO YOUNG年中会在上海盛大召开。大会主要围绕常见肿瘤诊疗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话题进行学术探讨,设置了主会场和多瘤种的分会场,大家凝思汇智、思辨争鸣。在胃肠肿瘤分会场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共同担任名誉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丁培荣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静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胃肠肿瘤领域中青年专家们齐聚一堂,除了主题汇报202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最新进展,协办单位百济神州还针对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争议热点话题特别设置了微辩论环节,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本文撷取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大会主席致辞

陈功教授首先致辞指出,我国消化道肿瘤疾病负担较重,诊疗上仍面临着较大挑战,需要同道们携手突破。希望CSCO YOUNG平台可以让知识薪火相传,让更多中青年医生成长为肿瘤领域的新支柱。张小田教授表示,胃癌和肠癌这两类重要的瘤种在CSCO YOUNG的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期待大家可以展现出胃肠肿瘤领域分会场独特的风采和魅力!刘静教授表示,CSCO YOUNG胃肠道领域的队伍发展壮大是我们共同不断努力的结果,希望本平台不仅为大家提供深度学术交流的机会,也促进未来各个层面更深更广的合作。


陈功教授.jpg

陈功教授


张小田教授.jpg张小田教授


刘静教授.jpg静教授



Session 1 胃癌篇


学术前沿速递


吴胤瑛教授从胃癌的围手术期到一线、后线治疗介绍了202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胃癌免疫治疗进展。吴教授指出,在围手术期治疗中,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免疫联合治疗的获益人群以及病理完全缓解(pCR)能否转化为生存优势;在晚期治疗中,一线化疗+免疫治疗的地位已毋庸置疑,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以平衡疗效和安全性;探索新的靶点及新疗法是后线治疗的未来方向。


<span id=

吴胤瑛教授


梁婷婷教授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Claudin 18.2到DKK-1等其他靶点等方面,梳理了2023 ASCO胃癌靶向治疗进展。梁教授指出,如何明确Claudin 18.2靶向治疗的优势人群,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思考;对于PD-L1低表达的人群,采用化疗+靶向+免疫还是化疗+靶向序贯化疗+免疫的治疗策略,是今后需要更多思考的问题。


梁婷婷教授.jpg

梁婷婷教授


Best Young

热点话题辩论1:MSI-H胃癌一线是否去化疗


王湘教授观点:

对于MSI-H胃癌一线治疗,应该去化疗。



论据

疗效方面,MSI-H胃癌对化疗不敏感并不敏感,KEYNOTE-062 研究显示使用免疫+化疗与单用免疫相比疗效并无显著提升。安全性方面,化疗的毒副反应显著高于免疫治疗。探索免疫联合其他治疗策略是提高免疫单药疗效的更佳选择,化疗并非必选项,CHECKMATE-649研究显示,对于MSI-H患者,双免疗效优于单免+化疗。

站队加分

孟令俊教授和杨宏教授支持王湘教授的观点。


  • 孟令俊教授表示,MSI-H胃癌患者本身对化疗不敏感,尽管单免治疗为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有限,但是通过去化疗可以把单免治疗不获益的MSI-H胃癌患者筛选出来再考虑施以其他的治疗手段。


  • 杨宏教授表示,化疗+免疫并未比单免疫疗显示出更大的优势,去化疗并不意味着不可以联合,双免治疗或者免疫联合其他的治疗手段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王湘教授.jpg

王湘教授


韩璐教授观点:

对于MSI-H胃癌一线治疗,不应该去化疗。



论据

MSI-H胃癌的一线治疗在最新版NCCN指南和CSCO指南中并不明朗,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大样本、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免疫治疗并非全能,人胃癌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时空异质性,多部位微卫星不稳定的转移灶对免疫治疗反应存在差异。多项研究显示,免疫与化疗联用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化疗可增强疗效。免疫+化疗的安全性属于可控范围内,双免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免疫+化疗。

站队加分

曹彦硕教授、王德强教授、王童非教授和余一祎教授支持韩璐教授的观点。


  • 曹彦硕教授表示,MSI-H胃癌患者一线治疗能否去除化疗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尤其是大型的Ⅲ期临床研究证据,尚不能改变临床实践。未来还需要进行多组学联合分析以及新的检测手段等进行筛选,方能进一步明确可从单纯免疫治疗中获得生存获益的人群。


  • 王德强教授表示,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肿瘤患者对化疗的接受度尚可,因此认为对于MSI-H胃癌一线治疗,目前不应该去化疗。


  • 王童非教授表示,胃癌患者进展到需要后线治疗中,由于营养状态等方面的因素对药物试错的包容度较低,对于身体条件尚可的MSI-H胃癌患者进行一线治疗选择免疫+化疗,是锦上添花的治疗模式。


  • 余一祎教授表示,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在单纯免疫的基础上,联合化疗不能带来显著生存获益”这一观点尚缺乏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论证,我们要谨慎解读。在患者身体耐受性较好的时候,给予免疫+化疗的一线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韩<span id=

韩璐教授


站队1.jpg

站队加分环节


陈晓锋教授总结道,最终的结论倾向于对于MSI-H胃癌的一线治疗,应该采取免疫+化疗的治疗方案,但在临床实践中更重要的还是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以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陈晓锋教授点评1.jpg

陈晓锋教授


Best Young

热点话题辩论2:HER2+胃癌一线治疗

同步化靶免vs序贯化靶免


王轶卓教授观点:

对于HER2+胃癌一线治疗,支持同步化靶免。



论据

①一线治疗是获得生存改善的最重要机会,“好药早用”可最大化全程获益,抗HER2+化疗+免疫具有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奠定了联合用药的疗效。②抗HER2+化疗+免疫优于抗HER2+化疗:KEYNOTE-811Ⅲ期研究显示,相较于抗HER2+化疗,抗HER2+化疗+免疫的可显著改善ORR和PFS。此外,研究提示前线使用免疫治疗,可改善后线治疗方案的疗效。③抗HER2+化疗+免疫优于抗HER2+化疗:AIO INTEGA等多项研究显示,相较于抗HER2+免疫,抗HER-2+化疗+免疫可带来ORR和PFS的获益。④此外,现有的临床研究并未直接将化靶免和靶免诱导后序贯化靶免治疗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故基于现有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同步化靶免。

站队加分

李伟教授和韦青教授支持王轶卓教授观点。

  • 李伟教授指出,在对HER2+胃癌一线治疗进行同步化靶免治疗时,并未看到不良事件的明显提升,从这个角度而言,同步化靶免并非不可取。此外,抗HER2+化疗+免疫具有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更适合在临床实践中去提倡和应用。


  • 韦青教授指出,HER2是免疫治疗关联性很强的靶点,免疫治疗的应用越早越好,因此对于肿瘤负荷不重的患者,免疫治疗的应用有望为其争取到转化手术的机会;而对于肿瘤负荷较重的患者,免疫治疗则有望为其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王<span id=

王轶卓教授


齐长松教授观点:

对于HER2+胃癌一线治疗,支持序贯化靶免。



论据

联合治疗成为HER2+胃癌一线治疗的趋势,临床研究提示,化靶免联合可带来明确的短期获益,即高ORR和高缓解率,但患者总生存期(OS)才是检验最终获益的金标准。目前KEYNOTE-811研究的PFS达到统计学假设,但其PFS优效源自HER+且CPS≥1人群,而OS有延长趋势,却未达到统计学假设。更多新药的上市对OS带来了冲击,未来HER2+胃癌一线治疗的最优的联合模式以及最优的布局仍需进一步探索。

站队加分

黄小兵教授和刘明教授表示支持齐长松教授的观点。


黄小兵和刘明教授表示,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压力是进行临床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考虑到抗HER2+化疗+免疫给患者带来的经济压力,且目前尚未有充足的临床数据证明同步化靶免可为患者带来显著的OS获益,序贯化靶免可能还是更优的选择。


齐长松教授.jpg

齐长松教授


站队2.jpg

站队加分环节


李淼教授总结:在真实世界研究中,需要基于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诊疗策略,比如临床病例特征、综合治疗目标、经济因素、患者身体状况等,目前HER2+胃癌一线治疗应用同步化靶免并未达到OS延长显著统计学差异,期待未来更多临床实践为临床决策提供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李淼教授.jpg

李淼教授



Session 2 肠癌篇


学术前沿速递


张荣欣教授分享了ASCO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进展。包括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PROSPECT、FOWARC、PRODIGE 23和OPRA 研究;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新辅助治疗的FOxTROT、OPTICAL trial和NeoCol研究。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方兴未艾,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忠涛教授和姚宏伟教授团队开展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患者pCR率高达58.3%,ORR、保肛率、R0切除率均达100%。同时,仍有多项重磅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针对微卫星稳定型(MSS),免疫治疗的最佳联合模式有待探索;针对MSI-H/dMMR型,单纯免疫治疗大有可为,或有机会能够豁免标准治疗,目前相关临床研究也在进行中,如替雷利珠单抗在dMMR/MSI-HⅡ~Ⅲ期结直肠癌中的探索。此外,今年ASCO上还公布了ctDNA在非晚期结直肠癌领域的两项研究。


张荣欣教授.jpg

张荣欣教授


陈颖教授分享了2023年ASCO晚期肠癌进展。今年晚期肠癌进展“遍地开花”,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尤甚。在靶向治疗中,PARADIGM、DESTINY-CRC02和CodeBreaK101等多项研究公布最新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精准治疗的价值。在免疫治疗中,CheckMate-142研究64个月随访结果再次证明免疫治疗在MSI-H人群中的价值;AtezoTRIBE等研究提示免疫联合治疗能够带来疗效获益,Immunoscore-IC有望成为优势人群筛选的生物标记物;免疫联合模式是MSS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新的契机,增强协同效应机制,改善免疫微环境仍然是长期的发展方向,如单臂、Ⅱ期TEC研究已经取得了优异结果,在此基础上刘天舒教授继续领衔开展了随机对照TEC2研究,旨在对比TEC方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和标准三线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该研究正在积极探索中。


陈颖教授.jpg

陈颖教授


在其后的“YOUNG之我见”环节,高静教授、何宋兵教授和张旋教授分别就肠癌领域热点话题发表精彩学术观点。


Best Young

热点话题辩论3:MSI-H肠癌术后辅助治疗

化疗vs免疫治疗


张剑威教授观点:

MSI-H肠癌术后辅助治疗应选择化疗。



论据

①2023 NCCN指南中推荐MSI-H肠癌术后辅助可选择CAPEOX或FOLFOX进行化疗,而并无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研究及推荐;②临床研究表明,MSI-H辅助化疗可改善DFS/OS;③目前免疫辅助治疗的研究尚未放弃化疗,且免疫辅助的临床研究Attraction-5宣告失败;④在副作用上,辅助免疫治疗潜在的皮肤、内分泌相关AE持久,辅助免疫时间更长,潜在风险更高。

站队加分

高硕徽教授、刘彦龙教授和袁静教授支持张剑威教授的观点。


  • 高硕徽教授表示,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从近期临床的治疗现状来讲,会选择化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但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为未来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思考和新的研究方向。


  • 刘彦龙教授表示,从患者角度出发,在进行完转化手术后,患者的球蛋白的含量非常低,这种情况下用免疫治疗进行术后辅助常常是无效的。


  • 袁静教授表示,作为病理医生,更倾向于依据现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来判断,因此支持选择化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手段。


张剑威教授.jpg

张剑威教授


徐栋教授观点:

MSI-H肠癌术后辅助治疗应选择免疫治疗



论据

①早期肠癌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率低,可选用方案少,免疫治疗开启了dMMR/ MSI-H晚期结直肠癌长生存时代;②NICHE系列研究为结肠癌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打开了大门,新辅助免疫治疗有可能成为dMMR/ MSI-H结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③目前免疫辅助治疗的系列研究正在全力开展,肝癌领域已取得免疫辅助治疗阳性结果,也期待结直肠癌的免疫辅助治疗时代的到来。

站队加分

封益飞教授、刘福囝教授和千年松教授支持徐栋教授的观点。


  • 封益飞教授表示,既往很多临床研究已经说明,免疫治疗不管是在肠癌的一线治疗还是新辅助治疗阶段,都显示出很好的治疗效果。


  • 刘福囝教授表示,在疗效上,如对于容易复发的T4或N2期肠癌患者,可能术后进行免疫辅助治疗更为合适;在生活质量上,术后应用免疫治疗辅助相较于化疗,或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千年松教授表示,免疫治疗发展迅猛,从理念角度出发,患者术后辅助治疗选择免疫是一定能够带来临床获益的;从患者角度出发,好药晚用不如早用。


徐栋教授.jpg

徐栋教授


站队3.jpg

站队加分环节


刘静教授总结道,对于MSI-H肠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应选择化疗还是免疫治疗确实是临床中有争议的话题,期待未来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的出现可以为这一讨论带来答案。


Best Young

热点话题辩论4:对于MSS晚期肠癌后线治疗

加免疫vs不加免疫


孙婧教授观点:

对于MSS晚期肠癌后线治疗,应该加免疫。



论据

①MSS型晚期肠癌需根据RAS和BRAF状态、原发部位、体能状况等因素决定治疗手段,目前其末线治疗整体疗效不佳,ORR 1~5%,PFS 2~4个月,有待进一步提高;②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化疗、靶向等手段可明确提升疗效,且临床研究安全性数据显示整体安全性可控;③对于关注的副反应,研究提示联合用药的副作用是可以耐受的。④机制研究提示,免疫联合用药具有非常好的协同作用。

站队加分

何婉教授、卢宏霞教授和宿濛教授支持孙婧教授的观点。


  • 何婉教授表示,有很多的关于MSS型晚期肠癌后线治疗中联合免疫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目前针对HER2靶点的晚期肠癌后线治疗上加免疫的临床研究为患者带来了ORR的显著提升,这也给MSS晚期肠癌后线治疗免疫治疗的应用带来了希望。


  • 卢宏霞教授表示,MSS晚期肠癌是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相信随着治疗手段的改变,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既往的临床研究提示,在晚期肠癌后线治疗上加免疫可为患者带来ORR的提升,这对于控制肿瘤负荷较重或症状严重的晚期肠癌病情发展很有益处。


  • 宿濛教授表示,免疫治疗无论是疗效还是生存获益,都为MSS晚期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即便是参与临床研究,目前大部分避不开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可能是MSS晚期肠癌患者的最后治疗结局。


孙婧教授.jpg

孙婧教授


贾茹教授观点:

对于MSS晚期肠癌后线治疗,不应该加免疫。



论据

①LEAP-017研究结果表示,双联疗法有改善OS的趋势,但获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SCO指南中并没有免疫治疗的推荐;③在作用机制上,MSS型晚期肠癌的肿瘤微环境不适宜免疫治疗,MSS的晚期性结直肠癌绝大部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效;④肠癌肝转移的肿瘤微环境不适宜免疫治疗。

站队加分

孙丽斌教授、邢锐教授和张慧卿教授支持贾茹教授的观点。


  • 三位教授表示,在MSS晚期肠癌的三线治疗中,目前缺乏充足的临床研究证据,虽然多项关于MSS晚期肠癌后线治疗包括三线治疗的临床研究在进行中为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未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贾茹教授.jpg

贾茹教授


站队4.jpg

站队加分环节


石燕教授总结道,关于MSS晚期肠癌后线治疗尤其是三线治疗加不加免疫尚未有定论,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治疗。


石燕教授.jpg

石燕教授



2023CSCO YOUNG年中会胃肠肿瘤分会场圆满落幕,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为胃肠肿瘤领域的同道们带来收获,祝愿中国胃肠肿瘤诊疗水平不断提升,患者预后越来越好!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