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霍乱应与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相鉴别,主要包括以下疾病。
主要病原菌包括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由于细菌及其毒素污染了食物,导致进食者发病。一般起病急骤,潜伏期短,常先吐后泻,可伴有肠鸣、阵发性腹部剧痛症状,粪便为黄色水样便,偶带脓血。收集患者粪便、呕吐物或可疑食物可检出相应的病原体。
由志贺菌属侵袭肠黏膜,引起肠黏膜炎症及溃疡。典型患者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易与霍乱鉴别。轻型患者仅有黏液稀便,需与轻型霍乱鉴别,主要依靠粪便病原学检查。从粪便或肛拭子等标本中检出志贺菌可确诊。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性肠炎,潜伏期4~24小时,有发热、恶心呕吐及腹部绞痛,黄水或清水样便,无脓血便,严重腹泻者亦可产生重度脱水,婴幼患儿常因此危及生命。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性肠炎,主要症状为腹泻,粪便为黄色或黄绿色蛋花样便,量较多,常有特殊腥臭味,重者也会有脱水及全身症状。两者粪便培养均可获得相应的大肠埃希菌。
常由人轮状病毒、如诺克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星状病毒等引起。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秋冬季。患者一般有发热,除腹泻、呕吐外,可伴有腹痛头痛和肌痛,少数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为黄色水样便,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病毒学检查阳性。
往期推荐
本文节选自《感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