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张倜教授:医者仁心 精诚协作

2022-12-11作者:李稳资讯


肝癌在我国发病率高,患者预后较差,其中西区患者人数占我国肝癌患者总数的60%~70%。因此,如何开展规模化的治疗,延长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今天会议主要包括肝癌二线治疗选择和靶向药物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希望通过线上沙龙式的会议,进一步提高大家对肝癌治疗新进展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肝癌学者在基础、临床研究中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的发布,在中国特色肝癌临床分期和药物管理排兵布阵的方面,为临床应用规范化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意见。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开展学术交流和探讨,帮助肝癌患者活得更久、更有质量。


随着肝癌早诊早治、外科手术、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药物的使用,目前我国肝癌患者OS不断延长。二线治疗药物的出现,给临床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约有50%~70%的一线治疗失败的肝癌患者可以接受二线治疗。多项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二线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OS的关键因素。注意保护患者肝功能,能够帮助更多患者得到接受二线治疗的机会。

2017年RESORCE研究开启了肝癌二线靶向治疗的先河,研究结果显示:瑞戈非尼已延长一线治疗失败患者OS达10.6个月,死亡风险(HR)下降37%。探索性分析的结果出人意料,瑞戈非尼序贯索拉非尼OS达26个月。基于以上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瑞戈非尼为肝癌二线标准治疗药物。

虽然国内目前还缺乏大型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但是韩国、日本、西班牙等多项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证实了瑞戈非尼在肝癌二线治疗中明确显著的疗效,帮助中国学者树立了对瑞戈非尼二线治疗疗效的信心。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到全球肝癌发病人数的51%~52%,在此背景下,我国学者在肝癌治疗方面的探索、更新将获得多方的关注,这对于我国临床医生来讲既是挑战,同时也存在着机遇。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近20年我国肝癌治疗水平已经明显提高。肝癌五年生存率已由30%~40%逐渐攀升到60%左右。这在肝癌治疗方面,已经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数据。国内一些肝癌治疗中心均发现近年来,初诊的巨大肝癌、不可切除肝癌比例越来越低,也从侧面表明我国发现早、中期肝癌的比例正在升高。这与近年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普及程度的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但仍存在继续提高的空间,接下来我们能够做的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   加强对肝癌早诊早治的推行。早期发现的肝癌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能够获得较高的五年生存率。而对高危人群的普查,是肝癌早诊必不可少的步骤。所谓肝癌高危人群,在我国主要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患有诸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其他慢性肝病的患者。另外,肝癌家族史也被认为是肝癌的高危险因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版)》中明确规定,肝癌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肝癌。

第二,   规范治疗。在确定肝癌分期,评估病情后,如果能够进行手术切除,进行手术切除或肝脏移植是毫无疑问的首选。这在欧美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指南中是得到一致认同的,同时也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第三,   术后管理。术后对患者综合、规范的管理主要包括随访和复诊,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定期复查策略,如术后两年内,3~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两年后,6~12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及时发现存在复发风险的肝癌患者,给予进一步治疗。

实际临床中,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很复杂。对于存在微血管侵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合并门静脉癌栓等具有高复发风险因素的患者,合理使用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局部放疗、药物治疗等方式,以期预防或推迟肿瘤复发,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这也是近年来被越来越多提及的肝癌治疗全程管理。其中,药物治疗方面颇受关注的临床新药,主要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两大类。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二位,胰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虽然位居第十一位,但其死亡率为第七位,胆道恶性肿瘤尚缺乏相关流行病学数据。吴胜东教授介绍到,尽管当前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创新治疗策略发展迅速,但原发性肝癌的5年总生存(OS)率仅略有提升,而胰腺、胆道恶性肿瘤的5年OS率未见明显改善。整体而言,肝胆胰恶性肿瘤的5年OS率仅约10%。

肝胆胰外科技术全面发展。首先,腔镜外科技术得以普及和推广。腔镜技术是近20年来外科领域最显著的进展之一,腔镜手术机器人更是一大助力,目前约60%~80%的手术可在腔镜下完成,其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腹部外科手术。第二,内镜诊疗技术快速发展,如胆道良恶性狭窄,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可经皮经肝穿刺置管、胆道镜取石,将复杂的手术简单化、微创化。第三,恶性肿瘤的局部治疗技术深入人心。外科医生愈发重视介入、射频、冷冻、放疗等局部治疗,并和全身治疗相结合。最后,MDT诊疗理念深入人心,多学科协作、多手段应用,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最终实现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改善。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OS率,领域内专家学者多年来开展了诸多工作,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陈孝平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等的带领之下,我国肝癌诊疗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胆道、胰腺恶性肿瘤的诊疗尚缺乏成熟方案。此外,各级医院的MDT模式成熟度存在差异,而尽可能治愈患者的理念、先进诊疗技术的普及、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进修学习等亟待加强,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提高任重而道远。(本文由张倜教授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