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文总结 |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2024-04-02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点击此处,参与有奖调研!

为更好地推动肾病学科发展,我们特别开展调研活动,期待听到您的声音。参与调研,还有机会赢取精美奖品,快来参与吧!


图片


作者:李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CKD的知晓率和诊断率普遍较低,与其高患病率形成鲜明对比。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7年全球CKD患病率为9.1%。我国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18岁以上人群CKD患病率为10.8%,我国CKD患者有1.32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CKD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之势。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eGFR <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


图片


CKD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老年群体,和社会人口学因素(如遗传,性别,种族)、合并疾病(如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急性肾损伤(AKI)史或肾脏病家族史、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锂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以及环境因素(如大气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暴露、环境温度)等,CKD高危群体在临床中需重视对其肾脏损伤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提高CKD的诊断率,利于早期干预。


引起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01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高血糖造成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代谢异常是肾损害的病理基础。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25%~40%患者可出现肾脏受累。2型糖尿病患者中,5%在确诊时就已出现肾损害。高血糖造成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代谢异常是肾损害的病理基础。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值控制在7.0%以下,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具有降糖以外的肾脏保护作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除了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外,初步证据显示可改善肾脏预后。



02

高血压


高血压是CKD常见并发症,其本身也可导致肾损害,促进CKD进展,还能引起心、脑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更使CKD患者预后不良。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mg/g时,应维持血压≤140/90mmHg;UACR>30mg/g时,控制血压≤130/80mmHg。根据病情合理选用降压药物,做到个体化治疗。有蛋白尿CKD高血压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



03

蛋白尿


尿蛋白量>150mg或UACR>30mg/g称为蛋白尿。UACR在30~300mg/g之间称为微量白蛋白尿,>300mg/g称为大量白蛋白尿。过多的白蛋白等蛋白质经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细胞,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糖尿病CKD患者的尿蛋白控制目标应为UACR<30mg/g,非糖尿病CKD患者尿蛋白控制目标为UACR<300mg/g。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ACEI、ARB或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具有降压及独立于降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但需监测血肌酐水平。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由免疫反应异常所介导,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治疗以达到蛋白尿持续缓解。



04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促进CKD进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介导CKD患者心脑血管病变、肾动脉粥样硬化和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升高的血脂成分和异常的脂质组分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糖化低密度脂蛋白可损伤肾小球固有细胞和肾小管-间质组织,促使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史或eGFR<60ml/(min·1.73m2)等极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1.8mmol/L,其他患者LDL-C水平应<2.6mmol/L。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降脂药物。



05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也是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引起AKI、CKD及尿酸性肾石症,并加速CKD的进展。CKD继发高尿酸血症患者,当>480μmol/L时应干预治疗。应根据高尿酸血症的分型及eGFR水平选择药物、调整用量。



06

肾毒性药物


许多抗生素、镇痛药、抗肿瘤药、造影剂以及中药等具有肾毒性,应避免长期和超量应用,注意根据eGFR水平调整CKD患者的用药剂量。许多药物通过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分泌来清除,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会导致药物或其代谢物蓄积,eGFR<45ml/(min·1.73m2)的患者在一些药物诱导下发生急性肾损伤风险会增高,应暂停或减量有潜在肾毒性和经肾排泄的药物。



07

不良的生活习惯


肥胖,高钠、高蛋白饮食、吸烟等均会加速CKD进展,因此CKD患者应进行合理、适度、规律的运动,限制钠摄入量(应低于2.3g/d),戒烟,以减少蛋白尿并延‍缓进展至终末期。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肾病【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与管理】专题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