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李建军教授:2024年度血脂等代谢相关领域临床诊疗进展回顾(三)

2025-01-20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特邀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李建军













2024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心血管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血脂领域尤为突出。本文就2024年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关系的相关进展进行梳理性回顾,以飨读者。



往期回顾

李建军教授:2024年度血脂等代谢相关领域临床诊疗进展回顾(一)

李建军教授:2024年度血脂等代谢相关领域临床诊疗进展回顾(二)










四、降脂药物研发日新月异百花争妍


图片

· Bempedoic acid可降低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患者的MACE风险

图片

Bempedoic acid是一类新型的非他汀类降脂药,它能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其靶点在HMG CoA还原酶上游水平的ATP柠檬酸裂解酶,通过甲戊二羟酸途径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同时也上调肝细胞表面LDL-C受体,促进LDL-C被肝脏吸收。


2024年1月,《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公布了CLEAR Outcomes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bempedoic acid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心血管效益。研究纳入他汀不耐受且LDL-C≥2.59 mmol/L的伴或不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13970例,其中45.6%(6373例)患有糖尿病,41.5%(5796例)为糖尿病前期,12.9%(1801例)血糖正常。研究结果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经过中位数时间3.4年的随访,与安慰剂组相比,bempedoic acid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4个组成部分(MACE-4)[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MI)、非致命性卒中或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的复合结局]发生率降低(HR=0.83;95%CI:0.72~0.95),并且绝对危险度降低(ARR)2.4%,大于整体人群(ARR=1.6%)。该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将LDL-C每单位变化标准化后,bempedoic acid降低LDL-C和心血管获益之间的关系是否与他汀类药物观察到的关系相似。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bempedoic acid将LDL-C每降低1 mmol/L,主要血管事件风险降幅为25%;与胆固醇治疗研究协作组(CTT)荟萃分析中他汀每降低1 mmol/L的LDL-C水平可以带来22%的心血管获益非常接近。此结果2024年7月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上。


图片

· PCSK9抑制剂的新进展

图片

2024年,PCSK9抑制剂(PCSK9i)仍旧是降脂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研究人员围绕阻断PCSK9与LDLR的结合、干扰PCSK9分泌过程和抑制PCSK9的表达3种机制,研发了单克隆抗体、肽模拟物、反义寡核苷酸(ASO)、小干扰RNA(siRNA)、疫苗、CRISPR疗法、抗体模拟物和小剂量分子多种药物。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4款自主研发的PCSK9单克隆抗体获批上市,即托莱西单抗、伊努西单抗、昂戈瑞西单抗(ongericimab)和瑞卡西单抗(recaticimab)。托莱西单抗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PCSK9单克隆抗体,也是全球第三个PCSK9单克隆抗体。昂戈瑞西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PCSK9单克隆抗体。我国的昂戈瑞西单抗Ⅲ期临床研究显示,与2周1次安慰剂相比,每2周1次的昂戈瑞西单抗150 mg患者LDL-C水平下降67.7%(95%CI:-72.5%~-63.0%;P<0.0001);与每4周1次的安慰剂相比,每4周1次的昂戈瑞西单抗300 mg组患者LDL-C水平下降61.2%(95%CI:-67.1%~-55.2%;P<0.0001)。瑞卡西单抗联合他汀治疗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两项Ⅲ期研究(REMAIN-1和REMAIN-2研究)均呈现出阳性结果,相继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上。REMAIN-1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瑞卡西单抗150 mg、每4周1次单药治疗12周后LDL-C较基线的降幅为49.6%;300 mg、每8周1次单药治疗16周后LDL-C降幅为52.8%;450 mg、每12周1次单药治疗12周后LDL-C降幅为45.0%(均P<0.0001),三种不同剂量给药方案降低LDL-C效果相似。REMAIN-2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4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瑞卡西单抗各剂量组(150 mg 每4周1次、300 mg 每8周1次和450 mg 每12周1次)的LDL-C水平相对于基线的变化百分比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001),150 mg Q4W、300 mg Q8W和450 mg Q12W 瑞卡西单抗组的LDL-C水平分别降低了62.2%、59.7%和53.4%,疗效可以稳定持续至48周。我国在PCSK9靶点的生物制剂领域发展势头正盛,期待能弯道超车、走向全球。


除了单克隆抗体,小干扰RNA(inclisiran)也一直是研发热点。第73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24)上,Michael J. Koren教授公布了VICTORION-INITIATE Ⅲb期研究的主要结果。研究纳入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英克司兰优先”降脂组和常规降脂组。“英克司兰优先”降脂组患者在接受常规降脂治疗的基础上,在随访第0、90和270天额外接受英克司兰284 mg皮下注射治疗。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英克司兰优先”降脂组从基线至第330日的平均LDL-C降幅显著增加(60.0%对7.0%,P<0.001),LDL-C达标率也显著提高(<70 mg/dl:81.8%对22.2%,P<0.001;<55 mg/dl: 71.6%对8.9%,P<0.001)。


Lerodalcibep是一种由PCSK9基因结合结构域和人血清白蛋白组成重组融合蛋白。与PCSK9单克隆抗体相比,其分子量小、溶解度大,以至于只需较小的注射容积(1.2 ml)。ACC.24上公布了全球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LIBerate-HR试验的结果。922例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风险高危或极高危的成人患者纳入研究,按照2: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到两组:2/3的患者每月接受lerodalcibep 300 mg(1.2 ml)治疗,1/3的患者每月使用安慰剂,治疗52周。两组患者均继续进行饮食干预和降胆固醇药物治疗。在第52周时,lerodalcibep组LDL-C平均降幅为56.2%。使用lerodalcibep时,615例参与者中的555例(90%)在研究期间实现了LDL-C降低≥50%和推荐的LDL-C目标。目前,该药在我国的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中山大学张辉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铁蛋白的PCSK9靶向的纳米颗粒疫苗,该疫苗可在小鼠体内长期诱导靶向PCSK9的抗体,有效且安全地降低LDL-C水平。该研究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Cell Rep Med)杂志。


此外,口服PCSK9抑制剂MK-0616的全球Ⅲ期临床研究也在进行当中。MK-0616是一种通过消化道吸收的小分子环状肽,可阻断PCSK9蛋白和LDLR的结合而降低LDL-C水平。其既往Ⅱb期试验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MK-0616 30 mg组降低LDL-C达60.9%


图片

· Lp(a)反义寡核苷酸和siRNA新进展

图片

RNA靶向疗法是目前最有希望获批用于降低Lp(a)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反义寡核苷酸(ASO)、小分子干扰RNA(siRNA)两类。


靶向肝脏LPA RNA的反义寡核苷酸可以通过沉默Apo(a)基因的表达,阻断Apo(a)蛋白的合成,从而有效降低循环中Lp(a)水平。ASO药物pelacarsen呈剂量依赖性降低Lp(a)水平,最大Lp(a)降幅达80%以上,总体安全性良好,Ⅲ期临床实践正在进行中。


当前在研的siRNA药物中,olpasiran、zerlasiran均有相应研究结果在大会或杂志公布。OCEAN(a)-DOSE研究是关于olpasiran的心血管事件和脂蛋白(a)降低的Ⅱ期剂量探索研究。J Am Coll Cardiol于2024年8月发表OCEAN(a)-DOSE研究的结果显示,olpasiran是对Lp(a)降低具有长期作用的强效siRNA,接受≥75 mg 每12周1次剂量的参与者在末次给药后近1年时Lp(a)水平维持了约40%~50%的降低。Zerlasiran的Ⅱ期临床研究(ALPACAR研究)入选AHA 2024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结果显示,相比于安慰剂,以450 mg、每24周2次的给药方式进行治疗36周后,zerlasiran使Lp(a)水平≥125 nmol/L、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Lp(a)平均水平降低85.6%,且药效持久,治疗结束半年内Lp(a)水平稳定较低。


Muvalaplin是一种口服小分子药物,通过干扰载脂蛋白(a)[apo(a)]与ApoB结合从而减少Lp(a)的形成。其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安慰剂,12周、每日1次240 mg的muvalaplin治疗可以使Lp(a)水平≥175 nmol/L、具有较高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患者Lp(a)水平降低达85.8%。

图片

· 高纯度EPA制剂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

图片

《欧洲心脏杂志》在2024年1月发表的一项基于REDUCE-IT研究的新分析表明,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作12个月内、他汀治疗下LDL-C水平达标、TG水平升高的患者,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含高纯度EPA,系俗称鱼油中的一种成分)可显著降低缺血事件发生风险,同时没有额外的出血风险。


ACC 2024年会上公布了REDUCE-IT研究中Lp(a)亚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他汀治疗下LDL-C水平达标且TG水平升高的患者中,较高的Lp(a)基线血药浓度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升高有关,但IPE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作用与Lp(a)浓度无关


ESC 2024会上进一步公布了REDUCE-IT研究中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亚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IPE能够显著降低具有高水平心血管风险和TG升高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且这种效果在基线sdLDL-C水平不同的亚组中保持一致,即IPE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不依赖于基线sdLDL-C水平。

图片

· 降TG药物

图片

Zodasiran是靶向肝脏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表达的siRNA药物,plozasiran是以APOC3为靶标的siRNA药物,二者分别靶向参与调控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的不同基因,从而减少TG的水平。已被证实对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安全有效,且均每季度给药一次即有效。



olezarsen是一种靶向APOC3 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ASO),每月皮下注射1次剂量为80 mg的olezarsen,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FCS)患者的空腹TG显著降低。2024年12月19日,FDA批准了olezarsen上市,与饮食配合使用,用于降低FCS成人患者的TG。


Pemafibrate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转录活性调节剂。我国的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0.4 mg/d的pemafibrate使患者TG、HDL-C、残余胆固醇和Apo(A1)水平的显著改善。但此前该药物Ⅲ期CVOT终点研究PROMINENT研究数据显示,虽然治疗后TG、VLDL-C、残余胆固醇及ApoC3水平均明显降低,但LDL-C、ApoB水平升高,非HDL-C水平几乎没有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并无下降,研究被提前终止。因此,降TG药物的心血管研究尚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图片

· 其他

图片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酯从HDL向TRL(如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转移率,使显著降低LDL-C的同时,显著提高HDL-C的水平。但多年来CETP抑制剂的研究均未获得成功。AHA 2024公布的BROOKLYN试验结果提示,obicetrapib作为接受最大耐受降脂治疗后的辅助疗法,与安慰剂相比,obicetrapib用于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成年患者,1年时可显著降低LDL-C水平达41.5%,具有稳定和持续的作用。对于无法通过现有降脂药物使LDL-C达标的HeFH患者,obicetrapib显示出新希望。


人源性ApoA1(CSL112)的AEGIS-Ⅱ研究获得了阴性结果。研究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连续4周、每周输注1次CSL112。1年随访时,CSL112组与安慰剂组相比,首次发生MACE事件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24)。该研究提示,提升HDL-C水平可带来心血管获益的假设仍缺乏循证证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审阅

中国医学论坛报杨璐绫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