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儿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阶技能

2022-10-28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10天感染指标.png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感染指标专题


定义

1.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0.5×109/L,或预计48 h后ANC<0.5×109/L;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指ANC<0.1×109/L。


2.发热:单次口腔温度≥38.3 ℃(腋温≥38.0 ℃),或口腔温度≥38.0 ℃(腋温≥37.7 ℃)持续超过1 h。粒缺期间应避免测定直肠温度,以防定植于肠道的微生物侵入。


需要指出的是,发热是粒缺患儿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是对于全身状况不良的患者,应警惕感染时可能无发热或表现为低体温。因此即使患儿不满足上述定义,也需要医师仔细甄别是否需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患者危险分层

根据严重感染发生的风险对患儿进行危险分层是治疗开始前的必要工作,对于后续经验性抗感染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


1.低危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预期在1周内消失,且无活动性内科其他疾病,同时肝肾功能正常或轻微受损且稳定。


2.高危患儿(满足任1项)(1)严重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ANC<0.1×109/L)预期持续>1周;(2)有任1种内科合并病,包括但不限于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②口腔或胃肠道黏膜炎,妨碍吞咽或引起严重的腹泻;③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或腹泻;④新发的神经系统或精神状态改变;⑤血管内导管感染;⑥新出现的肺部浸润或低氧血症,或有潜在慢性肺部疾病;(3)肝功能不全[丙氨酸转氨酶>5倍正常值(40 U/L)]或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 ml/min)。


患儿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随着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粒缺伴发热患儿在经验性治疗前,应进行耐药危险因素评估。


(1)患儿有耐药菌定植或感染病史,尤其是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或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②耐药非发酵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④耐万古霉素肠球菌;(2)接触过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3)重症疾病,如晚期肿瘤、脓毒血症、肺炎;(4)院内感染;(5)长期和(或)反复住院;(6)留置导管;(7)重症监护病房患儿。



本文刊于:中华儿科杂志,2022,60(10) : 1093-1095


10天感染指标.png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感染指标专题


猜你想看...




点点分享吧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