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是真的!每天饮用含糖饮料100毫升,患癌风险竟会增加18%!

2021-11-15作者:cmt佳玲资讯
患者生存和照护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癌症筛查非原创

今日话题——含糖饮料喝不得?


科学饮食小知识

每天饮用含糖饮料100毫升

患癌风险竟会增加18%!


每当看到超市货架上

琳琅满目的各色饮料时

你是不是总想喝上一瓶

让自己快乐一整天?


其实这时

饮料中的糖分就已经

悄悄溜进了你的体内


如果在摄入时又不加以控制

或许你就在不知不觉中

成了高糖摄入人群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糖摄入呢?

微信图片_20211112111255.bmp

高糖摄入是不是会释放快乐因子、缓解压力?


糖的摄入会刺激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类传递兴奋、快乐感觉的神经物质,会让人产生愉悦感,所以吃糖确实会让人开心,缓解压力。

高糖摄入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短期

短期内高糖摄入会增加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增加痤疮的发生风险,有些人大量吃完甜食后就开始冒痘,就是这个原因。


长期

长期高糖摄入会增加龋齿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每天3杯含糖饮料,龋齿的发生风险就会翻倍。糖对龋齿的“贡献”不止在现代,其实早在5百年前,过量吃糖就导致欧洲贵族基本都有龋齿。


高糖摄入也会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

因为添加糖属于“空热量食物”,明明你已经吃饱了,但是还可以继续享受一份餐后甜点,这就是糖影响饱腹感的表现。所以糖很容易吃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造成肥胖。


此外,高糖摄入还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添加糖能被人体快速吸收,对血糖波动影响大,研究表明,含糖饮料摄入多的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8%。


为什么高糖摄入会增加患癌风险?

2019年,一项对超过10万人的研究成果显示,每天饮用100毫升的含糖饮料会使整体患癌概率提高18%。研究者对这些结果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包括含糖饮料中的糖对内脏脂肪、血糖水平和炎症标志物的影响,而所有这些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长期高糖摄入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造成体内氧化应激、内分泌紊乱及免疫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


糖在癌症发生、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首先,高糖摄入会增加肿瘤发生风险。而在肿瘤已经发生后,癌细胞会以糖的无氧酵解为主要供能方式,所以不管是普通人还是肿瘤患者,都应该控制添加糖的摄入。


减糖行动如何做?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提出的防癌十大建议中提出要“限制摄入含糖饮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将每日添加糖摄入限制在50 g以下,最好低于25 g。《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要开展“减糖”专项行动,结合健康校园建设,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告别甜蜜,减少甜食和甜饮料的摄入,多吃复杂碳水化合物(粗杂粮),多喝白开水、柠檬水或苏打水等。


我们还要化身“糖”探,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找出其中的隐藏糖,除了直接叫作 “某某糖”的蔗糖、果糖、葡萄糖以外,糖的其他名称还包括高果糖玉米糖浆、糖蜜、玉米甜味剂、原糖、糖浆、蜂蜜,或果汁浓缩物。如果糖的添加量在前三位,那这样的食物我们不吃也罢。


如果实在想吃点甜,我们可以选择水果,在提供甜味的同时,还能提供对健康有益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100%果汁也属于含糖饮料,所以不建议用果汁代替水果。


最后,我们还可以选择合适的代糖产品,选购时看看有没有低糖/无糖产品作为替代,如无糖汽水、低糖月饼等。目前代糖在渠道正规、适量食用的前提下还是比较安全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平台发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