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与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与急性胸痛相关的疾病种类繁多且病情严重性差异极大,不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肺栓塞(PE)、急性心肌炎和张力性气胸等高危致命性疾病,也包括胃食管反流、肋间神经痛、骨骼肌肉损伤、带状疱疹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心肌标志物检测环节已圈出)
生物标志物已成为急性胸痛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心肌肌钙蛋白(cTn)、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D-二聚体等生物标志物。
检测方法分为普通敏感度cTn检测方法(con‑cTn)和高敏感度cTn检测方法(hs‑cTn)两类,均可作为急性胸痛分诊的标志物,hs-cTn为首选。
两者检测临床意义相似,均为心力衰竭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标志物。
对于肾功能不全[eGFR<60 ml·(min·1.73m2)-1]和肥胖者(BMI>30 kg/m2)BNP/NT-proBNP用于排除和诊断心力衰竭时需采用校正的截断值。
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和纤溶系统激活的标志物。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心型脂肪酸结合单白(hFABP)、缺血修饰白单白(IMA)均不推荐作为急性胸痛患者分诊的首选生物标志物,与hs-cTn联用并未增加额外诊断价值,不推荐作为急性胸痛分诊的常规检测。
CK-MB质量浓度法仅用于无法获得cTn检测、cTn存疑或鉴别早期再梗死的辅助工具使用。
cTn
cTn水平高于99thURL(第99百分位值参考上限)是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所有疑诊或确诊ACS的患者均应检测,是诊断AMI的必要条件。
cTn对心肌损伤诊断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目前是ACS诊断的首选生物标志物。近期公布的ACS相关诊疗指南中,cTn是唯一推荐的生物标志物。
除STEMI和极高危NSTE-ACS患者需尽快实施再灌注治疗外,其他急性胸痛患者均需依靠cTn检测结果诊断或者排除心肌损伤与ACS。
尤其是NSTE-ACS患者中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鉴别诊断更是完全依赖cTn的结果。
BNP和(或)NT-proBNP
推荐使用BNP和(或)NT-proBNP进行NSTE-ACS患者的危险分层,以帮助筛选出极高危患者,及时进行血运重建。
AAS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壁内血肿和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其中AD所占比例约80%。AAS的确诊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依赖于以增强CT为代表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D-二聚体
D-二聚体已被证明对AAS具有较高的排除诊断价值,尤其是在临床可能性低的患者中。
对于高度疑似AAS的高风险人群,无需检测D-二聚体,应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增强CT直接明确诊断。
D-二聚体>500 ng/ml显著提高疑似急性AD患者的诊断能力,但不能有效区分急性AD和肺栓塞患者。
PE是静脉血栓栓塞疾病中最严重、致死致残率最高的一种疾病。PE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并且症状多变。PE的明确诊断也依赖于增强CT检查。
D-二聚体
D-二聚体对疑似PE的急性胸痛患者,尤其是临床可能性低到中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排除诊断的价值。
cTn和BNP/NT-proBNP
cTn和BNP/NT-proBNP在已确诊为PE患者的风险分层、预后评估及治疗选择中有重要作用。
con‑cTn或 hs‑cTn的升高与PE患者死亡率增加关系密切。
BNP/NT-proBNP的升高反映了急性PE引起右心室压力增加所导致的右心室功能障碍。
针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难以完成增强CT检查的疑似PE患者,床旁TTE和BNP/NT-proBNP联合识别右心室功能障碍是紧急启动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指征。
参考资料:《胸痛中心规范化应用心血管主要生物标志物专家共识(2024)》
小循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