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Lancet Neurol:创新药物为偏头痛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2024-04-08作者:李稳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瑞美吉泮口崩片在中国和韩国急性治疗偏头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3期、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发表期刊:Lancet Neurol,IF(2022):48

通讯作者:陆志红

第一作者:于生元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推荐理由

偏头痛具有高患病率、高失能性、高疾病负担的特点,是全球排名第2位的失能性疾病。中国偏头痛年患病率约为9.3%,全国有约1.32亿患者。本研究是中国自200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偏头痛急性期治疗RCT研究,旨在观察CGRP小分子受体拮抗剂在偏头痛急性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解读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医学部于生元教授团队领衔,联合中韩两国86家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BHV3000-310研究结果在《The Lancet Neurology》期刊上发表(影响因子:48)。


该研究结果显示,小分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瑞美吉泮(rimegepant)用于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可显著增加服药后2小时消除疼痛和偏头痛最困扰的相关症状(MBS)患者比例,并促进功能障碍恢复,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此研究首次在亚洲人群观察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对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的疗效,也是中国自200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的RCT研究。


该研究重点围绕目前针对偏头痛靶点CGRP研发的小分子受体拮抗剂口崩片(ODT)——瑞美吉泮,观察其急性期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1431 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1340 名参与者被纳入 mITT 分析(瑞美吉泮组 666 人,安慰剂组 674 人)。


主要终点方面,单次口服瑞美吉泮75mg ODT 2小时后疼痛消除患者比例为20%,服药后2小时MBS(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消除的患者比例为50%,均显著高于安慰剂(分别为11%,36%,P<0.0001);关键次要终点方面,无论是服药后2小时疼痛缓解的患者比例、服药后2小时功能障碍恢复正常的患者比例、服药24小时内使用挽救药物的患者比例,还是服药后2-24小时持续无痛患者比例及服药后2-48小时持续无痛的患者比例,瑞美吉泮在全部5项关键次要终点指标均显示出较安慰剂的显著性优势。最常见(≥1%)的不良反应是蛋白尿(瑞美吉泮组 668 人中有 8 人[1%],安慰剂组 674 人中有 7 人[1%])、恶心(668 人中有 7 人[1%],674 人中有 18 人[3%])和尿路感染(668 人中有 5 人[1%],674 人中有 8 人[1%])。没有发生与瑞美吉泮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专家点评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原发性头痛的一种。可表现为反复发作、持续性、一侧或双侧的搏动性、中至重度头痛,症状可持续4-72小时,日常体力活动可以加重头痛;除了疼痛之外,偏头痛的另一组特征性症状被称为“最困扰的症状 (MBS)”,常被报告为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这些症状给患者在发作期间带来最沉重的负担。


偏头痛作为全球范围内第二大失能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目前,中国偏头痛急性治疗药物可选择的种类少,且现有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欠佳。因此,在国内偏头痛治疗领域存在着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CGRP受体拮抗剂代表了近几十年来偏头痛治疗领域的第一个真正的创新性疗法,它们是唯一特异性针对在偏头痛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药物。推进以CGRP受体拮抗剂为代表的偏头痛创新疗法对于减轻偏头痛患者和社会的巨大负担尤为重要。


本研究数据表明:瑞美吉泮对于偏头痛急性治疗疗效显著,且具有起效快、疗效持续、疗效一致的优势,能迅速且持久地恢复患者功能,减少重复用药和挽救用药的需求,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本研究作为关键注册研究用于在中国申请新药上市,并于2024年1月23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人有或无先兆偏头痛的急性治疗。这一获批将惠及我国偏头痛患者,有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极大减轻社会负担和经济损失。



作者介绍


陆志红.png

通讯作者

陆志红

医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科学专业,后获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肿瘤药理学博士学。有超过25年工业界新药临床开发经验。曾任辉瑞顾问和BioShin首席医学官(CMO),负责BioShin的临床开发工作,领导团队快速完成了小分子CGRP拮抗剂Rimegepant在亚太地区的急性偏头痛的临床开发和中国的NDA递交。曾任绿谷制药全球开发总裁和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导了GV -971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开展。曾在先声药业担任负责临床开发的副总裁,另外曾在葛兰素史克(GSK),优时比(UCB),苏威(Solvay S.A.)等跨国药企中担任重要职位。在她的领导下,有超过20个以上小分子化学药和大分子生物药的全球临床开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于生元.png

第一作者

于生元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部主任,现任国际头痛学会理事,亚洲头痛学会候任主席,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科技部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兼任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系统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委员会主要成员,世界卫生组织(WHO)“减轻头痛负担全球战略”项目中国区负责人,国际头痛学会(IHS)理事,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等。其团队长期致力于头面痛的诊断及治疗,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军队级课题2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4篇,SCI 216篇,牵头撰写指南和共识10部,主编主译专著7本,参与制定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现有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计算机软著11项。2018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学术成就”奖,2020 “国之名医”称号。其研究“原发性头痛慢病管理规范化诊疗体系建立的关键理论技术研究及推广”,获中华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于生元教授团队多年来深耕于头面痛研究及广大头痛专科医生的培养,旨在提升祖国头痛诊疗水平,真正造福于头痛患者。

团队介绍


解放军总院神经团队(1).png


头痛在神经内科领域中属于边缘学科,起初并不被重视,但作为全球第二大失能性疾病,头痛却有着广大的患者群体,并且饱受疾病困扰。在于生元教授的带领下,近30年中国的头痛事业蓬勃发展,为广大头痛患者带来福音。头痛作为神经内科的亚专科,从无到有,到目前已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开设头痛门诊及头痛病房,头痛医生在各自岗位兢兢业业,在临床及基础研究均发出了中国声音,体现了中国特色。本研究团队的主体为广大的中国头痛医生,集体高质量完成了国际认可的偏头痛治疗药物RCT研究,推动祖国头痛事业的发展。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