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腹型肥胖的危害竟这么大!如何减?这个方法最有效!

2022-02-23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前沿进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多数国家的肥胖患病率都在上升。


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全球有6亿人肥胖,39%~49%的人(28~35亿人)超重或肥胖。1980年至2015年,有73个国家肥胖患病率翻倍。


肥胖可导致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风险。


2015年,高体重指数导致400万人死亡,超过三分之二由心血管病引起。


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肥胖与心血管病科学声明,指出肥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病,而且是多因素的,生物学、环境、心理社会等多层次因素共同促成了肥胖。


微信图片_20220209151434.jpg



声明指出,内脏脂肪过多是心血管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肥胖导致心血管并发症,不仅与全身脂肪量有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脂肪分布。


影像学研究表明,内脏肥胖患者中,最常见的是肝脏脂肪堆积,表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







指南认为,以腰围为标志的腹型肥胖是心血管病的风险标志。


腰围超过身高一半

心血管病风险较高



对于肥胖的评估指标,虽然腰围是评估腹部肥胖的主要指标,但是考虑到体格大小,腰围/身高作为肥胖的指标,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


PURE‐China研究组发现,如果身体“横着长”,腰围超过身高的一半,就有可能存在血脂异常和高血糖等代谢问题,心血管病风险也较高。


此外,腰臀比(WHR)已被证明独立于BMI预测心血管死亡率。通过腰围、WHR评估的肥胖已被证明是一种独立于体重指数的心血管疾病因素。


运动可减少内脏脂肪

即使体重无变化



体力活动,或结合饮食的体力活动干预,已被证明可减少内脏、心包脂肪和心外膜脂肪。


对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进行的随机研究发现,与非锻炼对照组相比,每周3~5次,持续12~52周的锻炼可以减少内脏脂肪。


即使没有体重减轻,运动也可以降低内脏脂肪,一项Meta分析报告称,在没有体重减轻的情况下,运动可减少6.1%的内脏脂肪。


在没有体重减轻的情况下,内脏脂肪减少,可能是肌肉等增加有关。


声明指出,减少热量,也可减少腹部脂肪。但与饮食干预相比,大多数研究显示运动在降低内脏脂肪更有益。







减少腹部肥胖最有益的体育活动是有氧运动,力量锻炼的效果不明确。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是不是“有氧运动”,有个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心率。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的运动量为有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


因此,有氧运动的特点就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车、健身操、跳绳等。



微信图片_20220209151439.gif
有氧运动
微信图片_20220209151441.gif
微信图片_20220209151443.gif


微信图片_20220209151444.jpg
▲常见有氧运动特点对比


同样,高强度运动的也并非总是优于中等强度运动。甚至3个月的步行,也可明显减少内脏脂肪。


尽管有许多药物可以降低体脂,但生活方式干预可能与药物一样有效,甚至比药物更有效。


研究分析发现,满足目前建议的每周150分钟的体力活动,可能足以减少腹部脂肪。


肥胖者该不该调整

抗血小板药物剂量?



研究表明,肥胖可能会促进血小板活化,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减弱。


但临床上却发现,肥胖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反而较好,这与血小板检测结果相矛盾。


由于研究的样本量太小,无法得出关于临床结果的决定性结论,声明没有就肥胖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剂量调整提出建议。


肥胖的危害

并非完全由并发危险因素介导



基于多项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肥胖与冠心病的高发病风险相关,主要是由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其他共病介导的,即使校正了这些危险因素,但肥胖也存在显著的冠心病残余风险。


声明指出,过度肥胖可通过肥胖有关的共病间接损害心脏功能,也可直接对心肌和血管系统造成影响。


除了上述过度肥胖对冠状动脉外膜血管的影响外,肥胖也与冠状动脉微血管异常有关。


但是目前,没有研究表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肥,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或死亡率,虽然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所改善。


肥胖是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肥胖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左室肥厚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证实肥胖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


肥胖对左室收缩功能,尤其是左室舒张功能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过度肥胖的其他人体测量参数,如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也与心衰风险独立相关。


目前,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体重减轻能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但体重减轻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其他伴随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或糖尿病。但是在心衰患者中,存在肥胖悖论,肥胖者预后相对较好。


奥利司他在治疗肥胖伴心力衰竭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有限。


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A)已证明对减轻体重和减少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的住院治疗有效。


这些药物的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中,结果将在未来5年内公布。


肥胖者

心源性猝死和房颤风险也增加



声明还指出,现在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过度肥胖是心律失常中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是心源性猝死和心房颤动。


体重指数每增加5个单位,心源性猝死风险就增加16%。肥胖是为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非缺血性病因,腹部肥胖起重要的作用。


估计五分之一房颤与肥胖有关。中年体重指数升高与晚年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也有充分的证据证实了减肥的益处。声明指出,体重管理应作为管理房颤管理的一部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群中肥胖患病率的增加,有必要评估肥胖相关心功能不全的潜在机制,并通过未来的研究改善对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












声明强调





严重肥胖的年轻患者比例的急剧增加,需要采取更多的上游干预措施,对肥胖症作为一种慢性病进行一级预防和更好的治疗。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