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钦州市区第一医院 黎良盛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Caplam于1980年首先提出,是各种病因所致的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cm范围内的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交叉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占全部急性脑梗死的1%。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危重,且预后差,致残率、死亡率高,其严重残疾率为23%,病死率为40%-50%。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期病例
专家点评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病因主要为大中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栓子来源于心脏和椎-基底动脉近心端的硬化斑块脱落所致。由于基底动脉近端较远端粗,栓子移行在其远端分叉处受阻造成脑梗死。相关统计致病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占全部TOBS的26%-36%,栓塞占30%-35%,其他原因占6%-8%,原因不明占22%-35%。原发性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动脉狭窄闭塞是主要病因,椎基底动脉狭窄是高危因素。TOBS常以头晕、眩晕为首发症状,往往伴有波动性意识障碍及眼征;早期发现有一定难度,潜在风险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所供血区域内有2个或2个以上的责任病灶,对称性分布更有意义。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情重,多数预后不良,致残致死率高。预后与梗死部位、范围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有关。闭塞血管越多,梗死面积越大,病情越重。时间窗内溶栓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如果发病超过6小时内可进行多模影像评估缺血半暗带评估和颅内大动脉病变筛选合适的患者进行取栓,根据最新研究表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在24h以内,血管内治疗是可行的。本例患者以头晕、呕吐急性起病,继而出现肢体偏瘫,因错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经多模影像评估后符合血管内治疗手术指征,术前排除房颤等心源性栓塞病因,术中DSA明确左侧椎动脉V4段斑块形成并管腔重度狭窄,考虑动脉-动脉栓塞,支架取栓效果显著,但狭窄未能解除,取栓支架支撑难以维持,改置颅内药物支架为更好的选择,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等的发生率。
总之,临床上遇到基底动脉尖综合症的患者,应结合患者症状、发病时间、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充分与家属沟通时间窗内的溶栓、取栓等血管内治疗的风险及获益,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争取帮助患者实现尽量好的临床预后。
来源:卒中e学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