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健康中国,泌尿先行。在数代泌尿人的共同努力下,40年间我国泌尿外科事业高速发展,泌尿系统疾病诊疗理念、手术技术、基础科研、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前列腺癌作为泌尿外科诊疗中的重点和难点,40年的发展历经荏苒、方兴未艾,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十年”的旅程,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显著的进步,而下一个“十年”也已大幕拉起!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学论坛报》举办《健康中国泌尿行·前列腺癌新十年》系列访谈栏目,全面覆盖领域内院级管理者、学科带头人、临床专家以及药学专家,揭示前列腺癌临床诊疗困境、解析前沿技术理念、探寻下一个十年的高速发展路径。本期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杨庆教授围绕前列腺癌学科发展、诊疗水平提高以及药物创新等热点话题畅谈前列腺癌新十年。
【杨庆教授】
前列腺癌MDT发挥“集团作战”优势
助力前列腺癌诊疗水平提升
近年来,肿瘤诊疗领域研究火热,不同学科均在飞速发展,泌尿外科医生对前列腺癌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建立多学科团队(MDT),由“单兵种作战”转换为“多兵种集团作战”,能够进一步提升前列腺癌的临床诊疗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前列腺癌MDT由泌尿外科、放疗科、病理科、肿瘤科、影像科等多学科顶尖专家组成,群策群力诊治前列腺癌疑难病例,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策略。
前列腺癌MDT的建设需要更加专业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手段。组建MDT开设固定的MDT门诊、应用互联网进行远程MDT会诊,可以方便更多有需要的患者及时接受专业的诊疗服务。此外,期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前列腺癌病例库和标本库建设,不仅可以及时调取患者随访数据,帮助MDT了解病情动态变化情况,同时也为临床与转化研究提供了充实的数据。
在临床工作中,前列腺癌患者的随访是前列腺癌全程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对具有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有效的随访体系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大多数医院通过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及智能化的随访平台来进行前列腺癌患者的管理,这种措施一方面能够加深与患者的联系,监督患者的随访过程,另一方面能及时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调整诊疗方案。目前,综合影像学、PSA水平及临床进展“三位一体”的评估模式对CRPC的诊断发挥了重大作用,使更多的患者在处于非转移阶段时便被发现,从而及时地调整治疗药物,使患者获益。
由于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特点,晚期比例和转移比例较高,因此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的比例也很高,这个阶段的诊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目前,泌尿外科中心初诊mHSPC的患者大约为25%~35%,加上术后生化复发的患者比例高达45%~55%。mHSPC患者需要根据肿瘤负荷分为高瘤负荷和低瘤负荷,从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和随访频率。对于高瘤负荷的患者,通常采用化疗联合新辅助治疗,从而达到缩瘤和降期的目的;对于低瘤负荷的患者,通常采用以达罗他胺为代表的ARi联合ADT的治疗。对于随访频率,高瘤负荷的患者建议每月复查PSA和睾酮水平,低瘤负荷患者建议1~3个月复查一次,如果PSA稳定的情况下可延长到3~6个月复查一次。此外,还需要配合盆腔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整体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医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获得高质量的长期存活,为了这一目标,中国前列腺癌的发展仍需向着精准诊断、微创外科和新药研发三个方向继续前进。只有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令更多患者能够通过手术进行根治,才有望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探索更多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更敏感的肿瘤显像技术,以及微创、无创的诊断技术。其次,前列腺癌微创外科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作为临床医生,应不仅满足于将肿瘤切除干净,而是应该更重视功能保护与重建,令患者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最后,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未来亟需开发更多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