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策与术】 凝视!将安全之战进行到底(下)
在上一期节目中,褚倩教授、王俊教授及朱正飞教授讲述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相关内容。本期节目,三位专家将继续围绕如何管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分级管理,提升肿瘤免疫治疗质量尽管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确存在,但是通常较为轻微且可控,大多数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经过合理的处理是可以逆转的。王俊教授指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需要分级管理。另外,褚倩教授特别提及肿瘤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此模式旨在强化各专科对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认识,进一步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加强沟通,高效管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在临床实践中,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为医患带来了许多困扰。若能与患者/家属有效地沟通,有助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对此,朱正飞教授与王俊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分享了与患者/家属沟通的宝贵经验。此外,对于使用激素是否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疗效、控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后重启治疗的问题,三位教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规范实践,国内首部免疫毒性管理指南出炉为帮助临床医生全面、科学地认知、管理和监测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规范使用免疫治疗,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发布了《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临床管理指南,填补了我国免疫治疗缺乏毒副反应管理指南的空白。王俊教授及褚倩教授指出,该指南解决了国外共识/指南部分内容不完全一致的问题,归纳了国内外可及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毒性特征、加入了PD-1/PD-L1抑制剂的中国人群毒性数据。节目最后,朱正飞教授也强调,指南为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是医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目前,关于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探索。作为临床医生,要想更加透彻地了解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就要不断积累和总结临床疗效数据、经验,及时收集、观察、控制不良反应。当然,我们也要深化认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使这类药物真正造福患者,成为治疗肿瘤的利器。
2020-03-02 52859 看过 免费 -
【免疫·策与术】 凝视!将安全之战进行到底(上)
在前几集节目里,各位大咖纷纷登场,探讨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优势人群等话题。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从临床研究走向临床实践,在强调疗效的同时,医生也开始关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本期节目邀请褚倩教授、王俊教授以及朱正飞教授来讨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相关问题。 不良反应,来自真实世界的挑战近些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国内外临床试验和应用中在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得显著的疗效。在节目中,三位专家透露,早期接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是因为其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神奇”的效果。然而,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随着接受肿瘤免疫治疗的患者群不断扩大,在进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过程中,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几位专家结合实例和文献资料告诉我们,临床医生对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认识是伴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深入使用而逐渐加深。聚焦机制,剖析不良反应热点话题事实上,在接受同样的肿瘤免疫治疗之后,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王俊教授阐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在节目的最后,三位专家针对目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热点问题,结合病例及研究数据为大家做了细致的分享。涉及的问题包括: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在不同瘤种/人种中是否有差异性,如何鉴别免疫性肺炎与放射性肺炎、联合用药是否会放大毒副反应。下期预告: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下集我们将继续和褚倩教授、王俊教授及朱正飞教授一起探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分级管理、如何有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我国首部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管理指南具体内容等相关话题。
2020-02-27 53951 看过 免费 -
【免疫·策与术】 优势!慧眼找到对的人和瘤(下)
上一期节目中,王宝成教授、梁军教授、斯璐教授和应杰儿教授各抒己见,畅谈了辨别肿瘤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相关问题。本期节目,四位专家之间的讨论将进一步围绕识别优势人群的话题展开。精准联合,肿瘤免疫治疗风向标Biomarker是精准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然而现有的Biomarker并不能完全解决临床问题,因此探索新的Biomarker成为未来研究焦点。梁军教授认为,一方面深入研究现有的Biomarker,另一方面可以从基因、蛋白组学、肿瘤微环境等角度挖掘新靶点。应杰儿教授表示,精准和联合是未来的趋势。警惕超进展,破除肿瘤免疫治疗迷雾虽然很多患者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了长期生存获益,但也有部分患者在接受肿瘤免疫治疗后出现肿瘤快速进展的现象,即超进展。从优势人群的角度来看,超进展患者属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劣势人群。如果能够筛选出这一部分患者,也将提升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因此,几位专家在节目中针对如何预判和治疗超进展人群进行了详细分享。联合治疗,拓展肿瘤免疫治疗获益人群临床上,很多时候单药免疫治疗往往效果一般,甚至是阴性结果,然而通过联合治疗却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王宝成教授指出,联合治疗是扩大肿瘤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的重要途径,现在免疫联合治疗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免疫联合化疗/放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以及不同免疫药物联合应用,不同方式获益有所差别。梁军教授和斯璐教授一致认为,现在并没有“万能”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去联合。在节目的最后,针对如何对待临床上的特殊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力状态评分低的患者、老年患者等),几位专家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王宝成教授总结道,在真实世界治疗当中,一定要把握好优势人群,剔除掉劣势人群,根据患者自身条件用药。下集预告:当前的肿瘤免疫治疗从机理到疗效,从后线到一线,从单药到联合,不断刷新大家的认知,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然而,在关注疗效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下期节目,我们将和褚倩教授、王俊教授以及朱正飞教授一起就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2020-01-18 58287 看过 免费 -
【免疫·策与术】 优势!慧眼找到对的人和瘤(上)
随着国内外肿瘤免疫治疗的兴起,临床医生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如何挑选出优势人群。本期节目特别邀请到王宝成教授、梁军教授、斯璐教授、应杰儿教授,针对肿瘤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的话题展开讨论。方兴未艾,免疫治疗改写肿瘤治疗格局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上市和临床应用,很多恶性肿瘤甚至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不断突破,改变了整个肿瘤治疗的格局。在本期节目中,四位专家基于研究方向和切身经历讲述了免疫治疗在肺癌、消化道肿瘤及黑色素瘤中的治疗现状。王宝成教授指出,肿瘤免疫治疗虽然能带来生命奇迹,但精准筛选出肿瘤免疫治疗获益人群是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各显神通,只为找到“对”的患者以免疫治疗消化道肿瘤为例,梁军教授表示如何寻找潜在获益人群,对临床医生来说极为重要,又极具挑战。同时,斯璐教授介绍,其他瘤种是通过寻找肿瘤标志物(biomarker)等方法来锚定优势人群,而作为leading tumor的黑色素瘤却是通过临床指标及基因学指标等手段来排除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以达到甄别优势人群的目的。 直面挑战,生物标志物挖山不止Biomarker的研究有助于患者筛查及个体化治疗,对规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几位专家从不同瘤种角度讲述其临床价值。鉴于现状,梁军教授和王宝成教授指出,基因层面研究和多维度检测或许是下一个风口,斯璐教授则认为免疫微环境可能是突破口,应杰儿教授补充说明临床医生与基础病理科医生的通力合作对寻找潜在获益人群的重要性。 下集预告:下集我们将着重讨论未来还有哪些Biomarker值得关注?如何来扩大优势人群的范围,以及如何来识别超进展人群相关的一些问题。
2020-01-13 59600 看过 免费 -
【免疫·策与术】 进展!曙光掠过肝癌的阴影(下)
在上一期节目中,秦叔逵教授、周俭教授、潘宏铭教授和滕皋军教授各抒己见,谈论了有关肝癌治疗中多学科联合以及PD-1单抗临床应用等问题,本期节目中,四位专家将围绕肝癌局部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等话题展开讨论。挑战与机遇并行在本期节目中,滕皋军教授和周俭教授首先从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的角度,阐述了免疫治疗与肝癌传统治疗结合的前景,两位教授既回顾了临床获益明显的病例,也总结了潜在的风险与问题。几位专家一致认为,免疫治疗的加入,将引发肝癌治疗方案,乃至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改变,对于许多伴生问题的研究也应该提上日程。比如,哪一类介入治疗和免疫治疗联合效果最好?免疫治疗到底该采取序贯还是同期联合应用? 瓶颈和成就伴行秦叔逵教授认为,免疫治疗已经开辟了肝癌治疗的新时代,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另一方面是寻求合适的Biomarker,以便准确地预测疗效及毒性,还要强调全程参与。几位专家表示,免疫治疗不仅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围手术期和新辅助治疗领域的疗效也已经崭露头角,这一成绩可喜可贺。但未来,肝癌免疫治疗如果要获得持续的突破,还需要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原创性工作是正解讨论中,四位教授指出,临床工作、临床转化研究与基础研究应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临床医生应积极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基础研究的开展方向,让肝癌治疗领域的产、学、研真正实现一体化融合,这样,才能不断地扩大患者的临床获益,造福中国的肝癌患者。潘宏铭教授特别指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原创性工作,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研发至关重要,几位专家呼吁基础研究工作者与临床医生紧密合作,形成自身优势,在肝癌治疗领域获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下集预告:肿瘤免疫治疗的3.0时代,讲究精确、联合、多元化,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无论是用药方法、用药剂量和组合,还是优势人群的寻找,都需要进一步探索。下一期节目,我们将和王宝成教授、梁军教授、应杰儿教授和斯璐教授一起,详谈寻找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的相关话题。节目内容更精彩,我们下一集接着聊~
2020-01-09 59112 看过 免费 -
【免疫·策与术】 进展!曙光掠过肝癌的阴影(上)
中国是原发性肝癌大国,由于恶性程度高、预后恶劣,肝癌又被称为癌中之王。但是近年来新兴的免疫治疗改变了这一现状,最新的治疗进展有可能为肝癌患者带来新的曙光。本期节目中,我们将与秦叔逵教授、周俭教授、潘宏铭教授和滕皋军教授一起,深入探讨肿瘤免疫治疗对肝癌治疗的影响。迎来转机:漫漫长夜终破晓周俭教授从自身的视角回顾了中国肿瘤医生与肝癌长期抗争的历程,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历分享了体会。之后,秦叔逵教授强调了肝癌治疗要注重多学科联合,并引用了2017年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对这一问题的权威性阐述。《规范》建议,把肝癌的血管侵犯,特别是微血管侵犯(MVI,microvascular invasion)作为常规的病理检查指标。新版《规范》:免疫治疗展锋芒滕皋军教授和潘宏铭教授分别从肝癌栓塞化疗和射频消融的角度,阐释了常规诊断MVI对肝癌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的意义。秦叔逵教授透露,新版《规范》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并且指出,新版《规范》不但应该吸取中国自己的新经验,加入更符合国情的内容,还要及时地囊括新的进展,尤其是免疫治疗方面的新突破。未来可期:PD-1单抗势头劲针对免疫治疗,特别是PD-1单抗领域的进展,四位专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围绕美国FDA有条件批准了PD-1单抗二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这一事件,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秦叔逵教授指出,目前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应用PD-1单抗,与过去的靶向药相比,客观有效率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均获得明显进步。几位教授一致认为,PD-1单抗未来将会对肝癌诊疗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下集预告: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围绕肝癌免疫治疗的问题仍将继续。免疫治疗如何才能有效地整合入肝癌治疗的大格局中?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研究应该如何发力?这些问题对于中国肝癌免疫治疗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下一集中,我们将继续与秦叔逵教授、周俭教授、潘宏铭教授和滕皋军教授一起,进一步讨论相关问题。节目内容更精彩,我们下一集接着聊~
2020-01-06 54838 看过 免费 -
【免疫·策与术】裂变!免疫治疗谱写新世界(下)
进入《裂变!免疫治疗谱写新世界》的下集,几位专家围绕着把握免疫治疗新药适应证、超适应证用药、中国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成就与机遇、未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基础和转化研究的重点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期节目涉及的问题对于中国未来十年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至关重要,三位教授可谓知无不言,纷纷给出了严谨而中肯的意见。关于免疫治疗新药的适应证和超适应证问题,三位教授认为,适应证首先包括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瘤种;其次,还要参考其他权威的指南与规范,以及参考有关此药的国内外研究结果;最后,专家们特别指出,用药一定要让患者与家属充分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总地来说,把握这一问题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权威性和法规性,另一则是人性化。原创兴邦:肿瘤免疫治疗的中国机遇秦叔逵教授指出,中国在开拓开发抗肿瘤新药这方面,要站得高看得远,要更加注重原创产品的开发。李进教授指出目前部分企业开发同质性产品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恶性竞争,同时也肯定中国企业对双功能单抗的开发,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中国人自己的创新。王宝成教授也特别强调,很多优秀的民族企业,其研发能力与产品质量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已不落下风,未来中国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大有可为。夯实基础:基础与转化研究同时发力专家们认为,今后中国肿瘤免疫治疗若想高歌猛进,除了要很好地融入智慧医疗和精准治疗的理念,更要找准科研方向。基础研究应注重两个领域:其一,应该探索免疫治疗相关检查点,探索分子之间的交互影响,以及免疫促进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作用。其二,肿瘤的发生发展与300多个基因有密切关系,目前开发的只有20~30个,因此研究哪些小分子靶向药物对200多个基因靶点有抑制作用,以及摸索新的作用靶点也应该是未来的方向。下集预告:我国是一个肝癌大国,如何利用肿瘤免疫治疗为肝癌患者带来希望?在下一集中,我们将与秦叔逵教授、周俭教授、潘宏铭教授和滕皋军教授一起,重点探讨肿瘤免疫治疗与肝癌治疗的结合。节目内容更精彩,我们下集接着聊~
2020-01-03 53588 看过 免费 -
【免疫·策与术】裂变!免疫治疗谱写新世界(上)
进入本世纪以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种种迹象表明,肿瘤免疫治疗有可能已成为人类战胜肿瘤的一道曙光。肿瘤免疫治疗到底是什么?它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又如何?《免疫·策与术》将邀请中国肿瘤治疗方面的顶级专家团,通过谈话讨论的方式,为大家抽丝剥茧地厘清肿瘤免疫治疗的前世今生与机制原理,让您深刻领悟肿瘤免疫治疗的策与术。十年一剑,免疫专场盛况空前节目中,三位教授各自回忆了与免疫治疗初次相遇时的情景。李进教授对30年前曾用激活的脾脏细胞治疗卵巢癌患者的事例记忆犹新;秦叔逵教授分享了十年前CSCO举办中国第一场免疫专场的台前幕后,个中细节,时而令人感慨万千,时而令人忍俊不禁,而2018年,CSCO大会举办了五场免疫专场,28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对比十年之前,如今的盛况凸显出中国肿瘤免疫治疗发展势头之迅猛。王宝成教授阐述了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各自的特点与区别,以风趣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机制讲得清楚明白,让PD-1、PD-L1及CLTA-4抑制剂各自的优势一目了然。 避免同质研发创新是关键本集节目最后,三位专家围绕中国免疫抑制剂的研发、上市及临床应用等方面问题,献计献策,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倡议中国的药企要抓住难得机遇,大力研发,重视创新,避免同质化竞争浪费医疗资源,为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及实现“2030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力量。*注:本节目摄于2019年6月,视频中相关观点及专家职务以当时为准~下集节目中,围绕肿瘤免疫治疗发展的问题仍在继续,秦叔逵教授、王宝成教授和李进教授将重点讨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以及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也包括一些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节目内容更精彩,咱们下集接着聊~
2019-12-28 57512 看过 免费
热门资讯
- Rock Master Dialogue 大师对话:cGVHD 线上诊疗间第十六期精彩来袭!
- Rock Master Dialogue 大师对话:cGVHD 线上诊疗间第十五期精彩来袭!
- Rock Master Dialogue 大师对话:cGVHD 线上诊疗间第十七期精彩来袭!
- Rock Master Dialogue 大师对话:cGVHD 线上诊疗间第十八期精彩来袭!
- Rock Master Dialogue 大师对话:cGVHD 线上诊疗间第十九期精彩来袭!
- 10张图片搞懂肝脏的分段 | 临床干货
- Wiley首席执行官Matt Kissner访问中国:加强中国市场投入,助力中国科研发展
- 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7大评分量表 | 诊疗干货
- 以创新为钥,以患者至上——安斯泰来中国区赵萍总裁专访
- 如何判断早期食管癌的浸润深度?目前常用的IPCL分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