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隆重发布

2023-04-11作者:论坛报肿瘤小编资讯
非原创


四月初始,佳期如许。2023年4月8日,由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组织编写的《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在长沙正式发布!


本次《指南》发布会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北京恒济卫生管理发展基金会、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及专注健康信息平台联合主办,《指南》成功发布标志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妇科肿瘤的应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指南》发布会邀请了多位国内顶级妇科肿瘤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继红教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志清教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汪辉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宋坤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靳英辉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蒋芳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王登凤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云博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殷爱军博士等近50位专家参加此次发布会。


行业权威媒体人民网、新华网、医脉通、肿瘤界、医师报、妇产科在线、肿瘤瞭望、肿瘤资讯、医学论坛报、肿瘤医学论坛、专注健康信息平台等媒体代表出席发布会。


本次发布会同时开放线上观看端口,全网累计近3W人次共同见证《指南》发布


微信图片_20230410163810.jpg

△发布会合影


会议伊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作为会议名誉主席讲话;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作为会议主席致辞;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李小石秘书长代表会议主办方领导发表讲话。会议全程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宋坤教授主持。


微信图片_20230410163945.jpg

△主持风采


会议主席致辞

孔北华 教授

微信图片_20230410163947.jpg

△孔北华教授致辞


孔北华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及指南编写组对各位专家、媒体的参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第一版《指南》对临床实践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随着多项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以及我国临床实践经验不断积累,有必要对第一版指南进行更新,使指南更加成熟、权威。本着既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又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基本原则,经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编写组专家反复探讨、推敲打磨,2023版《指南》终于发布。希望通过《指南》的发布,能为妇科肿瘤医师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指导,为肿瘤患者带去更多希望!







名誉主席讲话

马丁 院士

微信图片_20230410163949.jpg

△马丁院士讲话


马丁院士表示,肿瘤免疫治疗是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我国妇科肿瘤临床治疗中已广泛应用,不断改变妇科肿瘤治疗的新理念、新思路。2023版《指南》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实际情况,以循证为中心、以实践需求为导向,为临床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希望通过《指南》发布,能进一步优化ICI在妇科肿瘤中规范、合理应用,造福广大妇瘤患者。同时期待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能有更多原研创新药物和原创研究出现,用中国智慧为妇科肿瘤学科建设添砖加瓦,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办方领导讲话

李小石 秘书长

微信图片_20230410163951.jpg

△李小石秘书长讲话


李小石秘书长表示,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的免疫特性认识不断深入,肿瘤免疫学领域进展显著,免疫治疗成为肿瘤的热点疗法,免疫治疗已成为妇科肿瘤领域临床研究的热点,其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重大。由马丁院士、孔北华教授及向阳教授领衔的指南编写专家团队,高效保质地完成指南修订工作,《指南》的发布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也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进一步做好指南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携手推动妇科肿瘤防治新篇章。









video

△发布会现场

《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正式发布!


微信图片_20230410163953.jpg

△孔北华教授介绍《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孔教授就新《指南》更新亮点以及新增点做了详细的介绍, ICI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药物,目前主要用于转移/复发患者治疗失败的后线治疗,亦可用于转移/复发患者的一线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癌疗效较好,其次是子宫颈癌,而卵巢癌疗效较差。对于复发/耐药滋养细胞肿瘤应用ICI治疗,部分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应用ICI治疗有效者,可有较长的缓解期。应用ICI治疗,筛选治疗优势人群至关重要。


目前ICI治疗妇科肿瘤单药疗效有限,其与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PARP抑制剂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考虑指南推荐级别。应用ICI可能出现延迟效应、混合效应、假性进展或者超进展,其疗效评价具有特殊性,应进行合理的疗效评估。ICI在使患者获益的同时,也伴有irAEs的发生,可累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其不良事件谱独特,大多数不良事件可控,但有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甚至危及生命,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应加强治疗前基线检查评估,提前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到早期诊断、全程监测、恰当处理。



微信图片_20230410163955.jpg

△媒体采访环节

媒体采访环节,与会媒体代表就《指南》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现场提问与讨论,马丁院士、孔北华教授、向阳教授、梁志清教授、张国楠教授、汪辉教授、李小平教授、宋坤教授、刘继红教授就我国妇科肿瘤发病情况及诊疗现状、《指南》修订背景及亮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妇科肿瘤治疗中总体疗效、临床应用、优势人群、关键循证证据、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及其处理等内容进行解答。


随着免疫治疗的蓬勃发展,2023版《指南》发布将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妇科肿瘤规范化应用提供有力保障,从而让广大的患友从中获益,助力中国妇科肿瘤治疗事业,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会议总结

向阳 教授

微信图片_20230410163956.jpg

会议尾声,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作会议总结,以ICI为主的免疫治疗在多癌种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极大改变了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策略。《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汇集众多专家智慧,定将为妇科肿瘤临床医生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希望《指南》发布能更好推动全国临床妇科肿瘤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帮助各级医务人员提高诊治和研究水平,从而为我国妇科肿瘤诊疗贡献力量,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部署!







致谢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

北京恒济卫生管理发展基金会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

专注健康信息平台

康方药业有限公司

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

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参会嘉宾名单

微信图片_20230410163958.png


识别二维码查看回放

微信图片_20230410164001.png


来源:专注健康信息平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