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在欧美国家65岁及以上、在亚太地区60岁及以上者即确定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代谢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进而导致肾脏发生老年性功能改变。
在一般情况下,老年肾脏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使机体的内环境处于相对不稳定但仍正常的状态,临床上并无可察觉的明显异常。然而,倘若老年人处于某种应激或疾病状态下使肾脏的负荷增加,则老年肾脏不能像成年人那样迅速作出反应,因而可表现出现各种异常。由于上述特征,使老年人肾脏疾病在临床上具有病因复杂、影响因素多、表现不典型以及病情较重、病程迁延等特点。
人类在40岁以后肾脏的各种功能渐进性下降,自50~60岁日趋明显,这种功能下降具有其形态学基础,其特征为肾脏体积随增龄而缩小,肾皮质变薄即功能性肾单位数目减少,在肾活检组织中表现为局灶、球性肾小球硬化、至80岁时可达≦30%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管腔扩张、憩室或囊肿形成,同时可见灶状肾间质纤维化及小动脉的玻璃样变。
由于上述变化,老年肾功能亦随增龄而逐渐下降,其特征为肾血流量进行性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对各类离子(如钠、钾、钙等)及小分子蛋白的重吸收功能及浓缩稀释功能下降,肾脏内分泌功能减低。因此,临床上对老年患者的肾脏病相关检查指标均需结合患者的年龄及相关的肾脏增龄变化进行评价。
老年肾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变化使得老年人对急性肾损伤的易感性大大增加,老年人接受药物干预、治疗性介入或手术的几率增加,因此,老年人是急性肾损伤的高危人群。
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肾损伤类型是肾毒性损害导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因老年人发生了许多可以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改变,导致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毒性发生变化,容易造成对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此外,由于老年人常因多种疾病而服用多种药物,当联合用药不当或某些病理性诱因存在时,更容易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老年人药物肾损害中最为常见的类型。除发生率较高外,其他特征与年轻人无明显差别。常见的致病药物包括:各类抗生素、环孢素、造影剂、利尿药、ACEI/ARB类药物、解热镇痛药以及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等。
药物肾损害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老年患者中十分突出,其原因与老年人患病较多、服用药物种类多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方面的变化有关。随着衰老的进展,老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均发生很大的变化,包括:
药物的主动吸收减少;
水溶性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减少、血中浓度增高,而脂溶性药物在组织内分布增多,由于贮存于脂肪中的药物缓慢释放,从而导致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当营养状态差或疾病消耗使血浆蛋白减少时,可使某些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率下降、游离药物浓度可能增高;
由于许多酶系活性降低、氧化作用减退,可使主要经肝脏代谢灭活的药物或须经肝脏代谢方可活化的药物的半衰期或活性受到影响;
由于老年人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各种功能降低,使许多经肾排泄的药物不能及时被清除,易致药物蓄积而出现毒性反应。
上述这些变化使得许多药物的作用增强或作用更加持久,甚至在血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出现毒副作用。因此,老年人用药的安全范围很窄。老年人的药效改变除与上述药代动力学变化有关外,还与老年人的内环境不稳定、受体敏感性增加而使药物反应增强有关。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滥用药,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将老年人的用药种类减低至最低水平,并尽量不用肾毒性药物;
对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应将剂量减少至常规成人剂量的1/2或1/3;
对主要经由肾脏排泄的药物应根据不同公式计算eGFR,并相应减量至常规成人剂量的1/2或1/3或延长给药间歇;
对用药者应定期细致观察,监测其临床表现、肾功能及有关的生化指标,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一旦出现毒副作用,立即给予及时处理。
来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