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聚焦患者特征,为亚洲房颤患者做出更适合的抗凝选择

2024-03-21作者:liuy资讯

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体循环栓塞 (SE) 、死亡等相关风险显著增加,口服抗凝剂 (OAC) 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卒中/SE的基石手段。与安慰剂相比,维生素K拮抗剂 (VKA) 可使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降低64%,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6%,而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 (NOAC) 比VKA具有更优的疗效和安全性1。NOAC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优选OAC。因亚洲人群的房颤负担巨大,需要更多地关注卒中预防。本文我们特邀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晋军教授对亚洲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进行概述。


专家简历

104.jpg


晋军 教授

  •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心内科主任

  • 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大血管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心脏病学组委员

  • 重庆市医学会内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


01
亚洲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比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房颤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肥胖增加、房颤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筛查工具和治疗手段的发展,房颤患病率逐渐增加。根据2009-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分析,2019年全球约有5970万房颤/房扑患者。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及发病率不同。亚洲人群房颤患病率及发病率均较北美或欧洲地区低,相对危险为0.78。这种差异可能与亚太地区低估了房颤患病情况相关。预计到2050年,亚洲将有超过7200万房颤患者,如果未给予抗凝治疗,将有近290万患者因房颤导致卒中1,2。我国是房颤大国,根据2014-2016年的研究,我国45岁以上人群的房颤患病率为1.8% (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9%和1.7%),结合人口普查数据,估计我国约有1200万房颤患者3,4

然而,亚洲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远低于非亚洲国家 (57.3% vs. 86.7%),超过40%的亚洲房颤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未治疗。在亚洲国家中,中国房颤患者的口服抗凝治疗率最低 (中国44.0%<韩国66.8%<其他亚洲国家74.1%<日本90.3%),仍有55.9%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32.3%) 或未治疗 (23.6%),这一比例高于整体亚洲国家 (图1) 5

ChiOTEAF (中国老年房颤患者最佳血栓预防) 研究的结果类似,中国房颤患者OAC治疗率仅为44.6%,随访一年后,继续抗凝治疗的比例仅为38%,基线时服用NOAC的患者中,22.4%的患者在1年后转换为单抗血小板治疗6,7


图片1.png

图1. GLORIA-AF登记研究中亚洲房颤患者抗血栓药物处方率


可见,虽然随着NOAC的上市,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已显著改善,但亚洲房颤患者,尤其是中国房颤患者口服抗凝治疗率仍与国际有差距,抗凝治疗比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02

亚洲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特殊性:更需兼顾疗效和安全性


亚洲人与非亚洲人在抗凝方面有一定的差异。首先,亚洲人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基线风险高于非亚洲人。在四项NOAC的关键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RCT;RE-LY 达比加群;ARISTOTLE 阿哌沙班;ROCKET AF 利伐沙班;ENGAGE AF-TIMI 48 艾多沙班) 中,与非亚洲患者相比,尽管CHADS2评分相似或更低,亚洲患者的卒中/SE(主要疗效终点)、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普遍更高。且亚洲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增加的年龄阈值更低。在安全性方面,亚洲房颤患者的大出血、颅内出血和全因出血事件发生率也高于非亚洲房颤患者3,8

其次,亚洲人群中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较难控制。由于亚洲人华法林代谢基因多态性差异,亚洲人对华法林更敏感。除遗传因素外,亚洲人使用华法林还需考虑复杂的饮食、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并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以确保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四项NOAC的关键RCT中,亚洲或东亚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的INR控制情况比非亚洲患者更差 (图2) 8


image.png

图2. NOAC随机对照试验中华法林组的INR


此外,亚洲房颤患者更常被处方非推荐NOAC低剂量进行抗凝治疗。虽然亚洲房颤的患病率较低,但与非亚洲地区相比,亚洲人口多、老龄化比例高、体重低、颅内出血风险高,临床医生常认为不增加出血风险最重要。研究数据显示,亚洲地区房颤患者非推荐NOAC剂量使用率为32%-38%,其中非推荐低剂量NOAC的比例高达22% -36%9


03
从循证到指南,亚洲房颤患者从NOAC中获益更多


一项纳入4个NOAC共5项RCT的荟萃分析 (RE-LY, ROCKET AF, J-ROCKET AF, ARISTOTLE, ENGAGE AF-TIMI 48),评估了NOAC在亚洲和非亚洲房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结果显示,与华法林相比,标准剂量的NOAC显著减少亚洲和非亚洲患者的卒中/SE风险,在亚洲患者中的作用更显著 (OR: 0.65 [0.52-0.83] vs. OR: 0.85 [0.77-0.93]; P相互作用= 0.045)。标准剂量NOAC在亚洲患者中减少大出血的作用比非亚洲患者更显著 (OR: 0.57 [0.44-0.74] vs. OR: 0.89 [0.76-1.04]; P相互作用= 0.004); 减少出血性卒中的作用在亚洲患者中也更显著 (OR: 0.32 [0.19-0.52] vs. OR: 0.56 [0.44-0.70]; P相互作用= 0.046),且不增加亚洲患者胃肠道出血风险 (OR: 0.79 [0.48-1.32] vs. OR: 1.44 [1.12-1.85]; P相互作用= 0.041)10。可见,无论是安全性还是有效性方面,亚洲房颤患者使用NOAC比华法林更具有优势。

Lip教授等在针对亚洲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概述和评估研究中发现,4项NOAC与华法林比较的Ⅲ期RCT (RE-LY, ROCKET AF, ARISTOTLE, ENGAGE AF-TIMI 48) 存在一致的模式。对于疗效终点,150mg达比加群可显著降低亚洲房颤患者的卒中/SE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 [分别为HR 0.45 (0.28–0.72); HR 0.55 (0.32–0.95)]。对于安全性终点,大部分NOAC较华法林均可显著降低大出血和所有出血的发生风险 (图3),均提示NOAC应优先用于亚洲房颤患者8

图片1.png

图3. RCT中,NOAC vs. 华法林在亚洲与非亚洲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终点森林图


RCT受到特定纳入/排除标准的限制,代表了高度选择和控制的情况,真实世界的证据可以为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提供证据。

一项针对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的荟萃分析,纳入了18项在亚洲房颤患者中比较NOAC和华法林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华法林相比,NOAC可显著降低血栓栓塞 (HR: 0.70; 95%CI: 0.63-0.78)、急性心肌梗死 (HR:0.67; 95%CI: 0.57-0.79)、全因死亡率 (HR: 0.62; 95%CI: 0.56-0.69)、大出血 (HR: 0.59; 95%CI: 0.50-0.69)、颅内出血 (HR: 0.50; 95%CI: 0.40-0.62)、胃肠道出血 (HR: 0.66; 95%CI: 0.46-0.95) 和所有出血 (HR: 0.82; 95%CI: 0.73-0.92) 发生风险。四种NOA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标准剂量和低剂量亚组中持续存在11

基于目前的循证证据,亚洲房颤患者比非亚洲房颤患者更能从NOAC中获益。国内外针对亚洲房颤患者的权威指南共识一致推荐,房颤患者OAC应优选NOAC (表1)3,12,13。由于尚无不同NOAC之间头对头比较的RCT,因此无法比较不同NOAC对于房颤卒中预防的优劣。而且,关于NOAC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除药物本身的疗效、安全性外,还需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

image.png


亚洲房颤负担巨大,然而亚洲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其中中国最低,仍有50%以上的房颤患者未进行治疗或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与非亚洲房颤患者相比,亚洲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SE、大出血和颅内出血发生率更高,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效果更难控制,更常使用非推荐剂量。因此,针对亚洲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更需兼顾疗效和安全性。

基于RCT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荟萃分析结果,亚洲房颤患者更可能从NOAC中获益。对于亚洲房颤患者,NOAC应作为抗凝治疗优选而非华法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22,26(1):15-88.

2. Ma Q, et al. Heliyon. 2024 Jan 6;10(2):e24052.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6):572- 618.

4. Du X, et al. Heart. 2021 Jan 28;107(7):535-41.

5. Romiti GF, et al; GLORIA-AF Investigators. EClinicalMedicine. 2023 Aug 25;63:102039.

6. Agnieszka Kotalczyk, et al. Int J Stroke. 2021 Oct 18;17474930211053140.

7. Yutao Guo, et al. J Arrhythm. 2021 Aug 11;37(5):1227-1239.

8. Lip GY, Wang KL, Chiang CE. Int J Cardiol. 2015 Feb 1;180:246-54.

9. Chao TF, et al. JACC Asia. 2023 Oct 17;3(5):707-723.

10. Wang KL, et la. Stroke. 2015 Sep;46(9):2555-61.

11. Chan YH, et al. Cardiovasc Drugs Ther. 2019 Dec;33(6):701-710.

12. Tze-Fan Chao, et al. Thromb Haemost. 2022 Jan;122(1):20-47.

13. Chern-En Chiang, et al. JACC Asia. 2022 Aug 23;2(5):519-537.


审批:SC-CN-15054

有效期至:2025年3月20日

仅供相关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


PART
更多精彩

↓↓↓


5-1.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