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年,乳腺癌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HER2-ultralow的定义、TROP-2靶点药物的崛起以及联合治疗方案的尝试等等,这些进展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预后。值此契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樊英教授、迪拜城市医院肿瘤学研究项目负责人Shaheenah Dawood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卫红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梁旭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关印教授进行了一场聚焦乳腺癌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的学术圆桌访谈,回顾2024年间令人瞩目的乳腺癌研究数据,探寻乳腺癌诊疗的无限可能。现整理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地位稳固,德曲妥珠单抗掌控HER2
梁旭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实际上,我对您处理DB-03研究中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的临床实践很感兴趣。当一位患者确实达到了CR,您是会停止治疗,还是会继续进行治疗?您能否分享一些关于药物应用的个人经验?
Dawood 教授
迪拜城市医院肿瘤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在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对于那些接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HER2阳性治疗方案的患者,目前仍不清楚是否可以在一定时间后停止或继续治疗。
在与患者沟通时,我始终保持一种非常均衡且坦诚的态度。我会明确告诉他们,目前并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停药。但如果患者希望停止治疗,我通常建议至少在完成5年的治疗后再考虑。因为这不仅关乎生活质量,从经济角度来看,长期治疗对某些患者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
由于德曲妥珠单抗的副作用特点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有很大不同,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虽然大家通常会担心间质性肺病,但我更担心的是那种持续不断的显著疲劳和恶心。如果患者在三线治疗中达到CR,个人可能不会建议停药。然而,当患者处于一线治疗时,我们无法给予长达5年甚至10年的德曲妥珠单抗治疗,尽管在临床试验中患者可能会接受这么长时间的治疗。
我认为,找到合适的生物标志物是回答何时停药的关键。总体而言,在一线治疗中,我会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但在二线和三线治疗中,因为这些患者已经经历了多次治疗,我通常不会建议停药。
赵卫红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以个人应用德曲妥珠单抗的临床经验,对于多线治疗后或者高龄的患者,通常会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防止患者因不适应而退出治疗。
关印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针对一些特殊的患者(年龄大、体力弱),我会尝试类似节奏性化疗的低剂量德曲妥珠单抗给药方式。
樊英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当患者在德曲妥珠单抗治疗后出现进展,您会采取什么措施?
Dawood 教授
迪拜城市医院肿瘤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这取决于具体情况。对于HER2阳性患者,德曲妥珠单抗的疗效通常非常好,我尚未遇到患者在使用后出现复发的情况。而且,我会在二线治疗中较早地使用德曲妥珠单抗,因此目前只有1位HER2阳性患者出现了疾病进展。实际上,患者在这一阶段是否出现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一线治疗中接受了何种方案。如果患者已经使用了较长时间的德曲妥珠单抗,我会尝试使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化疗药物以及其他抗HER2治疗方案。
对于HER2低表达患者,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临床上已经有其他ADC药物可供选择。那么,在一种ADC之后,能否再使用另一种ADC?这个问题尚无定论。根据现有证据,序贯使用不同ADC时,后一种ADC的PFS往往会显著缩短。相比之下,在ADC之后使用化疗,PFS似乎会稍长一些。
这可能与耐药机制有关,因为这些ADC都含有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我不认为一种ADC之后再使用另一种具有相似特性的ADC会有效。因此,对于HR阳性/HER2低表达的患者,如果在德曲妥珠单抗治疗后出现进展,我会优先选择化疗,然后再考虑使用另一种ADC。虽然目前没有任何数据支撑我的这种临床实践,但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案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新星闪耀,Dato-DXd蓄势待发
梁旭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在TB-01研究中,Dato-DXd组的总生存期(OS)数据并未显示出显著提高,您对此有何看法?
Dawood 教授
迪拜城市医院肿瘤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在日本,Dato-DXd用于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经治患者的适应证已于日前获批。这让我甚至产生了飞往日本为患者使用该药物的冲动。
我们常常容易忽略,在HR阳性、非HER2阳性(无论是HER2低表达还是HER2阴性)的患者群体中,实现OS的获益是非常困难的。当仅使用内分泌治疗时,几乎从未观察到OS的显著改善,但我们明白仍需坚持使用。而CDK4/6抑制剂的出现,首次带来了OS获益的突破,但此后再难有进一步的提升。
尽管在TROPiCS-02研究中,戈沙妥珠单抗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的OS获益,但这并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越来越多靶向药物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很多患者可能已经使用过靶向药物,而研究对照组中许多未使用ADC的患者,后续肯定也会使用其他ADC。因此,相关研究想取得OS获益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Dato-DXd至少在HR阳性/HER2阴性(包括低表达)人群中显示出疗效,在二线治疗中为HER2阴性患者提供了与德曲妥珠单抗相同的治疗机会。但在HER2低表达患者中,DB-04研究的数据更为出色。
如果所有药物都可用,在HER2阴性患者的二线治疗中,我会优先选择Dato-DXd。而在HER2低表达患者中,德曲妥珠单抗正逐渐被推向一线治疗。我相信,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将解答如何将Dato-DXd与德曲妥珠单抗进行有效序贯治疗的问题。
关印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您对ADC联合免疫治疗有何看法?
Dawood 教授
迪拜城市医院肿瘤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谈到ADC联合免疫治疗,我想您指的应该是BEGONIA研究。
BEGONIA研究的结果令人振奋,我们期待其3期试验结果能够延续这种积极趋势,而不是出现阴性结果。从经济角度来看,由于这种联合治疗同时使用了价格昂贵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ADC,治疗费用将会非常高昂。
BEGONIA研究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参与研究的大多数患者PD-L1表达水平较低。然而,在一线治疗中将ICI与ADC联合使用,却取得了近80%的临床获益率,这一成果是前所未有的,且患者的中位PFS表现也非常出色。而该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由ADC引起,与ICI几乎无关。
此外,基于新辅助治疗数据,ICI在HR阳性患者中同样表现出色。因此,能否在HR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将这两种治疗联合应用,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且极具吸引力的问题。
关印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针对HR阳性乳腺癌,我们正在探索ADC/化疗联合ICI的治疗方案。在引入能够同时抑制PD-1和VEGF的ICI(AK112)之后,可能进一步增强其疗效。
Dawood 教授
迪拜城市医院肿瘤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没错,肺癌领域的相关数据已于世界肺癌大会(WCLC)进行了展示。该药在头对头研究中的疗效优于帕博利珠单抗,我对其与ADC联合应用可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感兴趣。
讨论总结
讨论末尾,樊英教授代表出席的中国专家向Dawood教授的精彩分享表达了感谢。樊英教授总结道,今天这种互动性极强的国际交流非常有意义。中外专家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着许多不同情况,比如种族、药物可及性以及治疗偏好间的差异。通过这次极具启发性的交流,中国专家得以洞悉Dawood教授在阿拉伯地区对患者的治疗方式,Dawood教授也对中国专家的治疗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ADC等领域不断涌现新的进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继续开展交流,共同为乳腺癌患者更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樊英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内科乳腺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 硕导 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 博士
2008-2009年英国Royal Marsden医院/ICR访问学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科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个案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青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会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多学科整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Shaheenah Dawood 教授
迪拜城市医院肿瘤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肿瘤内科顾问和临床肿瘤学教授
卓越肿瘤护理峰会(Excellence in Oncology Care summit)主席
亚太乳腺癌峰会(APBCS)联合主席
亚太胃肠肿瘤峰会(APGCS)联合主席
赵卫红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肿瘤学部
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临床科研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委员会青年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 理事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执行委员会 委员
解放军总医院伦理委员会 委员
担任中华乳腺病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华微生物与免疫杂志等多家学术刊物编委和审稿专家
梁旭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内科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 常委
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学分会 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常委
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乳腺内科工作至今,长期从事晚期乳腺癌诊疗工作。并分别于日本东京癌症中心和法国居里研究所访学,从事乳腺癌相关转化医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及工作重点为晚期乳腺癌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作为主要协助者完成十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晚期乳腺癌临床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关印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后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 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 理事
北京肿瘤病理精准诊断研究会 副秘书长
北京肿瘤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专家委员会 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免疫不良反应专委会 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青年学术专业委员会 常委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委员会 常委
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青年学术专业委员会 常委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学术专业委员会 常委
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本文由梁旭教授、关印教授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