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文献阅读|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04-17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非原创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活体内可进行无创组织学检查,获得高分辨率的实时动态成像,2000年开始应用于临床,2006年国外研究者开始应用于呼吸系统,2013年首次引进国内应用于肺癌成像特征的探索。目前在消化系统建立了CLE图谱,应用于辅助诊断中,而在呼吸系统一直处于临床研究探索阶段。近年来,有学者应用CLE对气道、肺组织进行实时探查,描述其正常结构成像特征并总结不同疾病成像特点,发现CLE对疾病的辅助诊断、严重程度评估和随访均有很好的前景。


一、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1.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成像原理及分类: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原理,工作时由激光源发射出波长为488 nm的激光束,组织中的荧光素在激光的激发下发射荧光,经探头接收后送回主机,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至计算机,最终聚合成清晰的三维动态视频图像。CLE系统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Pentax显微内镜系统的整合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eCLE),把激光发射部及图像接收部整合于可弯曲内镜前端;另一种是Cellvizio显微内镜系统的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将激光传导和光信号接收整合到一根细长探头,可经内镜工作通道到达感兴趣部位进行探查,拓宽了探查范围。eCLE在可视范围、扫描深度均优于pCLE,过去主要用于消化道疾病,但pCLE扫描速度快,具有更强的内镜兼容性,操作方便,应用范围更广。目前在呼吸系统应用主要是法国Mauna Kea Technologies公司生产的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包括pCLE及针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nCLE)两种类型。pCLE是一根直径为1.4 mm的半柔性探头,该探头由3 000根小光纤组成,横向分辨率为0.91 μm,观察深度为50 μm,视野范围为600 μm×600 μm,扫描速度高达12帧/s。nCLE是一根直径为0.9 mm的柔性针型导管,横向分辨率为3.5 μm,观察深度为40~70 μm,视野范围为325 μm×325 μm。pCLE成像范围更广,图像辨别度更高,nCLE可弯曲角度更大,可经穿刺针到达纵隔淋巴结进行探查。


2. 荧光造影剂的应用:外源性荧光造影剂可以增加共聚焦图像的对比度,目前用于呼吸系统的荧光造影剂主要包括10%荧光素钠以及0.05%盐酸吖啶黄。荧光素钠通过静脉注射,20 s后可显像,持续30 min,血运丰富的组织分布浓度更高,激光激发下反射亮度更强的荧光,使组织结构对比更鲜明。24 h内可代谢并完全从肾脏排泄。因荧光素钠体内注射有发生Ⅰ型超敏反应的风险,故注射前需进行药敏试验。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肺组织血运丰富区域将填充更多荧光素钠,亮度更大,可以帮助区分组织和细胞结构,辅助CLE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进行诊断。吖啶黄局部应用可清晰显示细胞核,对恶性病变的鉴别意义较大,但由于其具有潜在致DNA突变的可能性,故临床应用需要谨慎,目前较少用于体内染色。


二、pCLE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

1. 呼吸系统正常结构的CLE成像探索:在2007年,Thiberville等首次使用pCLE在探查人体气道壁,通过体内外pCLE成像、组织病理学及自体荧光光谱对比研究证实,支气管上皮下层基底膜带的弹性蛋白受激发后可自发荧光,显示出由致密层和网状层垂直重叠成网状结构,描述了近端气道至远端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上皮下层弹性纤维的排列模式(图12,34);使用盐酸吖啶黄造影后,气道上皮层细胞核大小和排列情况清晰显现。其团队进一步使用CLE探查健康受试者肺泡结构,在488 nm激光激发下图像表现为紧密排列的囊状结构和条带样结构,结合病理HE染色和荧光光谱仪证实自荧光团来源于肺泡隔的弹性蛋白,弹性蛋白主要存在于肺泡隔的弹性纤维和微血管鞘,以此发现CLE可对肺泡结构、微血管间接显像(图5,6)。在吸烟者肺泡内还发现大量高荧光巨噬细胞(图7),自荧光巨噬细胞数量及荧光密度与每天吸烟量呈正相关。光谱分析证实吸烟者肺泡内高亮度细胞为吞噬烟草焦油的巨噬细胞。Thiberville团队的研究发现了肺内存在大量自荧光结构及物质,提示在CLE在呼吸系统应用有天然优势,为CLE在呼吸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210412163539.jpg


图1~6  呼吸系统正常结构的CLE成像。图1为气管,弹性纤维紧密、规则排列;图2为右主支气管,气道上皮层基底膜区致密层和网状层相互重叠;图3右下叶前段支气管,基底膜区弹性纤维呈网状分布,*是支气管腺体开口;图4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基底膜区弹性纤维呈环状、螺旋状分布;图5为肺泡,肺泡呈“梯形缝合式”相互交联,蓝色箭头指示部位为肺泡口;图6蓝色箭头指示部位为小叶微血管。


微信图片_20210412163542.jpg

图7 吸烟患者肺泡的CLE图像。蓝色箭头指示部位为肺泡弹性纤维,绿色箭头指示部位为高荧光的巨噬细胞,可观察到肺泡内充满高荧光的巨噬细胞。


2. CLE在肺癌中的应用: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降低肺癌病死率的关键。CLE在呼吸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也可发挥一定作用。CLE对于肺或气道恶性病变的实时诊断、病变范围和深度的即时判断有其独特优势。


3. 间质性肺疾病(ILD):ILD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导致病变累及肺泡壁的疾病统称,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明确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获得足量的肺组织标本是明确病因诊断的关键。相比于外科肺活检,经支气管冷冻活检术(TBCB)可获得足量肺组织,具有更少的创伤,患者恢复更快,但气胸及出血并发症仍有较大几率发生。由于ILD的病灶分布异质性,常规肺活检取材量少,难以全面反映组织病变。CLE相对无创,通过多点探查,一定程度上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对胸膜、肺血管结构的辨识也可用于引导冷冻肺活检,提高安全性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4. 肺移植术后病情评估:在常见实体器官移植术中,肺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最高,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不同年份报告,术后1年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29%~55%。肺移植术后30 d内、1年内因急性排斥反应死亡为3.6%、1.8%,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是急性排斥反应带来的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出现BOS的5年生存率不足50%是远期死亡的首要原因。病理诊断是急性排斥反应诊断的金标准,但肺移植患者基础状态较差,不适宜多点大量肺组织病理取材,使得急性排斥反应难以通过常规支气管镜活检确诊。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R)的病理诊断及分级主要依据是肺实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浸润程度。由于pCLE的无创性,可多部位探查,对于无法多次、多点肺活检的肺移植患者ACR判断和指导肺活检的部位有一定价值。但目前尚缺乏CLE图像与ACR病理对应关系的研究。进一步研究CLE探测到异常改变和病理改变的对应关系,可帮助增加pCLE在ACR的诊断意义。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慢阻肺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由肺实质组织破坏(肺气肿)致肺弹性回缩力下降或丧失和小气道纤维化致进行性气流受限导致的肺功能持续受损。了解体内肺血管和肺泡结构病变有助于进一步阐明COPD病理生理特点和发病机制。pCLE可以实时观察肺气肿患者肺泡特征性显微结构,并发现肺泡形态学测量数据及自发荧光密度与胸部CT及肺功能指标均有良好相关性,提供了现有对肺气肿或慢阻肺患者严重程度评价方法的补充信息,未来可成为对评估慢阻肺治疗干预的体内效应的观察工具。


6. 肺炎:

(1)药物相关性肺炎:Salaün等在胺碘酮相关性肺炎( AMR-IP)的非吸烟患者肺泡中发现主要的CLE特征是存在一种高荧光的大细胞(>20 μm),以此为标准诊断AMR-IP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8%、100%和90%,提示pCLE药物毒性相关肺损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2)真菌感染:Morisse等利用荧光标记烟曲霉菌、野生烟曲霉菌诱导的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大鼠模型,在IPA大鼠肺中可观察到荧光标记的菌丝,而在局灶性炎症区域可观察到巨噬细胞的浸润,以此为标准诊断IP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00%、100%、94%。随后,该团队探查体内曲霉菌与荧光肽示踪剂的特异结合能力,在IPA大鼠模型中静脉注射c(CGGRLGPFC)-NH2[FITC]荧光肽示踪剂,pCLE观察到肺/胸腔内壁病变区域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另外,Vanherp等证实了CLE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真菌细胞感染的小鼠模型可有效识别强荧光信号,并探索了在小动物模型中使用CLE的有效成像方法。这几项动物研究均证实联合使用靶向荧光标志物,可将pCLE的应用扩展到对体内特定分子或细胞的显像。除此之外,有病例报道通过pCLE探查HRCT所显示的典型病变区域,在肺泡弹性纤维完全破坏的区域还可观察到纤丝状分支的荧光结构,可能指向曲霉菌丝。

(3)细菌感染:Mills等在离体试验中通过CLE成像验证细菌特异度探针识别肺内细菌的可能性。另外,也有研究者通过pCLE动态观察来评估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炎症、修复、纤维化的过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研发设计与体内大分子结合的光学荧光探针、智能探针等均有助于肺泡内细胞甚至分子水平可视化。各种注射体内的荧光探针的安全性与特异度尚需要进一步验证,需要注意的是,吸烟者的烟草焦油诱导的巨噬细胞有可能会影响成像结果。


7. 其他肺部疾病:

(1)气道疾病:Yick等对哮喘患者气道进行pCLE检查,发现pCLE获取气道上皮下层弹性纤维分布图像主要呈现细小纤维分布疏松、粗大纤维分布致密和混合分布三种类型,这三种CLE图像表现与组织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粗大纤维分布致密组患者的FEV1占预计值%显著低于细小纤维分布疏松组,这可能是粗大纤维分布致密组患者的气道上皮下层弹性纤维增厚使气道管腔变窄从而改变FEV1。Newton等使用pCLE观察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患者气道,发现病变部位的正常弹性纤维网状结构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斑驳棉絮状成像,这是由于淀粉样蛋白物质在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沉积。Newton等使用pCLE观察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气道,发现病变部位呈现斑驳样高亮荧光改变且丧失正常弹性纤维的网状结构;在支气管内错构瘤病例中发现病变部位丧失了正常弹性纤维网状结构而存在圆形混杂改变,其成分可能是其他间充质来源的软骨小叶;在结节病的气道黏膜凸起部位使用CLE观察,可见“肉芽肿样”CLE图像。

(2)肺实质病变:在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肺泡中发现漂浮着形状不规则的高荧光复合物,其成分被证实为脂蛋白物质。在肺泡微结石症患者的肺泡中观察到荧光亮度不均匀、类圆形的物质,此为磷酸钙微石。在转移性肺钙化患者的肺泡中可见大小不一、圆形的高荧光物质。在杰氏肺囊虫肺炎患者的肺泡中观察到与组织学类似的特征性渗出液,此成分由蛋白质、坏死细胞以及杰氏疟原虫组成,以此特征为诊断标准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可高达92%、88%、85%、94%。以上研究表明,对于某些罕见病或肺部特殊疾病,CLE可辨识其特征性改变,提示对于特殊疾病或罕见病,CLE有一定的辅助诊断和临床研究价值。


三、nCLE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

与pCLE相比,nCLE具有直径小、柔软的特点,过去nCLE主要用于对胰腺的探查。2016年,Benias等将nCLE联合荧光素钠首次应用于疑似恶性淋巴结的探查及诊断,通过CLE图像与组织学对比,可初步识别淋巴结各层结构并描述了良性、恶性和炎症反应的淋巴结的成像特征,提示nCLE对良、恶性淋巴结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潜力。Wijmans等使用nCLE分别探查肺部恶性肿瘤和纵隔淋巴结,并与组织病理图像对比分析,总结了恶性肿瘤的三大CLE特征:(1)存在增大的黑暗多边形细胞;(2)黑暗多边形细胞成簇成团重叠分布;(3)部分细胞在同一方向流动;在转移性淋巴结中观察到存在至少一种以上的恶性肿瘤特征,但还可观察到淋巴结正常结构。另外,有病例报道将nCLE对肺外周结节进行探查,在腺癌病灶中CLE图像表现为高亮纤维组织伴有黑洞或斑点结构;而在结核病灶中CLE图像表现为密度均一、低荧光的纤维组织及斑点结构。由于nCLE具有直径小、柔软、分辨率不低的特点,对肺外周结节辅助定位及诊断和协助肺部肿瘤分期的应用将会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四、局限性

CLE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成像原理依赖于组织的自荧光,对组织成分观察有限,不能代替组织病理学检查;(2)图像抽象,目前在呼吸系统尚无建立图谱,对于无经验人员难以解读,导致技术难以普及;(3)在气道组织中扫描深度有限,只能对上皮层进行观察,对病变的浸润程度无法判断;(4)CLE在活体肺组织探查的部位难以实现重复性,因此难以做到CLE图像与活检标本组织学形成一对一的图谱;(5)可变的信号噪音,与组织接触的深浅影响成像质量。


五、展望

CLE在活体内实现了细胞级别的高分辨率成像效果,使其成为了真正的“光学活检”技术,将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范围拓宽到活体内。CLE同时具备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相对无创的特点,使其在慢性气道疾病的研究、肺部肿瘤的实时诊断、引导活检、肺部疾病动态评估和随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对于需要多点、多次病理取材但患者无法耐受的肺部病变的诊断,CLE具备独特优势。随着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荧光造影剂、分子探针技术的研发,CLE在肺癌分型的判断和靶向治疗疗效评估方面也有一定应用前景;探头可弯曲性设计可减少观察盲点;机器激发波长的可调控性将实现对组织不同成分的成像;近红外技术可以加深探查深度。综上所述,CLE技术的实时显像功能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随访、病情评估和及时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冯家欣  周子青  李时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