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案例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超剂量使用
【典型案例】
PART 1
【药师点评】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半合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药理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使细菌溶解死亡,起到杀菌效果,属于繁殖期杀菌剂。临床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及手术期感染预防,单剂可治疗单纯性淋病。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致敏原主要源于高分子杂质、内源性聚合物,它们可聚合成多价半抗原或与蛋白多肽、多糖等大分子载体共价结合成全抗原,抗原与抗体(主要为IgE)相互作用,使靶细胞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从而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及微循环障碍,出现相应过敏反应症状。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体内药物浓度超过致病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IC)的时间(T>MIC),当体内药物浓度超过对致病菌的最低杀菌浓度后,杀菌作用并不随抗菌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因而超剂量使用并不能提高药物疗效,反而增加药物使用风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虽然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但由于半衰期长,所以每日可给药1~2次。
根据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药品说明书,成人常用量为每24小时给药1~2 g或每12小时0.5~1 g,最高剂量为每日4 g,疗程为7~10日。小儿常用量按体重给药为每日20~80 mg/kg。然而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超剂量使用情况。如1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日剂量超过4 g,12岁以下儿童超过80 mg/(kg·d)等。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约40%的药物以原型自胆道经肠道排出,60%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自尿液排出,超剂量使用可增加肾脏负担,加大药品使用风险。有学者统计近10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注射用头孢曲松钠376例不良反应病例文献报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发生的不良反应中,过敏相关症状发生率较高。
本事件典型案例患者,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单次给药剂量为7.5 g,超过说明书推荐的每日最高剂量,可能使血药浓度短时间内过高,原型药物不能及时从体内清除,该患者可能发生了药物过敏反应,出现微循环障碍,导致面色潮红、呼吸困难,引起上述药品不良事件。
PART 2
【安全用药提示】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粉针剂,需要遮光、密闭,在阴凉(不超过20 ℃)干燥处保存。使用该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超剂量、长期连续使用。医护人员要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及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禁用。该药不能加入哈特曼氏以及林格氏等含有钙的溶液中使用,服药期间及停药数日内应避免饮酒和服用含乙醇的药物。该药应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且使用医院要具备对过敏反应采取急救措施的能力。用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尤其首次用药的起始30分钟内要留院严密观察,如发现过敏性休克应及时予以紧急处理。
本文首发于人卫药学 节选自《药物警戒——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