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3种剂型的泊沙康唑,临床应用如何选择?|感问感想

2023-01-25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泊沙康唑属于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目前,泊沙康唑共有3种剂型在中国境内获批,包括口服混悬液、肠溶片及注射液,3种剂型均已获批用于预防侵袭性曲霉和念珠菌感染。


其中,肠溶片和注射液治疗侵袭性曲霉病(IA)的新适应证于2022年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泊沙康唑具有抗菌谱广、组织浓度高、药物代谢过程(主要通过UDP葡糖苷酸化)别于其他三唑类药物、安全性良好及药物相互作用相对较少等特点,同时泊沙康唑的长侧链结构增加了药物对靶点(CYP51)的亲和力,与跨膜转运蛋白(外排泵)的结合力更低,因而某些唑类耐药真菌对其更敏感,泊沙康唑的这些特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侵袭性真菌疾病(IFD)提供了更多选择。


根据泊沙康唑3种剂型在药代动力学特点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别,临床应用时应如何进行选择?


推荐意见:

(1)建议毛霉病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其他危重真菌感染患者,起始治疗优先选择泊沙康唑注射液,病情稳定后转换为泊沙康唑口服剂型,毛霉病患者优选泊沙康唑肠溶片;

(2)建议不能口服药物或存在影响泊沙康唑口服剂型吸收的不利因素(如伴有严重腹泻、胃肠道黏膜炎等胃肠吸收功能障碍等疾病)时,优选泊沙康唑注射液

(3)预防性用药时,如果不存在影响泊沙康唑口服剂型吸收的不利因素,可优先选择口服混悬液或肠溶片。其中,对于同时服用胃酸抑制剂/中和剂或胃肠动力药等药物、胃肠道功能不全、进食困难及服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可优选泊沙康唑肠溶片;

(4)对于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真菌感染患者,起始抗真菌治疗可以选择泊沙康唑口服剂型或注射液(毛霉病除外);

(5)泊沙康唑口服剂型可以作为经注射液治疗后病情稳定患者的序贯治疗,剂型转换时不需采用负荷剂量;

(6)中度或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接受泊沙康唑注射液时,应密切监测血清肌酐水平,如果肌酐水平升高,应考虑更换为泊沙康唑肠溶片治疗;

(7)泊沙康唑注射液推荐通过中心静脉通路给药,如果采用外周静脉输注,需要注意同一静脉多次给药后输注部位的不良反应。


证据总结:

(1)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Ⅲ期研究结果显示:泊沙康唑注射液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快——中位值为1.5 h,血药浓度达标率高——标准剂量下有94%的患者达到了目标血药浓度[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g)为500~2 500 ng/ml],无受试者的平均稳态浓度<500 ng/ml。泊沙康唑300 mg静脉注射治疗最常见的相关不良反应是腹泻(8%)、恶心(5%)和红疹(5%)。泊沙康唑注射液相比口服混悬液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2)由于泊沙康唑注射液辅料中含有磺丁基倍他环糊精钠(SBECD),中度或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可能会发生SBECD的蓄积。

(3)疑似/确诊的毛霉病属于急症,需要迅速处理,而泊沙康唑注射液可快速到达峰值。2019年欧洲医学真菌学联盟(ECMM)发布的《全球毛霉病的诊断和管理指南》推荐泊沙康唑用于毛霉病的一线治疗:泊沙康唑肠溶片或注射液(推荐等级B,证据等级Ⅱtu),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推荐等级C,证据等级Ⅱu);挽救治疗:泊沙康唑肠溶片或注射液(推荐等级A,证据等级Ⅱt),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推荐等级C,证据等级Ⅱu)。

ECMM指南中推荐强度和证据质量的定义(下同):

推荐强度:A级,学会强烈支持应用该推荐;B级,学会中等支持应用该推荐;C级,学会弱支持应用该推荐;D级,学会不支持应用该推荐;



证据质量:Ⅰ类,证据中至少有一项设计合理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源于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Ⅱ类,证据中至少有一项设计良好的非随机临床试验(包括次要研究终点),来源于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为多中心研究)、多个时间序列或非对照研究的令人瞩目的结果;Ⅲ类,证据来自专家观点,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病例研究或专家委员会的报告。


注:r.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或系统性综述;t.间接证据,如不同患者队列或相似免疫背景的结果;h.对照组为历史对照;u.非对照试验;a.已发表的国际论坛或会议摘要。



本文节选自《泊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版)》

收藏转发.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