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抗衰老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话题。近些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其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其中吴以岭院士团队构建的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在抗衰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理论强调“精是生命起源、气是动力、神是体现”,为中医药抗衰老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与此同时,团队研发的八子补肾胶囊,在调节八大衰老机制方面效果显著,能改善衰老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为抗衰老人群提供了新的选择。
为深入挖掘中医药在抗衰老中的价值,中国医学论坛报特举办抗衰老临床实践热点访谈活动。现整理第一期如下。
专家简历
滑动查看完整简历
多维探索,抗衰老干预不容忽视
河北省人民医院李刚教授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抗衰老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西医在抗衰老领域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干预手段,形成了由内到外的全方位防护网。其中,药物干预是西医抗衰老的重要手段,如二甲双胍、西罗莫司等代谢调节药物,能优化身体能量利用效率,配合抗氧化剂可清理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对于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替代疗法能缓解代谢下降、骨密度减低等连锁反应。此外,生物技术疗法为抗衰老带来了新的突破。干细胞疗法如同派遣特种维修队,能够修复老化器官,恢复其功能;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改写生命密码,修复错位的基因片段,激活长寿基因;外泌体治疗利用细胞分泌的信息快递包,将再生指令精准投递到衰老细胞,重启其更新程序。这些技术的结合,为抗衰老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杨宏杰教授提到,中医抗衰老主要是以调养身体为核心,融合药物、非药物和食疗三大维度,形成独特的自然抗衰老体系。中药调理针对肾精亏虚这一关键因素,以补肾填精为首要策略,用人参、枸杞、熟地黄等药材改善肾气虚弱的状况,提升精力与生殖功能,配合活血化瘀的当归、丹参等清除气血瘀滞,缓解皮肤暗沉与器官功能衰退。非药物疗法方面,针灸领域的艾灸、针刺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可温补阳气,延缓机体衰老;耳针疗法能调节内分泌平衡;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将呼吸吐纳与动作舒展结合,增强内脏协调性,维持肌肉骨骼柔韧性。
此外,中医还强调药食同源,将四季养生融入饮食,春季吃菠菜、柑橘唤醒肝脏代谢,夏季用绿豆、苦瓜给心脏消暑降温,秋季食梨羹、银耳润肺防燥,冬季炖羊肉、核桃为肾脏供暖,黑芝麻提供硒元素,发挥天然抗氧化剂的作用,这套立体方案将中医天人合一的哲学转化为可操作的抗衰实践。
意义重大,中西医结合为抗衰老防治提供有效手段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顾耀教授指出,在抗衰老领域,中西医结合逐渐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西医的精准性和速效性与中医的整体调理和自然疗法相结合,未来可能实现从延缓衰老到逆转衰老的突破。例如,对于35~50岁的人群,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针对脾虚湿盛等体质特点,采用健脾祛湿方配合益生菌,可有效减少内脏脂肪,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于51~65岁的中年人群,在西医采用药物清除衰老细胞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补肾填精方,可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西医的NK细胞疗法联合中医的参附汤、耳穴压豆等,可有效改善衰弱综合征,降低跌倒风险。
河北省人民医院李刚教授强调,中医的“精气神”理论为抗衰老提供了系统性框架,通过基础研究、药物研发、临床验证和技术转化全链条模式推动创新。如八子补肾胶囊基于中医经验研制,通过逆转DNA甲基化衰老标志,使动物生理年龄显著年轻化,同时改善神经骨骼等多系统功能,延长小鼠寿命,还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可改善30~80岁人群的肾精亏虚症状,提升端粒酶活性。此外,联合张伯礼、程晶等院士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以AI大数据技术对20种中药及50个经典方剂进行抗衰老功效筛选,并探索干预最佳时空窗,提升了精准医疗的潜力,将中医的治未病之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翁迈教授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男性抗衰老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老年男性,西医可采用激素补充疗法改善性腺功能减退,中医则通过补肾填精的中药调理,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在治疗男性不育症时,中医可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改善生殖系统功能。此外,中医的养生理念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与西医的健康生活方式建议相契合,可共同为男性抗衰老提供支持。
立足实践,不断优化抗衰老临床诊疗策略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顾耀教授指出,在抗衰老的临床实践中,精准评估是关键。通过检测多种生物标志物,如端粒长度、炎症因子水平、免疫细胞功能、线粒体功能等,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家族病史等信息,全面评估个体的衰老程度和衰老相关疾病风险。例如,利用AI分析步态、语音等100多项指标,预测生物年龄,误差可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为个性化抗衰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综合运用各种干预技术,制定适合个体的抗衰方案。对于代谢综合征患者,可采用饮食调整、运动疗法结合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联合中医健脾祛湿、化痰通络等方法,改善代谢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免疫衰老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免疫细胞疗法、营养补充剂以及中医扶正固本的中药方剂,提升免疫力,预防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杨宏杰教授指出,抗衰老医学将呈现多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生物学、医学、药学、工程学、信息学等多学科将共同推动抗衰老技术的创新发展。未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在抗衰老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分析海量的临床数据和生物信息,实现更精准的衰老预测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此外,中西医结合抗衰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与西医的精准治疗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抗衰服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更多安全、有效的抗衰产品和服务将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翁迈教授认为,抗衰老的临床策略应从男性全生命周期出发,进行健康管理。心理层面,需关注男性心理健康,及时疏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避免心理问题影响生理功能。生活习惯上,倡导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损害。在饮食方面,建议与营养科合作,为男性制定健康饮食方案。同时,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帮助男性构建幸福稳定的家庭环境,减轻心理压力。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实现男性健康的有效管理,延缓衰老进程。
小结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抗衰老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在抗衰老领域日益受到关注。通过精准评估和个性化干预,结合多学科技术,中西医结合有望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提供全面的抗衰老解决方案。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抗衰老医学将更加精准和高效,中西医结合有望为人类抗衰老作出更大贡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