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肾病综合征合并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10%~42%,常见肾静脉血栓(RVT)、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肾病综合征容易并发血栓和栓塞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血小板功能亢进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常亢进,甚至数量增加,而且患者血清血栓素(TXA2)及血管假性因子(vWF)增加,可以使血小板更加容易聚集、黏附,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
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异常
由于体内蛋白质不断从尿液中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而低蛋白血症会刺激肝脏合成蛋白质,导致血液中促进血液凝集的大分子因子(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Ⅷ、Ⅴ等)浓度升高,而体内的抗凝因子(如凝血酶Ⅲ及蛋白C、S)因为分子量小从尿液中丢失,导致凝血与抗凝之间失去平衡,血栓便易于形成。
纤溶系统异常
体内还有一种因子可以促进血栓的溶解,我们叫它纤溶酶原。因为它的分子量小,容易随尿液丢失,导致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中的纤溶酶原浓度降低,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I及纤溶酶抑制物α2巨球蛋白因分子量较大,浓度常常升高。因此,肾病综合征的血栓容易形成而不容易溶解。
血液黏稠度增高
肾病综合征常常出现水肿和高脂血症,水肿经常需要利尿治疗,可能出现血容量的减少。血容量不足和高脂血症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这也是导致血栓发生的因素之一。
血栓形成与病理类型关系密切
有研究显示,肾病综合征中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的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最高,为29%~60%,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具体的原因尚不明确。
注意观察局部的皮肤颜色变化,如皮肤僵硬、色素沉着、肿胀程度,浅表静脉曲张等;
测量下肢的皮肤温度,通过肢体温度的变化了解血液循环情况;
测量腿围,如果两侧腿围的差距大于0.5cm,就要高度怀疑是否有血栓的形成;
突发的腰痛、血尿、血尿加重或者是少尿,提示很可能发生肾静脉血栓;
不明原因咳嗽、咳血或呼吸困难,可能是肺栓塞造成的,要及时测量血压、心跳和血氧浓度,尽早地确诊及处理;
突然一侧肢体不能活动,失语、神态变化,要考虑发生脑梗死的可能,要迅速确诊,尽快治疗。
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出现上述血栓、栓塞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行相关检查如D-二聚体检测、血管超声检查或CT血管造影等,以确诊是否存在血栓栓塞。
膜性肾病、白蛋白水平(膜性肾病患者白蛋白<28g/L,非膜性肾病的肾病综合征患者<20g/L)是明确的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标志。早期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预防性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如肝素、华法林、氯吡格雷等药物。
肾病综合征患者容易合并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感染,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口密集场所,必要时可以接种疫苗。
肾病综合征患者要坚持活动。水肿不严重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平时要注重增加活动和锻炼,尽量减少卧床,鼓励多下床活动,平时可以做一些动作舒缓的运动,如打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水肿严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如有胸水、腹水等),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主动或被动的锻炼,如踝泵运动,病情缓解后应尽早下床活动,防止血栓形成。
来源:今日肾病整理自广东省中医院、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内科、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