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治疗病例分析及点评

2022-01-24作者:壹声资讯
糖尿病非原创

作者:山东省中医院 阴永辉


一、病例资料


患者刘某,68岁,男,退休。因“发现血糖升高12年余,伴乏力7天”入住我科。患者12年前于单位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升高,时测血糖为“7.5mmol/L”,伴有口干、口渴,无明显乏力,患者未给予重视,未给予特殊治疗。3年前,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 500mg bid po”,“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 具体剂量不详”控糖治疗。患者未规律监测血糖,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7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于家中自测随机血糖“13.5mmol/L”,遂于我院就诊。入院症见:乏力,口干口渴,视物模糊,偶有双足麻木刺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睡眠可,小便有泡沫,大便质干。近半年体重下降约4kg。既往患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182/98mmHg”现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 qd po”控制血压。患者40余年吸烟史,10支/天,无嗜酒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呼吸:18次/分,脉搏:65次/分,体温:36.6℃,血压:153/92mmHg,身高1.78m,体重:83kg,BMI:26kg/m2。患者神志清,步入病房,双肺呼吸音清;心律65次/分,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皮温降低,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糖(++)、尿蛋白(+)、尿酮体(+)、潜血(+);门诊生化:甘油三酯:2.3mmol/L,总胆固醇:6.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9mmol/L,肾小球滤过率:76.65ml/min,葡萄糖:9.6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尿总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尿蛋白1.99g/L,尿微量白蛋白:1342.9mg/L,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8.68g/gcr;血常规、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震动感觉阈值:提示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双下肢深、浅静脉通畅,双股总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心脏彩超:左房增大,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部CT提示肺结节。腹部彩超:中度脂肪肝,胆囊结石,肾囊肿。颈动脉彩超:双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并粥样斑块形成。


诊断:1.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2.糖尿病肾病 3.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血脂异常。


二、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糖尿病饮食宣教,胰岛素(诺和锐)皮下泵强化控糖,缬沙坦胶囊80mg qd po控制血压,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 qd po调脂稳斑,甲钴胺片 0.5mg tid po营养周围神经,羟苯磺酸钙胶囊 0.5g tid po改善微循环,百令胶囊 2g tid po改善尿蛋白。住院期间血糖监测表(如表1)。患者出院前撤掉胰岛素皮下泵,改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早14U晚14U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1000mg bid po控制血糖,降压调脂改善循环的药物继续服用。


表1:住院期间血糖(mmol/L)

微信图片_20210923101130.jpg


三、案例点评


点评专家:赵泉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患者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病史12余年,初次发现时未予诊治,平素生活习惯不良。3年前患者就诊后开始口服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预混30R)注射治疗,但未能长期规律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较差,平素未规律监测血糖,血糖控制情况不详。该患者缺乏相关的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差,糖尿病病史已有10余年但接受正规治疗的时间仅有3年,入院时空腹葡萄糖:9.6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血糖控制较差,并且患者入院时已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诸多血管并发症,血压、血脂控制不良。


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并发症以及综合情况考虑,在治疗时应采取稳妥、安全的治疗方案。入院后改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以稳定血糖;住院期间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予以降压、调脂、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出院前改为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30治疗,既能提供基础及餐时胰岛素,又能减少用量和注射次数,低血糖风险较低,使用方法更加灵活,有利于患者长期坚持治疗。


本案例是常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案例,病程长,慢性并发症、并发症多,前期治疗不规范,且缺乏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血糖控制不佳。该案例的经验在于:


1、二甲双胍联合预混30R控糖效果欠佳,后将胰岛素升级为诺和锐30进行治疗。其起效更快,能快速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达峰迅速,胰岛素峰值更高,能更大程度上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曲线,有效控制餐前血糖的同时又能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并且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2、加强了患者的健康教育和院外管理,调整生活方式,有利于实现血糖的长期控制。


3、该患者彩超结果显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根据2020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对于LEAD伴有症状的患者,建议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应用75-100mg/d剂量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4、患者为老年男性,患有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并发糖尿病肾病,可考虑联用有肾脏获益的SGLT-2抑制剂,降低肾脏主要终点事件,改善肾脏结局,并且患者BMI指数属超重范畴,联用SGLT-2抑制剂也有利于后期进一步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预后。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其治疗目的在于实现长久的血糖控制和稳定,延缓并发症的进程,改善预后,因此临床上有关糖尿病的治疗更多的在于综合管理,一方面综合评估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根据血糖、血脂、胰岛功能以及心理、依从性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强调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的重要性,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


来源:华医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