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JNIS中文版|曹文锋教授导读:尼莫地平动脉灌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顽固性迟发性脑缺血

2024-06-03作者:李稳资讯
非原创

《JNIS(中文版)》是神经介入专科影响力最高的国际期刊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 《JNIS》(IF 4.8)的官方中文期刊,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CFITN)联合新媒体平台「卒中视界」与《JNIS》出版方BMJ中国版权合作,于2019年4月正式发布。旨在以中文语言为我国神经介入领域医务工作者提供JNIS原版学术进展,并将更多国内优秀神经介入成果介绍给国际学界。打开一扇窗,架起一座桥。中文版编委会由176名国内顶级医学专家组成,每期《JNIS(中文版)》内容由编委精选和精译,并结合专家个人经验撰写专家评论以飨同道。

本期译者:李雪

本期点评人:曹文锋教授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发生,到目前为止,只有动脉内注入尼莫地平(IAN)被证明可以改善血管内治疗所致血管痉挛,但在预防脑梗死及改善临床结局方面的效果尚不清楚。本文研究IAN对SAH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和功能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背景

尽管目前有规范的治疗与护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仍然有不良的结局,其中迟发性脑缺血是主要原因之一。

DCI多在初次出血后的4-14天之间发生。DCI引起脑梗死是多因素所致,其中血管造影所致血管痉挛、微血管痉挛、微血栓的形成、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调和皮质扩散去极化等参与该过程。一旦DCI被确诊,诱导性高血压治疗能增加脑灌注压并恢复存在低灌注的局部脑组织,但目前仍存在争议。

对于顽固性的血管痉挛,血管内治疗已凸显作用,治疗的方法包括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TBA)和动脉血管内注入血管舒张剂(IAS)。使用罂粟碱治疗SAH后血管痉挛已有很多报道,静脉使用IAN目前已成为缓解血管痉挛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动脉内注入IAN的治疗研究结局仅局限于血管造影时影像结果,并未对功能结局进行研究。

方法


研究设计

研究人群:此为观察性队列分析,根据严格的纳排标准,分析所有在2011至2020年间入院,年龄大于18岁且确诊为SAH的患者,收集所有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介入并发症的数据。破裂的动脉瘤需要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常规脑血管造影中确认,排除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或与动静脉畸形相关的动脉瘤引起的SAH患者。

相关定义:临床SAH严重程度采用Hunt&Hess(H&H)分级系统,影像学严重程度采用改良的Fisher评分法;H&H4 -5为不良级别。DCI被定义为脑血流(CBF)/平均通过时间(MTT)之间典型的区域不匹配存在低灌注区。

DCI的治疗流程:诊断为DCI后,通过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来启动诱导性高血压(iHTN)实行对DCI的第一级治疗,难治性DCI患者通过TCD、CT或CTP影像重新评估,开始二级血管内抢救治疗。神经介入医师根据病情,采用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放置到痉挛侧颈内动脉岩骨段血管内,先可以给予负荷剂量(2mg/h),之后小剂量连续缓慢注入尼莫地平,每天进行评估,根据临床评估、CTP和有创神经监测指导下逐步降低尼莫地平剂量,待CT灌注成像显示基本恢复正常后撤出微导管停止尼莫地平注入。


主要转归

主要转归定义为发作后12个月的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OS),根据功能依赖将GOS分为预后良好(GOS 4-5)和预后不佳(GOS 1-3)结果。DCI相关性梗死定义为:动脉瘤手术后24-48小时内CT或MRI未发现脑梗死,但之后6周内颅脑CT或MRI上发现脑梗死灶,且不能归因于其他原因。


结局

主要结局是12个月的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OS),根据功能依赖将GOS分为预后良好(GOS 4-5)和预后不佳(GOS 1-3);次要结局是DCI相关梗死的发生率、DCI相关梗死的体积(ml)和DCI相关死亡率;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如血管夹层、微导管周围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梗死;CT重建判断是否言语中枢区和/或运动皮层区受累。

结果

在376例SAH患者中,186例(49.5%)发展为DCI。其中,96例(25.5%)患者对iHTN无反应,接受了IAN治疗。在接受IAN治疗的患者中,44例(45.8%)出现DCI相关梗死,中位梗死体积为111.6ml(Q1:51.6至Q3:245.7)。84例经IAN治疗的患者获得了临床疗效。其中,共有40例(47.6%)患者在1年后达到了良好的预后。介入并发症9例(9.4%)。

表1

图片

表1概述了所有SAH患者以及合并或不合并DCI患者的基线和出血特征(2011年至2020年间,376名SAH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平均发病年龄为55.7±13.0岁,女性259例(68.9%)。采用血管内手术治疗168例(44.7%),手术夹闭治疗208例(55.3%)。根据定义,共有186例患者(49.5%)被诊断为DCI。其中96例(25.5%)对iHTN仍效果不佳,采用IAN治疗)。

图片

图1

图片

纳入376例SAH患者的流程图概述(其中186例发展为DCI,96例难治性DCI患者接受尼莫地平动脉内输注治疗)。

图片

表2

图片

所有DCI患者接受IAN和非IAN患者基本信息及出血分级。

整个IAN队列中的患者细分为接受IAN或未接受IAN,持续IAN治疗的患者DCI相关梗死发生率最低(13例(34.2%)vs 44例(45.8%);p=0.023)。在不同的IAN治疗方式中,DCI相关梗死面积的大小没有差异。

图片

表3

图片

对所有接受尼莫地平动脉内注入术患者的介入部位特点、并发症和1年后的临床结果进行亚型比较(采用三种IAN方式治疗的患者的治疗特点、并发症和结果)。

图片

图2

图片

所有入组SAH患者和IAN治疗亚组的GOS分布。

336例SAH患者在1年后格拉斯哥结局量表结果,40例患者失随访。共有96例接受了IAN;其中,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可用,尽管这组病例为SAH后严重的一个亚组,但47.6%的患者经过IAN治疗1年后获得了生活功能独立。

图片

图3

图片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1年后患者的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OS)。

图片

讨论

在本研究中,IAN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是治疗难治性DCI的强有力手段,几乎一半患者通过IAN治疗在1年后恢复了正常生活自理。目前如何对DCI开展有效的治疗及预防DCI后所致脑梗死仍是一个难题,之前有些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发现,通过增加脑灌注压来增强血流动力学和恢复脑血流是有效的。但在一项随机的HIMALAIA试验中,诱导性高血压不仅未能改变脑灌注,还因高血压产生的并发症而终止了实验。

随着导管材料的改进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血管内治疗更加安全易行。在本研究中,根据后期随访,临床评估为良好等级的患者,提示IAN治疗能较好地预防DCI后脑梗死事件。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如Bele等人采用IAN治疗SAH患者,因无法控制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故未得出有效的结论;Goel等人的研究表明IAN对SAH患者无明显好处。Kieninger等报道了SAH患者平均10天持续动脉泵入尼莫地平,在6个月后预后良好,发生的全身并发症与IAN无关。Jabbarli等人通过对两家机构DCI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能早期开展IAN治疗的中心,其患者6个月的影像学和临床结局方面均表现良好。Yindeedej等人证实接受尼莫地平动脉内注入的患者,有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但DCI标准和IAN适应证均未有明确规定,使得结果不具有普遍性。

IAN治疗SAH血管痉挛和以往研究有所不同。以往通过静脉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小动脉血管收缩来增加脑灌注压,但是该疗效会被静脉使用缓解血管痉挛的药物抵消,从而削弱了诱导高血压的价值。本研究是通过优先考虑IAN治疗,而不是诱导性高血压来治疗难治性DCI,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其他血管扩张剂如罂粟碱维拉帕米、米立农和尼卡地平相比,尼莫地平动脉内注入具有良好的缓解血管痉挛特性,能很好的改善预后、预防不良事件,因此仍首选尼莫地平作为解痉剂。

结论

尼莫地平输注动脉内注入能缓解血管痉挛,血管内治疗相关并发症低。尽管研究亚组中有较多SAH分级高的病情严重患者,但几乎一半的IAN治疗患者,在1年随访时获得了生活独立。未来需要加大多中心、前瞻性对比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

专家点评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迟发性脑缺血,目前我们仍首选静脉使用尼莫地平来预防该并发症。但不少患者预后不佳,尤其H-H分级较高的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

该研究采用动脉持续注入尼莫地平,并且样本量是目前研究中较大的一组,对SAH患者中采用IAN后脑梗死率和功能结局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尼莫地平动脉内注入能缓解血管痉挛,并且血管内治疗相关并发症较低,在1年随访时,近一半的IAN治疗患者能恢复生活自理,因此为SAH后血管痉挛血管内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随机缺乏对照组,无法在IAN治疗之前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次是各亚组病情严重不一,会存在选择病例偏差。第三,对SAH后DCI事件的早期诊断及诊断标准尚无被公认的方法。出院后治疗包括康复、药物等是否均衡均会影响1年的结局。未来的研究应该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增大样本量,并比较尼莫地平与其他血管扩张剂之间的差异,为尼莫地平动脉灌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顽固性迟发性脑缺血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图片


专家简介

JNIS中文版编委

曹文峰


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系统疾病防治中心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脑血管病区主任。擅长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省厅级课题,发表中文核心和SCI论文共计30余篇。曾获江西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了国内多个脑血管病指南的修订。担任国家卫健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神经疾病质控中心神经介入组委员。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协作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江西省卒中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组长。



翻译者简介

李雪

本科毕业于蚌埠医科大学,现为南昌大学人民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在读硕士。


来源:卒中视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