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学科发展】中国消化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9-09-0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消化

1949年10月1日,一个洪亮的声音响彻历史的天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历经70年的艰难历程,中国消化人在党的卫生政策的指导下,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初创之路

我国在解放前基本上没有消化专业学科,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卫生事业处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状态。

1964年中华医学会在天津召开内科学会议准备会时,召开了消化组会议,准备成立消化病学会,后因特殊时期,各个地区、各个医院消化病的临床诊治技术和学术水平相对处于停滞的状态。

改革开放的初期,学术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张孝骞、郑芝田、江绍基、陈国祯和陈敏章等著名的消化病学家于1978年11月在杭州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筹备委员会,会务工作由浙江医科大学朱登庸教授协调准备,参加代表200余人。

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和筹划,在1980年12月4日至10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期间(这是新中国成立30年来我国内科学的第一次全国综合性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成立时名称为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学会)正式成立,会议选举张孝骞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陈国祯教授为第一任主任委员。会议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出版学会正式刊物《中华消化杂志》,杂志编辑部设在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第一任主编为江绍基教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成立,不仅仅是中华医学会和当时为数不多的知名专家对中国消化病发展承诺的兑现,也是众多消化人翘首期盼的愿望实现。可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具有里程碑的大事件,其成立宣告中国第一个有正式组织的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将引领中国消化人砥砺前行,共谋发展。

成就经典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自成立起到至今天,逐步发展和壮大,共换届选举11次,陈国帧、郑芝田、王宝恩、贾博琦、潘国宗、萧树东、林三仁、樊代明(两届)、杨云生和陈旻湖分别担任历届主任委员。他们秉承爱岗敬业、敢于奉献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大胆改革,加强消化专科建设内涵,加大加深国内与国际间学术交流,深入基层医院进行帮扶活动,推进了消化病学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了消化内科学术水平的繁荣和发展,提高了消化病学医护队伍的成长,确定了我国消化病学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一)1981年《中华消化杂志》创刊 

随着1978年全国消化疾病学术会议的召开,经过2年多的酝酿和筹备,在我国著名消化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绍基教授等老一辈消化领域专家的悉心指导和积极参与下,《中华消化杂志》于1981年2月在上海创刊。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教授为本刊题写刊名,并沿用至今。创刊时为季刊,每期78页。江绍基教授出任第一届编委会总编辑。

《中华消化杂志》第一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81年7月3-6日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华消化杂志》是一本全国性的消化专业学术性刊物,办刊方针应为报道并交流消化系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争鸣,及时报道国内外最新进展,促进我国消化系学科的不断发展。

从创刊至今,《中华消化杂志》充分见证和记录了我国消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发挥了报道我国消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引领学术导向和引导学科发展潮流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消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2000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胃肠病学组织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争取参加世界胃肠病学组织(OMGE)的努力溯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其过程充满艰辛和跌宕起伏的变化。 由于台湾早期加入OMGE及在该组织的名称问题,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一直未能加入。1996年,问题出现转机,OMGE领导人主动就分会加入该组织的条件进行磋商。我们表明,若台湾要保留会籍,必须改名为“中国台湾消化病学学会”,我会为代表国家的组织,享有投票权,中国台湾学会是地方性组织,若也给予投票权,则OMGE的章程关于“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组织享有投票权”的规定要作相应修改。

经过多次与OMGE领导人会谈,OMGE主席Classen最终接受我方的意见,于2000年3月14日来北京,与中华医学会领导签署了一份协议,承诺其修改章程,同年5月16日,卫生部批复我会加入世界胃肠病学组织。

同年,中国也加入亚太胃肠病学会(APAGE),在全世界和亚太地区最具权威的专业学术组织中占有了一席之位。

(三)2006年中华消化病学院成立 

她被中国消化医师亲切的称为“一所没有校址、没有围墙和送教上门的学校”。这是由樊代明院士创意成立的一个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领导下负责全国消化病继续教育的组织机构。

中华消化病学院办学目的明确,旨在加强和规范全国消化病学的继续教育,规范和提高全国消化疾病的诊疗及科研水平。同时,学院也瞄准消化学科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技术,引领国内消化学科的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学院以全国巡讲的形式,由各省消化专业委员会向学院提出申请和授课内容,经学院批准后组织选派讲座教授奔赴各省授课。2014年,消化学院在杨云生教授的带领下确定了消化病学院英文全称,确定了学院巡讲框架为区域学术论坛与基层巡讲相结合。

致敬前辈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即将迎来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面对今天中国消化病学的蓬勃发展及卓越成就,我们不能忘记为此付出终生心血的众多前辈们。

  • 张孝骞(1897-1987年)1930年在协和医院创建了国内最早的消化专科,并将内科学分成消化、心肾、传染、血液、呼吸等专业组,促成了内科学分支学科的专业化,于1980年主持成立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学分会,并任名誉主任委员。他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是对我国消化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奠基作用。1987年8月8日,张老与世长辞,但他那份坚守自持,一生追随医学,待患似母,诲人不倦的精神将永远留存。

  • 江绍基(1919-1995年)《中华消化杂志》首任主编,第一、二、三届副主任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的临床医学家,临床教育家。1984年创立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任首任所长和学科带头人;主编中国首部《临床肝胆病学》和《临床胃肠病学》;《血吸虫和血吸虫病》、《内科理论与实践》副主编,参与编写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一教材《内科学》,并担任《斯堪的那维亚胃肠病杂志》中文版主编和4种国际医学杂志的编委。

  • 陈敏章(1931-1999年)第一届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是我国著名的内科学和消化病学专家。在几十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消化系统内镜诊断治疗技术等方面卓有建树。上世纪70年代初率先在国内开展纤维内镜工作,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对提高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率以及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胰胆疾病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提出发展预防保健、农村卫生和继续振兴中医药三项工作重点。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金质奖章和“戒烟奖”。

  • 陈国祯(1908-1997年)第一届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先后担任1977年、1979年和1980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内科学》教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消化系统疾病分卷》、《内科理论与实践(症状学)》以及卫生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内科学》教科书第二版的主编工作。曾主持广东省3万多例消化性溃疡发病情况的调查和中南五省(区)20多万次胃肠内镜检查的并发症调查。

  • 郑芝田(1914-2006年) 第二届消化系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我国著名消化疾病专家,消化内镜学奠基人之一,他在肝病和胃肠病的临床和科研方面都有很深造诣,于上世纪70年代就呋喃唑酮(痢特灵)治疗消化性溃疡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发现呋喃唑酮不仅可以提高消化溃疡治愈率,同时还可减少溃疡病复发率,其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著名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1986年主编出版了《胃肠病学》,并于90岁高龄时主编完成《医学缩略语词典》。

  • 王宝恩(1926-2014年) 第三届消化系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在胃肠、肝胆及重症医学领域临床和科研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临床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转的理论,为治疗慢性肝病开辟了新的途径。他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使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病死率下降到国际先进水平。1992 年11 月,他牵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为我国肝病学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 萧树东(1931-2016年)第六届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消化病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任期内将《中华消化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由其创刊并任主编的中华消化杂志外文版《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已经被Medline和SCI收录,2000年被选为亚太胃肠病学分会理事,2009年11月24日荣膺“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大师”称号。

中国消化医学发展史上还有很多让我们缅怀的消化鸿儒:张学庸、刘为纹、姚光弼、胡家露、许国铭、张锦坤等,他们把消化病学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追求,朝乾夕惕,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尽心竭力,为中国消化疾病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历史永远铭记,我们更不能忘记。

走向未来

2018年1月陈旻湖教授就任第十一届主任委员,唐承薇教授当选候任主任委员。同年9月在大连召开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大会正式注册代表5160人,现场直播网络收视26809人次,点击观看67391人次,最高在线人数1583人,参会人数创历届之最。世界胃肠病学组织、世界消化内镜协会、欧洲胃肠病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亚洲胃肠病学会的主席及其代表,以及《消化道》(Gut)杂志主编和《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临床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 J Gastroenterol)前任主编等均参加了此次盛会。24个学组和青年英文论文交流等形式的同时进行,为我国消化界同仁呈现了一个更高的学术视野,也坚定了众多消化病人在国际学术界大步迈进的步伐和信心。

2019年5月份美国消化疾病周(DDW)期间, 由美国消化学会与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联合主办了AGA-CGA(美国胃肠病学会-中国胃肠病学会)联合论坛,10名中国优秀青年学者在会上进行论文交流。2019年9月拟在贵阳举办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消化疾病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精尖技术水平的提升。

每一次的学术交流,每一个鲜活的面孔永远留在特定的时刻里。历史给予我们沉淀的底蕴,也让我们铭记为现代中国消化病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届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们,以及为我国消化病工作付出汗水和辛勤劳动的默默无闻的医护人员们。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经过数十载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中国消化病学诊治和研究水平已得到国外知名学术机构的认可和赞同,为我国广大人民的卫生健康做出了巨大奉献。消化界全体医护人员将在本届主任委员陈旻湖教授的带领下,为更好、更快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保驾护航,扬帆起程。

  • 学科档案:中国消化科大事记

1980年,12月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期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正式成立,选举张孝骞为名誉主任委员,陈国祯为第一任主任委员。

1983年,10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选举郑芝田为主任委员。本届委员会协助和促进各省市成立消化病学分会,成立消化内镜学组。

1987年,11月在昆明召开第三次全国消化系病学会议,选举王宝恩为主任委员。大会特邀了十位来自日本、西德、澳大利亚的外国学者和中国香港的学者们进行了国际交流本次会议,拉开了中国消化病学与国外学术交流的序幕。

1991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选举贾博琦为主任委员。期间与日本消化学会及东南亚国家消化学会的联系和交流日益密切,也是我国消化病学与国际消化病学正式接轨的开端。

1995年,9月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消化系病学会议,选举潘国宗为主任委员。本届委员会在主委的积极领导下,举办了数十次学术研讨会,为后来专委会更好的进行学术会议交流奠定良好基础。

1999年,10月第六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选举萧树东为主任委员。本届消化学分会与墨尔本的Blackwell-Science Asia合作出版了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季刊)。2001年11月在上海召开第二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周,有20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并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演讲。

2000年,中华消化病学分会加入了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和亚太胃肠病学会,在全世界和亚太地区最具权威的专业学术组织中占有了一席之位,潘国宗被选为OMGE理事会理事,萧树东被选为APAGE理事会理事。2002年,林三仁被选为APAGE理事会理事。

2003年,3月消化分会在广州举行换届选举,林三仁当选为第七届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本次会议对全国10200名消化专科医师进行登记,对某些疾病诊断标准问题,学会及时组织专家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制定出了多个指南及共识。

2006年,7月消化分会在长春市举行换届选举,樊代明当选第八届主任委员。2008年10月在西安举行第八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并于当年成立中华消化病学院,樊代明担任院长。

2009年,12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九次全国消化疾病学术会议,期间举行换届改选,樊代明连任主任委员,杨云生当选候任主任委员,这是专委会第一次设立候任主委制度。

2013年,9月21-24日,世界胃肠病学大会暨亚太消化疾病周(Gastro 2013 APDW/WCOG)在上海世博会议中心胜利举行,樊代明任大会主席,李兆申担任执行主席,这是世界胃肠病大会55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11月杨云生就任第十届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2014年,9月杨云生代表消化病学分会与美国胃肠病学会主席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承认对方为本国最具代表性的本专业学术机构。10月在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首次引入美国消化疾病周、欧洲消化疾病周大会精华荟萃报告专场,设立18个分会场,为消化病学分会组织的历史上最大的学术会议。12月,樊代明当选新一届APAGE副主席,杨云生、吴开春教授当选常务理事。

2015年,3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CSG)受英国消化病学(BSG)邀请,在英国伦敦皇家医师学院召开中英消化学会联席会议,为中英双方消化病学交流合作奠定了新的开端与基础。5月在美国消化疾病周(DDW)期间,首次召开中文会场,奠定了中国消化病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2018年,1月陈旻湖就任第十一届主任委员,唐承薇教授当选候任主任委员。9月在大连召开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参会人数创历届之最。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旻湖)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