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寄生虫感染

2021-12-25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点击获取感染学习清单↓


1024×341感染学习清单~_02.jpg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常常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给临床带来了很多挑战。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5×109/L。根据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分为轻度:嗜酸性粒细胞(0.5~1.5)×109/L,中度:嗜酸性粒细胞(1.5~5)×109/L,重度:嗜酸性粒细胞>5×109/L。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分为遗传性(家族性)、继发性(反应性)、原发性(克隆性)和意义未定(特发性)四大类。


临床常见的主要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原发性主要为血液系统疾病,继发性则原因多样,包括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异位性皮炎等)、非过敏性皮肤病、药物因素、感染性疾病(如寄生虫感染和真菌感染等)、胃肠道疾病(如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肠道炎症性疾病等)、脉管炎(如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呼吸道疾病(如Lǒeffler综合征、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等)、各种肿瘤等。


本文主要探讨寄生虫感染所致的继发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一些临床特征。


Part.01 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地方性寄生虫病。人体寄生的肺吸虫,在国内主要分为卫氏肺吸虫和斯氏肺吸虫。患者多有进食生或半生的溪蟹或蜊蛄、饮生溪水史。虫体主要寄生于肺部,以咳嗽、咳棕红色痰为主要表现,也可寄生于多种组织器官如脑、脊髓、胃肠道、腹腔和皮下组织等,产生相应症状。


按其侵犯的主要器官不同,临床上可分为4型:肺型、腹型、脑型和结节型。肺吸虫病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普遍增高,一般占5%~20%,急性期可达80%以上,但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感染轻重不成比例,晚期病例增高不明显。


有学者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发现肺吸虫病首次确诊率仅11.4%,误诊率高达68.75%~88.60%,误诊原因为对该病流行病学现状认识不足,并且缺乏细心的病史采集和系统的体格检查,缺乏对该疾病实验室和影像学的分析以及有效的确诊手段。有学者根据肺吸虫病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建立肺吸虫病“积分诊断量表”,以提高肺吸虫病诊断水平,可作临床参考。


Part.02 包虫

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南美洲、中美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俄罗斯、中国和地中海。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一般来说囊型包虫病的病程缓慢,潜伏期1~30年。多数患者常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手术时发现,随着囊肿的逐渐增大,寄生部位的占位性压迫症状以及全身毒性症状才逐渐明显。


临床上根据棘球蚴所寄生的器官命名为相应的包虫病如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等。肺包虫病常见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胸痛等,脑包虫病有颅内压增髙的一系列症状,全身中毒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发育障碍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包虫囊破裂时常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临床需紧急处理,晚期患者可出现恶病质现象。患者肺部影像学可表现为单个肺囊肿。20%~30%的患者为多个肺囊肿,在CT图像上可以看到充满液体的母囊肿和子囊肿,囊肿也可以完全充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囊肿壁可钙化,部分患者可发生气胸或脓胸等并发症。


Part.0血吸虫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全球流行,无区域特异性。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急性血吸虫感染常出现发热、咳嗽、胸痛、肝肿大伴压痛、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临床表现。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合并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警惕血吸虫所致泌尿系统感染。


有学者统计近30年报道的血吸虫病对人体泌尿生殖系统损害的病例为169例,分布于我国10省,除福建21例与陕西1例系援外工程人员在国外感染埃及血吸虫回国后发病外,其余147例均来自国内南方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患者最小年龄为6岁,最大68岁,男性患者为女性的2.6倍;3月至12月均有发病,患者潜伏期3 d~2年不等;169例患者中有149例表现为肾脏损害,2例膀胱损害,2例精索、鞘膜、睾丸、附睾的损害,11例卵巢损害,3例子宫损害,2例输卵管损害。


Part.04 丝虫

 

丝虫病主要包括由班克鲁夫丝虫(班氏)和马来布鲁丝虫(马来丝虫)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综合征,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在丝虫流行区域也较为常见,如印度、斯里兰卡等东南亚一些国家,非洲以及中国的沿海地区也是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高发区。


丝虫引起的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最严重的寄生虫感染相关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本病男性多见,男女比例4∶1,多发生于20~40岁青年。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痉挛性支气管炎、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两肺出现弥漫性斑片阴影。患者通常有咳嗽、呼吸困难、夜间气喘等症状,可误诊为急性或难治性哮喘,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通常超过3×109/L。影像学可表现为急性期间质渗出,长期可导致纤维化,双侧弥漫性网状或网状结节影、支气管扩张、空气潴留、纵隔淋巴结肿大也有报道。此外,丝虫病可表现为淋巴管炎,晚期表现为象皮肿。


Part.05 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原虫感染以肠道阿米巴原虫常见,大多寄生于人体内作为共居生物而无致病能力,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发病较多,以秋季为多,夏季次之。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可能与吞食含包囊食物机会的多少有关。


伴随肠道症状的该类寄生虫感染也是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以及胆道受累及肝脏、胰腺受累的相关症状。阿米巴原虫也可通过血流引起肺、脑等器官继发脓肿病引起相关症状,肺和胸膜阿米巴病较为少见,我国仅几例报道。患者外周血、骨髓检查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Part.06 其他

蛔虫及钩虫通常导致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又称为Lǒeffler综合征,可以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长期繁殖导致严重感染。该疾病的特点主要是游走性的肺部浸润伴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多数患者表现为咳嗽,症状常较轻,为自限性疾病。


患者肺基础通气和弥散功能无明显下降,影像学示双肺散在密度较淡、边缘欠清的云絮状阴影,病理见肺泡腔、肺间质或血管腔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患者大部分以哮喘为初步诊断,即使规范治疗,症状仍控制不佳。此类患者如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警惕该病。


此外,寄生虫感染引起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所致心内膜及心肌损害在非洲国家是重要的原因,如弓形虫性心肌炎,往往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易感染,我国仅有1例报道,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的相关症状,如突发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死。


有学者回顾性分析发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儿童寄生虫病的常见现象,增高的严重程度与感染寄生虫种类相关,与系统受累的部位无相关性。




引用本文:郑梦凝,叶贤伟.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寄生虫感染[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 41(12): 1007-1011.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