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 苏磊
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进行糖尿病筛查
由于糖尿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因此通过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那么,哪些是高危人群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列出了从病史到体格检查共13个危险因素,但是并不容易记忆和操作。从普查的角度,即使是普通大众,也可以自己通过“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评估糖尿病的风险。
主要根据6个指标(年龄、血压、体质指数、腰围、家族史、性别)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糖尿病风险越高,超过25分应进一步进行血糖检查。
我国指南中的筛查方法为两点法,即空腹血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人群,也可以使用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筛查(此点指南中尚未提及)。
糖尿病初诊患者应作详细评估
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时即应进行详细的评估,并且定期进行代谢控制状况及并发症评估。本指南列举了初诊患者和复诊患者的评估内容,并列出了推荐的检查频率,如表1。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检查的推荐频率
遗憾的是此表过于简略。临床医师可将糖尿病综合评估的内容表格化以防止遗漏,并制定相应的目标,使患者和管理团队均可以快速地了解目前的治疗情况及与目标的差距。笔者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制定了一个糖尿病患者管理内容大纲表格(如下)。
讨论&总结
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评估和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国际糖尿病联盟将糖尿病管理分为了三个水平,即:基本管理,有限管理和综合管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提供的类似于基本管理。
以糖尿病筛查为例,首先高危人群完成风险评估,然后抽血检测空腹血糖或者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基本管理)。而在资源匮乏地区,没有静脉血糖检查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指尖毛细血管血糖甚至尿糖进行筛查(有限管理)。而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糖化血糖蛋白筛查“糖尿病前期”。临床医师可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糖尿病管理流程和内容。
来源:代谢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