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李骥,谭蓓,杨红
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中华医学会北京肠道微生态与幽门螺杆菌分会及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2018首届协和肠道疾病高峰论坛已于2018年4月13日晚上进行了协和炎症性肠病多学科综合诊疗(MDT)讨论会。
由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的吴小平教授、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的胡乃中教授、北大医院的王化虹教授和海军总医院的崔立红教授任主持,点评专家包括华西医院的欧阳钦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江学良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春晓教授、上海仁济医院的沈骏教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白莉教授和南昌大学第一附院的朱振华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肠病MDT专家团队的杨红教授、吴斌教授、薛华丹教授、朱庆莉教授、周炜洵教授、周宝桐教授、吴迪教授、康军仁教授、王瑶教授、贾宁教授、冯俊教授和谭蓓教授等。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吴小平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的胡乃中教授
北大医院 王化虹教授
海军总医院 崔立红教授
华西医院 欧阳钦教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江学良教授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春晓教授
上海仁济医院 沈骏教授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白莉教授
南昌大学第一附院 朱振华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杨红教授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4位主治医师(郑威扬、徐蕙、柏小寅、陈洋)进行病例汇报,4位副教授(李玥、李骥、吕红、吴东)结合MDT专家讨论意见及病例特点进行点评。
病例1:UC术后小肠炎

病例汇报者:郑威扬医师
郑威扬医师汇报了一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中年女性患者,因内科治疗无效行全结直肠切除+IPAA术+近端保护性造瘘术,术后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大量腹泻,每日经造瘘口流出肠内容物约3-4L,伴严重的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及反复的低血压休克,内镜检查可见小肠粘膜水肿、变薄。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造瘘口流出液降至2L/d,经MDT讨论后给予造瘘口还纳,继续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腹泻逐渐好转,复查内镜提示小肠粘膜改变明显改善。MDT专家讨论了造瘘口还纳时机的选择、IBD患者营养不良评估及干预等问题。李玥副教授总结,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强有力的病理支持,该患者确诊为结肠切除术后小肠炎,并对该病进行了较全面的文献复习。
病例2:感染性肠炎?UC?

病例汇报者:徐蕙医师
徐蕙医师汇报了一例中年男性,病初有不洁饮食史,临床上表现为慢性腹泻、血便、发热、腹痛,血清炎症指标明显升高,PR3-ANCA阳性,影像学提示胃壁弥漫性增厚、粘膜面强化,胰腺出血改变,全结肠弥漫性肠壁轻度增厚,粘膜面、浆膜面强化。内镜下可见弥漫性胃出血改变,全结肠连续性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多发溃疡形成。结肠粘膜活检行革兰氏染色可见细胞内外大量G+杆菌,不除外蜡样芽孢杆菌。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6月后复查胃镜完全恢复正常,肠镜可见肠粘膜呈修复期改变,未见明确溃疡。1年后患者再发脓血便、发热,复查肠镜可见全结肠弥漫性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再次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性大,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后予5ASA维持。MDT专家讨论了肠道感染病原体检查的临床价值、肠道感染诊治的要点、继发性血管炎诊断思路、感染在U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等临床问题。李骥副教授总结患者存在感染性肠炎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继发血管炎不除外,随访过程中向炎症性肠病转变可能性大。
病例3:UC合并恶性肿瘤

病例汇报者:柏小寅医师
柏小寅医师汇报了一例中年UC患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MDT专家讨论了关于IBD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药物选择、癌症筛查等相关临床问题。吕红副教授总结不论IBD本身还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都增加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临床实践中要重视IBD患者的癌症筛查,合理化药物治疗。
病例4:UC患者的抗凝治疗

病例汇报者:陈洋医师
陈洋医师汇报了一例青年初发型UC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激素减量后病情很快复发,置入PICC导管后,次日即出现PICC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在便血和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矛盾中,选择糖皮质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但抗凝治疗后出现黑便伴一过性晕厥,全面评估考虑中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待消化道出血稳定后,再次短期抗凝并最终成功拔除PICC导管。MDT专家讨论了IBD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以及国外共识中IBD患者合并血栓抗凝的时机、方式和疗程。吴东副教授总结IB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东方人群罹患血栓风险较西方人群低,重症UC患者是否常规抗凝治疗的决策有待于基于东方特别是中国的临床研究证据的支持。
钱家鸣教授进行MDT病例讨论会议总结,上述4例疑难肠道疾病各有特色,病情危重,诊断困难,治疗决策有矛盾,个别容易被忽略的临床问题,反映了IBD往往病情复杂、诊治疑难,亟需MDT的讨论,愿协和MDT的形式能帮助到更多的肠病医师做好临床决策,让更多的肠病患者获益。

协和医院MDT团队合影
本文作者系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医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