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三唑类药物治疗颅内曲霉菌病,首选哪一个?|感问感想

2023-10-20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抗真菌治疗


及早开始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是改善颅内曲霉菌病(ICA)预后的关键。对于确诊ICA 的患者应给予目标治疗,对于临床诊断ICA的患者应给予诊断驱动治疗。上述两种治疗的药物选择相同,见下表。治疗流程及评估见下图。


图片

 

图片

▲图 颅内曲霉菌病治疗流程及评估。对于接受诊断驱动治疗的患者(临床诊断)应在治疗开始后2~3周进行疗效评估,而对于接受目标治疗的患者(确诊),疗效评估可放宽至4~6周,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决定后续治疗策略。进入维持期仍需每3~4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直至治疗疗程结束(此图为作者原创)


1.伏立康唑伏立康唑是治疗ICA的首选药物。与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复合物相比,伏立康唑在侵袭性曲霉菌病的治疗中具有更高的有效率、更低的病死率及更好的耐受性。

在既往研究中,该药治疗ICA的有效率为16%~51.9%。伏立康唑主要经肝代谢,是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3A4及CYP2C19的底物及抑制剂。该药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短暂视觉障碍(闪光)、皮疹、胃肠道反应及心律失常等。


2. 艾沙康唑艾沙康唑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透过率,在CYP2C19快代谢基因型的患者中可作为伏立康唑的替代药物治疗ICA。

伏立康唑相比,其肝毒性、短暂视觉障碍(闪光)、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3. 泊沙康唑关于泊沙康唑治疗ICA的经验及证据主要来自个案报道。

但是,鉴于该药良好的血脑屏障透过率及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中较好的治疗效果,泊沙康唑可能是有效治疗ICA的潜在药物。该药耐受性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及肝毒性。


4. 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复合物具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毒副作用较小。

但是,由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无法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在ICA的治疗中,两性霉素B脂质体仅作为三唑类药物的备选。


需要注意的是,棘白菌素类药物因难以透过血脑屏障而不推荐用于ICA的治疗。此外,尚无证据表明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优于单药治疗,亦无证据表明鞘内给药优于静脉给药。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


伏立康唑、艾沙康唑、泊沙康唑等三唑类药物是CYP3A4的底物及抑制剂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妥英等CYP3A4诱导剂可显著降低上述药物的稳态血浆浓度,导致抗真菌治疗失败。此外,伏立康唑还是CYP2C19的底物及抑制剂,糖皮质激素(CYP2C19诱导剂)及CYP2C19等位基因多态性亦可影响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三唑类药物(尤其是伏立康唑)进行TDM,并根据TDM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其中,伏立康唑血浆谷浓度目标值为2~6 mg/L,监测时间为治疗开始后 2~5 d,并在1周后复查以确认患者血浆中药物浓度仍处于目标值范围内。艾沙康唑血浆谷浓度目标值为2~3 mg/L,监测时间为治疗开始后5 d。



另需注意的是,三唑类药物可影响华法林咪达唑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多种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导致上述药物血浆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因此,在药物联用时应对上述药物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



手术治疗


在抗真菌治疗的过程中,若疗效评估为无效,可进一步行病灶切除及姑息性手术(脓肿引流、脑室分流等)。需要注意的是,针对ICA的任何手术治疗均应在充分的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后进行。此外,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及颅底结构的特殊性及复杂性,手术治疗可导致脑神经损伤、癫痫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并发症。因此,在术前应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对症治疗


1.疼痛:针对疼痛可给予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


2.脑神经麻痹:针对脑神经麻痹可给予甲钴胺维生素B1等神经营养药物。


3. 颅高压症状:针对颅高压症状可给予20%甘露醇(125~250 ml,6~8 h 1次)、呋塞米人血白蛋白等药物脱水降颅压,必要时行侧脑室引流或Ommaya囊置入。其中,侧脑室引流简单易行,可在床旁操作,但逆行感染风险较大,一般不宜超过5~7 d;Ommaya囊可留置3~12个月,可间断或持续引流,但费用较高且操作相对复杂。


4.药物不良反应:针对因抗真菌药物应用导致的肝功能受损可给予双环醇片、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物。




推荐意见:伏立康唑是治疗ICA的首选药物,当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难以耐受时可选择艾沙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替代。

治疗疗程分为强化期(静脉抗真菌治疗,8~12周)及维持期(口服抗真菌治疗,9~12个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三唑类药物进行TDM,并根据TDM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

手术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预后,但术前应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本文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3,56(7) : 729

本文节选自《颅内曲霉菌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APP头图.png

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华山攻略👆




往期推荐

1. 脓毒性休克属于哪种类型的休克?|感问感想

2. 耐多黏菌素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策略

3. 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在腹腔感染中的应用|进阶技巧

4. 抗菌药物:时间依赖性VS浓度依赖性|基础知识

5.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