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胃肠间质瘤( 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能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的Cajal细胞。本期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高晓东医生为大家讲解如何治疗胃肠间质瘤。
如果可能,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手术的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包括周围的正常组织。对于小而局限的肿瘤,手术通常是治愈的有效手段。然而,对于一些大型或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手术可能不足以治愈,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手术等。
手术切除图
GIST通常表达一种叫作C-kit(CD117)的蛋白,而这是一种酪氨酸激酶的受体。靶向药物可以抑制C-kit或其他一些受体的活性,从而阻止肿瘤的生长。对于晚期或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例,靶向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病情。
伊马替尼:
伊马替尼最早是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但在1998年,日本的科学家发现C-kid这个基因也在间质瘤当中表达。因此在2000年也把这个药用于了胃肠间质瘤的治疗,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正是因为伊玛替尼跨病种的使用被发表在新格兰医学杂志上并成了实体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一个典范。
舒尼替尼:
常常是用于伊马替尼治疗之后耐药的这部分患者。
瑞戈非尼:
二线治疗失败后,常用于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一些三线治疗。
瑞派替尼:
瑞派替尼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药,对于其他靶向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在2023年CSCO胃肠间瘤诊治指南当中,也把瑞派替尼推荐为C-kid的突变和11外显子突变的这类患者,作为二线的药物使用。同时对于舒尼替尼不能耐受的患者,也可以选用瑞派替尼。
肿瘤较大、切除风险较大或可能严重影响脏器功能的GIST,适合先行术前靶向药物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
建议中高危复发风险的GIST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
药物治疗总体控制满意,仅有单个或少数病灶进展,可以考虑谨慎选择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手术切除进展病灶。
在GIST的治疗中相对较少使用,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考虑使用,其中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常用于肝转移病灶的局部治疗。
副主任医师 外科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胃肠间质瘤诊疗专家工作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学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普外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普外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兼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记物委员会青年创新联盟委员
来源:复旦中山胃癌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