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肿瘤学领域,知识的更新与治疗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对肿瘤科一线临床工作者而言,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快速掌握并应用这些知识,成为提升诊疗水平的关键。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特开设“临床三件套之临床手册”专栏,聚焦临床医生日常遇到的各种临床场景,精选实用性强、操作性高的肿瘤学知识与处理方法,旨在帮助大家高效解决临床难题,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本专栏将定期更新,力求成为您临床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共同推动我国肿瘤诊疗水平的均衡发展。
所有的肿瘤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干扰营养素的摄入和/或利用,从而造成营养不良。不同肿瘤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同,大体上说消化系统肿瘤高于非消化系统肿瘤,上消化道肿瘤高于下消化道肿瘤。
1980年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Dewys WD等报道,胃癌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比例占87%,恶病质的发病率高达65%~85%,超过了其他所有肿瘤,胃癌营养不良及恶病质发病率均占所有肿瘤的第一位[1]。而结直肠癌患者也经常出现营养不良和体重丢失,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1131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中,54%的患者膳食摄入量减少;另一项对186例择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发现,39. 3%的患者具有营养风险[2]。可以看出,在胃肠道消化系统肿瘤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名词解释—肿瘤恶病质:是各种晚期恶性肿瘤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是营养不良的特殊形式,以骨骼、内脏的肌肉消耗为特征, 伴有食欲减退、厌食、饱胀感、体质量下降、肌肉萎缩、乏力、贫血、水肿、低蛋白血症等多种临床表现[3]。
那胃肠道肿瘤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患者什么时候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呢?我们又能如何干预呢?
胃肠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进食减少、代谢异常和急性炎性反应等。首先,胃肠道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为食欲减退,本身进食量就受到影响。且肿瘤局部占位引起的胃肠道机械性梗阻、胃排空延迟、消化吸收障碍等症状,均可导致进食量减少或厌食。因此,患者因为进食少、不吸收导致营养的摄入量不足,从而出现营养不良。
其次,肿瘤患者相较于普通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基础代谢率更高,能量需求更多。因此,日常饮食如果不是特意搭配或额外补充营养,本身较难难满足肿瘤患者营养需求。长时间不重视,就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此外,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可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占位后,本身消化道功能就受损,不能消化足够的营养,且术后患者处于严重应激状态,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因此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而放、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难免会损害正常细胞,出现相应的副作用,如白细胞减少、脱发、胃肠道黏膜受损、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溃疡、腹泻等,也会引起患者营养不良[4]。
可以看出胃肠道肿瘤患者因疾病本身及治疗方法都会增加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
摄入不足、体重丢失、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都是选择营养干预的考虑因素。对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来说营养需要全程干预,特别要重视术前营养预康复及术后营养治疗。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对手术、放疗、化疗等抗肿瘤综合治疗耐受性差,治疗敏感性低,治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多,因此合理的营养补充对肿瘤患者特别重要。营养支持不仅仅提供能量及营养素,还可调节代谢,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干预遵循营养支持治疗的一般原则,也就是当肠胃道有功能且可以安全使用时,首选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包括口服和管饲)。肠内营养支持的优点是符合生理、直接接触胃肠道,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肠道黏膜增生,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易位,价廉、使用方便。在正常进餐的间歇口服肠内营养补充剂,有助于手术、化疗、放疗患者的营养恢复。
胃肠道肿瘤患者建议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鱼、家禽、瘦红肉、蛋类、奶类、坚果、大豆及其加工制品,尽量少食用加工肉。建议补充抗氧化营养素,以中和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及减少放化疗副作用,如深颜色的蔬菜及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若经口进食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可通过鼻胃/肠管、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等通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若肠道营养不能完全提供每日需求,需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若患者存在肠内营养的禁忌证,如短肠综合征、消化道出血、放射性肠炎、肠梗阻等疾病,则给予全肠外营养[5]。
总之,营养治疗其实是胃肠道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营养治疗(包括饮食指导、改善摄食、经口营养补充和人工营养支持)可以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底物,防止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帮助患者更加安全地接受抗肿瘤治疗,获得更好的预后,因此千万不要小瞧这种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来源:李进医生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