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自发性扁桃体出血是指无明显外伤、手术的原因而发生的扁桃体出血。
症状可轻可重,轻者在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时咳痰带血或小量出血,重者可能出现溃烂性炎症腐蚀较大血管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当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吐血现象,注意与本病鉴别,勿漏诊。
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出血,根据病情急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并予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病例
患儿,男,7岁。因反复咽痛0.5个月,伴吐血1天,于2018年1月8日入院。先后吐血3次,每次5~10 ml。既往体健。
入院查体:体温36.5℃,口腔黏膜正常,悬雍垂居中、充血,双侧扁桃体Ⅲ°,略充血,局限性血管扩张,少许血迹(见下图)。恶心反射较重,间接喉镜无法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正常。抗链球菌溶血素16.0 IU/ml,类风湿因子9.3 IU/ml,均在正常范围。超敏C反应蛋白16.25 mg/L,凝血酶原时间15.6秒,活动度63.7%。
初步诊断:自发性扁桃体出血。
[治疗经过]
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滴抗感染、凝血酶注射止血治疗7天,复查凝血酶原时间13.70秒,活动度77.10%,均在正常范围内。查体见双侧扁桃体Ⅱ°肿大,悬雍垂无充血,好转出院。
[治疗转归]
观察至今未复发。
自发性扁桃体出血是指扁桃体出血持续时间超过1个小时或时间不足1个小时但出血量超过250 ml。
病因
该病目前病因不明,常见病因包括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扁桃体肿瘤等。
急、慢性扁桃体炎为自发性扁桃体出血的常见病因。炎症侵犯扁桃体内血管,引起扁桃体局部出血。上述病例中,结合的患者临床表现及细菌培养结果,均考虑由急性扁桃体炎引起。
患者有反复咽痛病史,凝血酶原时间变长,活动度降低,考虑患者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链球菌为是患儿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产生的链激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酶,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造成凝血障碍。
诊断
1. 询问病史
临床表现为咯血或呕血,工作中,患者常常因为血液吞入胃内,而出现呕血等症状前来就诊。接诊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若应用护胃相关治疗后仍未见好转,需要考虑本病。
2. 体格检查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查体,重点观察口咽部扁桃体。查体可见扁桃体鲜血或血凝块,清理后可见出血点。
3. 血常规检查
炎症时可见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占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还可进行其他相关炎症指标检验,包括降钙素原等。
4. 凝血相关检验
凝血功能异常时可见指标异常,对于炎症引起的自发性扁桃体出血,凝血功能可为正常。
5. 免疫相关物质检测
包括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等。
6. 细菌培养
留取扁桃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致病菌,并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影像学检查
对于扁桃体恶性肿瘤的患者,行增强CT或MRI检查,肿瘤可见强化。
节选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主编:田勇泉
副主编:孙爱华
来源:ENT时空
END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