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3年1月18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正式发布。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动创新药物医保落地,“三医联动”系列圆桌会谈于线上举办,助力各级医疗机构更好地解决肿瘤创新药物医保落地,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本期,“三医联动”系列访谈特别邀请到山东省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冷家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郭振勇教授,围绕创新药医保落地,如何惠及更多患者发表真知灼见。本刊特整理访谈精粹,以飨读者。
国家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始终是医疗领域的“重磅新闻”,通过定期对医保目录的药品进行调整,令更多的创新药物及时纳入其中,不断提高医保的“含金量”。2023年1月18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正式发布。多款抗肿瘤创新药物纳入医保,极大地提高药物可及性,为更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王哲海教授表示,此次医保目录的调整对医疗机构、患者和医生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药品种类的不断丰富,能够使各层医疗机构的肿瘤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对于患者而言,更多抗肿瘤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显著提高了药物可及性,从经济和健康两个层面大幅度提高医保对癌症患者的保障力度;对于医生而言,更多指南推荐的创新型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丰富了临床治疗手段。
医保目录中遴选的抗肿瘤药物均通过专家严格评审,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信赖,新药的推广将会为肿瘤治疗带来实质性的进步。冷家骅教授提到,在肿瘤领域药物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医保目录更新将会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获益,为实现“全民健康”提供助力。
郭振勇教授阐释了医保目录更新对推进肿瘤领域“慢病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在医疗机构中,药物的合理使用需要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量4个原则。近年来,国家医疗机构正在推进肿瘤领域向“慢病化”管理模式转化。随着进入医保的抗肿瘤创新药物不断增多及价格调整,患者负担明显降低,显著提升了治疗的依从性,疾病因而获得更好控制,实现肿瘤慢病化管理的目标。
聚焦ALK阳性NSCLC患者治疗
解决目前临床难题
据统计,中国每年的新发癌症病例为400万~500万,其中肺癌约占1/5,亟须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经进入了精准诊疗的时代,不同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的患者预后存在差异。以“钻石突变”ALK为例,ALK阳性NSCLC比例约为5%,其特点是患者患病年龄较轻,确诊年龄平均在50岁左右,且易出现脑转移。随着一/二代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ALK阳性NSCLC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是临床中仍然存在脑转移和耐药问题。三代药物洛拉替尼的获批上市,极大解决了临床中未被满足的需求。目前,ALK-TKIs发展欣欣向荣,已成“三代同堂”趋势。王哲海教授指出,既往一、二代ALK-TKIs对ALK阳性NSCLC患者脑转移的防治能力不足,且容易出现耐药问题。洛拉替尼是三代ALK-TKI,CROWN研究显示,其用于未经治疗的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超过60%,并且可强效控制颅内疾病进展。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有超过70%以上达到颅内完全缓解,基线无脑转移患者3年无颅内进展比例更是高达99.1%,这一数据十分亮眼,因此成为国内外指南中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的推荐方案。且洛拉替尼此次也纳入了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极大提升了可及性。
医保目录结构优化提升用药保障
促进医疗产业向好发展
随着诊疗水平的提升,肿瘤治疗已趋向“慢病化”治疗模式,常年的连续用药为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响应了社会的呼声,减轻肿瘤患者的负担。
冷家骅教授提到,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促使肿瘤临床治疗与医保目录形成协同关系。2022年医保目录共收载2967种药品,真正实现广覆盖,医保目录也朝着更加精准的方向在不断努力。动态调整的原则促使部分无法满足用药需求的药品及时退出医保目录,保障医保目录结构更加优化,医保目录“含金量”显著提升,将有限的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
总而言之,医保目录近年来以患者的健康和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用药保障水平,同时也引导医药产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国谈药品“进院难”,难在何处?
尽管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更加贴近临床需求,但国谈药品可能由于多方面阻力,导致最终难以进入医院,真正惠及广大患者。对于这一现象,冷家骅教授进行了多层次分析:①国谈药品能否进院首先与地区医保基金的运营管理有着密切联系,尽管医保目录不断扩充,但地区医保基金运行状况不乐观,存在“穿底”风险,也难以为创新药品买单。②药物的快速发展为临床应用带来挑战,适应证判断、不良反应管理均需要较高的医疗水平,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评估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以匹配医保目录中不同层次的药品。③在机制方面,上级部门应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和考核指标,通过多种举措确保医保目录落地,打通国家谈判药品落地“最后一公里”,提升国谈药品可及性。④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如远程诊疗、双通道管理的推进可有效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
总而言之,医保改革困难重重,但依旧需要在前行中不断摸索与优化,期望大家给予更多的包容与建议。
推动国谈落地,打通医保用药“最后一公里”
精准治疗是NSCLC领域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为NSCLC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医联体的建设,可以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由点到面地推动肿瘤的规范化、标准化治疗,全面提升肿瘤临床治疗的同质化水平。王哲海教授强调,医联体建设可进一步促进创新药物快速进入医院,提高药物的合理化应用,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为提高医保药物可及性,打通“最后一公里”,郭振勇教授建议,首先,医疗机构需优化药品筛选流程,将国谈药品引入医院;其次,合理地应用国谈药品十分关键,在精准诊断的前提下,抗肿瘤药物才能发挥最佳疗效,因此,药物的合理应用需要进一步考核及考量;最后,通过完善各级医疗机构的联动与转诊机制,方可确保医保适宜地覆盖整个医疗体系,真正惠及广大患者。
结语
随着国家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其科学性、规范性、精细化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引入临床价值和性价比更高的抗肿瘤创新药品,提高药物可及性,减轻患者负担,更进一步推动抗肿瘤治疗“慢病化”管理。期待新版目录的落实落地,着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用药保障水平,引导医药产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