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请放过基层医生!别再搞形式主义了

2020-09-28作者:壹声热点
其他

点击右上方【热点】,查看更多.gif


形式主义害死人。


很多人办事讲究套路和流程,不管结果怎样,流程一定要高端大气上档次,要拿出我们在认认真真做事情,循规蹈矩为民生的态度。


于是,敲锣打鼓走过场,成了不少执行过程中的最主要情节。      


本来做事最接地气,最干巴利落脆的基层医生,现如今也成了“文秘小天使”,每天遨游在各种表格的海洋中,没日没夜地挣扎,看病什么的,都快忘了。      


尤其是村医,现在出门最重要的不是拿药和针,而是笔,然后挨个问:


“你电话多少?”


“你都吃的啥药?”


“你都有啥病?”。


而那些上年纪的村民,你问他玉米小麦现在一斤多少钱他知道,你问他电话号码,他得回家翻电话本才行。      


然后你好不容易问到了,建档了,晚上熬夜录入微机,折腾了一天,总算顺利完成,觉得还挺满足。


可是呢?对谁有好处?


年终考核时,领导一句“不合格”,明年你又得重新来,再去问,再建档,再入微机,然后档案堆成山。


而在扶贫这项工程中,由于形式主义导致的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也容易在一些项目上出现造假。      


当然,流程这个东西,也不能没有。无规矩不成方圆,按个人心情肆意妄为这也不行。但是怎样用最少的流程办最多的事,用最快的效率取得最大的意义,这是我们需要致力于去完成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冗长的过程中,那么结果便遥遥无期了。所以,如何让基层医生用有限的精力完成最有效率的工作,如何能让工作成果以最快的形式转化到患者身上,朝着目标直线前进,是相关部门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      



时间没有用在刀刃上,再多的时间都是白费功夫,基层医疗实在耽误不起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他们是离基层患者最近的医者,如果他们整天埋头于文字工作,做着虚假、应付的工作,那换来的,将直接是百姓的否定和失望。


一是在贯彻落实方面经常看到后台留言说,“政策好是好,能落实吗?”是的,中央出的每个政策都是为民出发,但是真正到了我们基层,就只能听听雷声了,运气好的能掉几滴雨,运气不好的连雷声都听不到。再加上层层扒皮,到基层医生手里,只剩一些散碎银子了。


二是在调查研究方面无论是健康问卷,还是扶贫调研,空口白牙定指标,提前通知走过场,最苦的就是基层医生们要陪着“微服私访”,陪着走街串巷,报表罗成山,但老百姓可能都不知道有这回事。仿佛一场模特走秀,你演我看,皆大欢喜。


三是在服务群众方面由于村医身份的尴尬,经常会在保障、责任等方面产生一些疑惑纠纷,但为了得到一个说法,跑很多“相关部门”是常有的事,部门之间互相踢球,想解决,得等到猴年马月。


四是在项目建设方面在建设方面,在一些地方,村医没有也要有村卫生室,结果就是建了一个又一个的“空壳子”。在项目方面,无论是公卫还是家庭医生签约,都是指标说话,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管你多少精神病,多少高血压,不够这个指标就扣钱,所以造假现象就接踵而来了。


五是在召开会议方面开会这个事,相信每个公立机构的基层医生都深有感触。如果每个会都把重复、无聊的官话套话去掉,可能一个会十分钟就开完了。并且,只有“会”没有“议”。很多时候就是在听领导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没有“提建议”环节,底下的人不是神游就是犯困,只有在被点名批评的时候才清醒过来。


六是在改进文风方面每当我们看到一些县级医疗好政策时,内心都会很欣慰,因为它是触手可及的。这代表我们基层是在真的干实事,在动脑筋想办法改善基层医疗环境。如贵州省麻江县的“员额制”,就是在基层做了详细调研之后研究出来的政策。可是有的地方,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这样的政策不接地气,从而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七是在责任担当方面村医出了医疗纠纷,村委说这事你找卫生院,卫生院说这事不归我管,找村委去。为避免自己担责,谁都不表态。


八是在工作实效方面一些地方上报的工作成果可谓成绩斐然,但真正实效咋样只有基层医生们知道,老百姓对这些惠民政策到底真实了解多少,得到了多少实惠,都跟这张成绩表是两码事。


九是在履行职责方面卫计局压卫生院,卫生院压村医,大家都不容易,大部分也都在兢兢业业地去完成任务。但不乏有一些地方,无视国家规定的“村医承担40%的公卫工作”要求,把大部分公卫任务都推给村医,而补助却不超过40%,导致村医满腹怨言。


十是在对待问题方面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打压有能力的基层医生,甚至扣押别人的医师证让自己的亲戚用。有的虽然不搞裙带关系,但是却不敢作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基层是政策变成现实的转化地,如果这里堵塞了,那再好的政策也无法兑现。



少一点套路,多一些真诚,只有消除了基层医疗的这些“毛病”,才能使惠民政策真正的落到实处。而三级监察制度的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设立等,都代表了国家在整治基层方面的决心。随着这些制度的完善和成熟,这些“形式主义”最终会失去生长的土壤,从而销声匿迹。


来源:江淮医学

声明.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