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数字成瘾(digital addiction)与脑健康

2023-11-08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重磅活动,免费报名,点击进入:

36afac7dc884805862e3c2adc23b892.jpg

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王共强


导读:各种便于携带的数码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自本千年之交以来迅速出现,推动人类进入“数字时代”。这些数字设备已经成为人类学习和生活的日常必需品,影响着儿童的学习、娱乐和社会交往。自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以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数字使用的格局。数字设备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数字媒体无处不在。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它们,在社交媒体上闲逛,上网冲浪,玩视频游戏。由于年轻的思想是不成熟的,因此,年幼的儿童往往会沉迷于玩手机、视频游戏和社交媒体,从而导致数字成瘾(digital addiction ,DA)现象。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过度使用数字技术而导致的行为成瘾已经成为学者和从业者严重关注的问题,尽管这种现象当时仅被认为是网络成瘾,但包括对任何类型的在线活动的成瘾。然而,随着各种数字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游戏机)和附属数字活动(例如,社交媒体、视频游戏和网络游戏)的引入,这种成瘾的范围已经合并成一个更广泛的术语——“数字成瘾” (digital addiction)。

一般来说,数字成瘾是指任何与使用数字设备如手机、电脑、互联网、视频游戏和社交媒体相关的“成瘾行为”。为了给诊断标准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并呼吁进一步的研究,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最终在2013年将“网络游戏障碍(IGD)”纳入了DSM-5的第三部分,其中包括在线和离线游戏。继世界卫生组织将IGD认定为一种疾病后,2018年ICD-11中增加了“游戏障碍”诊断。根据这些标准,越来越多的儿童已经成为数字成瘾者,数字成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一些干预项目已被开发和启动以应对这一公共危机。

数字游戏成瘾是指一个人以一种他无法控制时间的方式在数字游戏上花费时间。而不是花太多时间在游戏上,这意味着看到它的负面影响。戒断症状发生在不玩游戏的时候。冲动障碍的结果是,对其他活动和人漠不关心。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城市化率的提高使得数字游戏取代了传统游戏。所有年龄段的人,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都对数字游戏感兴趣。

数字成瘾是一个总括性术语,指的是强迫性、长时间和不受控制地使用任何数字设备或媒体,对用户的心理或身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因此包括对互联网、社交媒体、智能手机、视频游戏或任何其他相关数字技术设备的成瘾。数字成瘾不一定需要使用互联网,因为数字设备也可以在不需要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以成瘾的方式使用,例如,对离线游戏成瘾,过度使用离线移动应用程序,等。然而,互联网作为一个获取数字材料的渠道,可以让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时获取他们想要的任何内容,从而助长成瘾。

在许多国家,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一项针对31个国家的荟萃分析显示,全球12-41岁人群的互联网使用障碍患病率估计为6.0%,其中中东地区的患病率最高。另一项为期3年的荟萃分析发现,全球10至19岁青少年的IGD患病率为4.6%。此外,多项研究的数据表明,互联网使用障碍在年轻群体中更常见。例如,加拿大国家成瘾和心理健康中心对7-12年级的1143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20%的学生每天花5小时或更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23%的学生几乎每天都玩视频游戏,30%的学生使用各种电子设备。这些学生中大约有5%报告有成瘾的迹象。早在2013年,70%的青少年(14-18岁)每天使用社交媒体,到2018年,45%的青少年“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网上度过。此外,数字设备的使用年龄越来越小。最近的一项中国研究报告称,96.5%和89.4%的1-3岁儿童家庭分别拥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其中近一半(47.4%)每天至少使用一次智能手机,约三分之一(36.8%)每天至少使用一次平板电脑。

<span id=

图源: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Jun 5;19(11):6910.

数字上瘾者大脑中发生的事情可以被任何形式的上瘾所同化。以前,成瘾行为在操作上被定义为具有成瘾的六个核心成分的任何行为:显著性、情绪改变、耐受性、戒断症状、冲突和复发。任何符合这六个标准的行为都可以被认为是上瘾。此前,将成瘾定义为一种慢性复发性脑部疾病,由药物对大脑的长期影响导致,导致强迫性消费和滥用。最初的药物摄入与快感和正性强化有关,它们通过增加中皮质边缘脑回路中的多巴胺能传递而产生,中皮质边缘脑回路与参与执行功能的其他脑回路相互作用。这些功能涉及与决策、附加值归因、条件作用、记忆、习惯性反应、奖励、动机、对压力的反应、能量、情绪、享乐状态以及对体内内部干扰和变化的认识有关的抑制控制。

<span id=

图源: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Jun 5;19(11):6910.

数字成瘾者的抑郁与睡眠障碍和与成瘾行为相关的失眠有关。失眠可能既是一个触发器和助推器,也是成瘾的慢性发展的后果。因此,将网络活动成瘾、失眠和抑郁作为一个整体综合征来考虑就足够了。青少年抑郁、失眠和自杀率的高发生率是网络成瘾的直接后果,这被认为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目前的研究指出,大脑中惩罚-奖励敏感性的改变和多巴胺递质通路的失调是数字成瘾的生理关联。这支持了一个假设,即它等同于任何其他形式的成瘾,尽管有些人仍然声称数字成瘾并不存在或没有被充分理解。近十年来,专家们一致认为所有能够刺激一个人的实体都会上瘾。每当一种习惯变成一种强制性的、重复的行为模式,没有外界的帮助,个人就无法控制这种行为模式,这种习惯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成瘾。与其他行为成瘾相比,对数字成瘾的病因和特定症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睡眠和情绪障碍上,并认识到物质或行为成瘾在这方面有明显的相似性,包括数字成瘾。事实上,所有形式的成瘾都有一个关键症状,那就是睡眠障碍。

另外,容易接触到数字游戏导致在屏幕前花费的时间增加,与同龄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单机游戏增加,花大量时间玩数字游戏的儿童会出现久坐行为、屏幕成瘾、肥胖增加、代谢问题、睡眠质量差和视力障碍等问题。因此,电子游戏危害健康,出于这个原因,数字游戏对健康是一个重要的威胁,因为它们为慢性代谢疾病创造了环境。慢性病的发生导致终身治疗需求和发病率。

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儿童从童年早期就开始接触数字游戏。数字设备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过度使用或成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如今,随着社会和经济机会的增加,数字游戏成瘾是抑郁、焦虑和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字游戏比非数字游戏更有趣,因为它们包含声音和视觉效果。由于这个原因,如果孩子们过度玩数字游戏,他们可能会上瘾。数字游戏成瘾被认为是一种强迫冲动型谱系障碍,包括在线和离线使用(DSM-V)。数字玩家,已经上瘾,自制力弱,长时间玩游戏,忘记白天要履行的责任,经常连吃饭都不退出游戏。当数字游戏被打断或不玩时,他们会表现出易怒和攻击性的行为。

数字成瘾对睡眠、成瘾个体的幸福和总体健康的长期后果尚不清楚。就像任何强迫性药物使用一样,数字成瘾是前额叶皮层对寻求药物习惯的抑制控制丧失的结果,对数字提示的敏感性是在提示反应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一种学习机制,其中各种提示与药物的奖励性质相关联。此外,对于决定个体对此类线索的敏感性以及因此成为成瘾者的可能性的社会、环境、神经生物学和个人因素,我们仍然知之甚少。与任何成瘾一样,行为冲动作为预测滥用和成瘾的脆弱性特征的重要性需要得到解决。

数字成瘾者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进化,逐渐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室内连接设备上,导致大脑和其他代谢紊乱。健康睡眠模式不可或缺的户外活动、锻炼和暴露在日光下,被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和夜间长时间过度暴露在蓝色设备灯光下所取代。行为疗法是打破这一复杂的相互依赖因素链的首选。由于强迫行为的特点是在“自动驾驶仪”上执行动作,正念技术被发现在诱导个体更有意识地与他们的环境相关联并帮助他们摆脱强迫循环方面是有效的。

目前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大多数针对儿童和青少年数字成瘾的干预措施是认知行为疗法(CBT)或基于CBT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焦虑、抑郁和数字成瘾的相关症状。第二,一些基于家庭的干预措施不是直接针对成瘾行为,而是旨在加强家庭功能和关系。最后,基于数字的干预,如基于网站、基于应用和虚拟现实的干预,在青少年数字成瘾干预中很有前途。


来源:神经科学论坛

精品专题推荐

d97468435fc827d54b326cb6e0f2b24.jpg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点击进入

方.jpg

2023重磅·所有内容12月底下线】北京协和医院朱以诚教授团队撰写临床实用干货,神经科医生必看!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30906151452.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点击进入

24134018b379adae33ad946d162765b.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30713105729.png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帕金森病专家组倾力打造,2023年度帕金森病规范诊治能力提升培训!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20429110229.png

脑血管病影像读图实战训练,跟随天坛医院放射科沈宓老师,练就影像读图火眼金睛!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30906151452.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点击进入


畅销20多年的医学影像品牌图书,汇集七大类480多种经典病例影像资料,轻松读片、准确诊断!

→点击进入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从基础解剖到影像解剖和诊断,配图精美,解说翔实,囊括大量累及儿童大脑、颅颈和脊髓的疾病!

→点击进入

神经外科领域国际经典著作,畅销北美20余年,由赵继宗院士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团队翻译,来自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总结!

→点击进入



相关推荐


脑功能区分布大全


必须收藏的颅脑21种影像征像!


超高清7.0TMRI断层解剖(最详细标注)


美图欣赏 | 虚拟切片 - 脑部解剖


脑部分层、分叶及脑动脉血流分布综合图谱


小脑及脑干出血的皮质、深部核团与血管


喝水少,更易傻?上海六院最新研究:饮用茶、咖啡、牛奶,均可降低患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意识障碍


单基因相关脑小血管病(cSVD)丨疑难探究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及治疗一文总结


神经系统经典知识点最全总结|图解


神经科常见影像征象总汇


脑电图,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