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摘要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55.5万例,死亡病例28.6万例,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牵头,联合国内消化、消化内镜以及消化病理专家共同制订了本共识,本共识主要从定义及术语、结肠镜筛查实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和随访5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提高我国结直肠癌防治效果。
一
基本概念
1
【陈述1】结直肠癌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中早期结直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无论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2
【陈述2】结直肠癌前病变指已证实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包括结直肠腺瘤、腺瘤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无蒂锯齿状病变、 传统锯齿状腺瘤以及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二
结肠镜筛查实施
3
【陈述3】高龄、男性、长期吸烟、肥胖、大量饮酒、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家族史、长期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等是结直肠癌危险因素,针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筛查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4
【陈述4】加强对消化内镜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及检查过程的质控监测,强化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识别与诊断能力。(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三
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诊断
5
【陈述5】结肠镜检查(含病理活检)是结直肠癌筛查、诊断的金标准,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是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关键。(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6
【陈述6】漏检是间期结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中,右半结肠漏检率高,提高右半结肠病变检出率,可有效减少间期结肠癌的发生。(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7
【陈述7】高清白光结肠镜检查是检出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式,建议采用巴黎分型和(或)山田分型描述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形态。(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8
【陈述8】色素内镜、内镜电子染色技术等对提高结直肠病变检出率及判断病理性质具有潜在价值,推荐有条件的地区综合使用白光内镜、色素内镜、内镜电子染色技术及放大内镜对病变进行观察和评估。(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9
【陈述9】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尤其适用于基层单位及操作经验不足的医师。(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97.1%)
10
【陈述10】推荐使用pit pattern分型、JNET分型、NICE分型等描述病变特征,实时判断病理性质并指导治疗。(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弱;共识水平:100%)
11
【陈述11】特殊类型的pit形态可以辅助预测病变的病理类型并指导治疗。(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弱;共识水平:100%)
12
【陈述12】无蒂锯齿状病变和传统锯齿状腺瘤属于癌前病变,可通过特殊的锯齿状途径发生癌变,应及时发现并切除。(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13
【陈述13】无蒂锯齿状病变容易漏检,应加强对这类病变的认识,提高无蒂锯齿状病变检出率;在结肠镜检查时应仔细寻找无蒂锯齿状病变,特别是在右半结肠。(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94.1%)
14
【陈述14】超声内镜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四
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治疗
15
【陈述15】发现并切除癌前病变可以有效阻断结直肠癌的发生,是结直肠癌防控的主要手段。(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16
【陈述16】对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或长径≥5mm的息肉,均建议行内镜下切除。(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17
【陈述17】结直肠病变活检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应进一步评估病变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风险,若评估病变无黏膜下深层浸润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推荐内镜下切除。(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18
【陈述18】内镜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结直肠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可能的性质综合判断。(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五
内镜切除术后注意事项及随访
19
【陈述19】结直肠病变ESD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遵循相应指征,对于内镜切除范围大、操作时间长、肠道准备差、穿孔风险高者,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20
【陈述20】内镜治疗并发出血及穿孔首选内镜下处理, 包括电凝止血、夹闭止血、闭合穿孔部位或其他内镜缝合技术等,内镜处理失败应尽早选择外科手术。(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弱;共识水平:100%)
21
【陈述21】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切除标本需进行规范化处理。病理医师需对内镜切除标本出具规范化病理诊断报告。(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22
【陈述22】内镜医师与病理医师的密切协作有助于评估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治疗效果。(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23
【陈述23】根据内镜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进行后续治疗策略的选择。对于非治愈性切除的病例,应选择恰当的后续处理方式。(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24
【陈述24】结直肠息肉或腺瘤在内镜切除术后,应根据病理性质、病变大小及数量等因素综合决定随访的间隔。(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25
【陈述25】因结直肠癌梗阻导致外科手术前未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应在外科手术后3~6个月内完成全结肠镜检查。(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中;共识水平:97%)
26
【陈述26】早期结直肠癌内镜切除后应间隔3、6、12个月分别接受结肠镜复查及影像学等相关检查,随访时应注意避免漏诊病变。(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97%)
内容节选自《中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共识(2023,广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