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智能技术在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2022-09-11作者:论坛报沐雨综述
脑血管病非原创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康晓宇 刘丽旭


引 言

卒中后遗留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语言及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然而,传统康复方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患者康复的需求,且康复效果及患者的依从性有待提升。智能康复技术是人工智能与康复医学场景的结合,实现辅助诊断、辅助决策和辅助治疗的数字、互联、可视、智能化技术。智能技术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与目标,其便捷、高效和智能化的特点有利于增强患者训练过程中的趣味性,是目前康复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


目前,智能康复技术主要集中于虚拟现实技术(VR)、脑机接口技术(BCI)和康复机器人。这些技术的应用对卒中患者运动、认知及言语功能方面都有积极效果。


智能技术在运动功能中的应用

01

虽然目前智能康复技术尚未获得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但较多研究者对智能康复的前景充满信心。有研究显示VR、BCI及康复机器人技术的单独或联合应用可改善卒中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VR可作为常规康复的补充,是一种激励性的训练,VR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卒中慢性期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ADL;VR结合BCI训练可促进卒中患者大脑运动网络的神经可塑性。康复机器人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参与能力,并且许多研究表明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也有一些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或联合VR训练可以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


目前的机器人辅助训练多针对大肌肉群的训练,对精细活动,如握法活动等训练较少,许多日常活动涉及上肢或双手的协调动作,如打开抽屉、做三明治等,这些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另外,目前的研究中,智能康复训练的治疗时间及频率不统一,纳入的患者处于卒中不同时期,并不都集中于康复训练效果最佳的亚急性期,因此训练效果难以评判。此外,康复机器人治疗成本高昂,且有研究表明其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相比并没有显著优势,因此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来验证智能康复技术的这一新技术的治疗效果。


智能技术在认知及言语功能中的应用

02

常规康复方法、单独机器人治疗及VR联合机器人治疗均可改善卒中患者的整体认知、执行功能及情绪,并能提高患者的ADL,且VR联合机器人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选择性注意、视空间能力及生活质量。BCI拼写交流系统可激活卒中患者的语言回路,改善患者的神经可塑性,促进言语功能的恢复,使卒中失语患者进行简单的任务交流成为可能。


总结

03

VR和机器人辅助治疗可有效增加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频率和动机;机器人辅助治疗使训练运动剂量变得可控,也为制订和调整康复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减轻了康复治疗师的负担;BCI不依赖骨骼肌肉系统,可为意识正常但神经系统受损的患者提供与外界交流的途径。然而,由于发病后不同时间段的患者对于康复活动的反应能力不同,未来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纳入标准,排除不同恢复程度的患者造成的混杂因素。另外,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不同智能技术之间的联合治疗或与其他康复手段的联合治疗(如运动想象、镜像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等)以产生更好的康复效果,从而促进智能新技术在卒中康复中的推广及应用。

来源:康晓宇, 刘丽旭. 智能技术在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6): 658-663.

相关链接

神经领域7月热文Top10,一键了解!


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推荐丨2022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管理指南


神经领域6月热文Top10,一键了解!

失眠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基本对策


神经领域5月热文Top10,一键了解!


脑梗死溶栓病例分享


NIHSS&eNIHSS评分判读及实战【视频】 


心源性卒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


基底节区病变:影像与诊断 


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 


偏头痛的 4 个临床阶段、8 项治疗原则及 3 条重要观点 


镇静催眠药在老年人中的使用注意事项 


预测卒中风险,哪个评分更好? 


头晕加重!到底是谁惹的祸? 


华法林相关脑出血病例分享 


ICM:升压药物使用的十大技巧(一)


ICM:升压药物使用的十大技巧(二)


心房颤动,何时需要“抗凝血治疗”预防脑卒中?


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是大脑故障还是肢体问题?


解读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


院前和初始医疗系统的推荐丨2022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管理指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