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1 CGOG】食管癌专场速递:三军对话齐冲锋,上下聚力谋精准!

2021-06-20作者:cmt佳玲资讯
结直肠癌原创胃癌

6月19日,延续了主会场的学术热情,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协作组年会(CGOG)2021食管癌专场于当日下午召开。会议依然采用线上联合线下的模式,除了现场热情的观众参与外,全网共93800余人次观看了会议直播,会议为食管癌治疗领域最新进展的传播和多学科的思维碰撞提供了优质学术交流平台。

本场会议由三位国内食管癌领域著名专家主持,分别是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肖泽芬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晓东教授,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亲临现场致辞。

会议伊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鲁智豪教授做了“食管癌精准治疗的探索与体会”的主题报告,鲁教授从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现状展开,根据最为经典的“肿瘤免疫环”理论,结合团队近几年的转化研究,对食管癌单药及联合免疫治疗如何做到精准做了具体阐述。此外,鲁教授通过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和文献报道,指出免疫治疗继发耐药问题将是食管癌免疫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并对当前逆转免疫治疗耐药的策略及潜在靶点做了探讨与展望,为未来食管癌的转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随后,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安徽省肿瘤医院何义富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秦艳茹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刘俊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秦建军教授分别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对食管癌的转化研究进行了热烈讨论,强调需要多学科、多维度探索食管癌免疫微环境,以期达到更为精准的预测和筛选效果。

接下来,上海市胸科医院李志刚教授带来了“食管癌免疫治疗2.0时代手术的作用和地位”为主题的报告。李教授总结了近几年食管癌围术期治疗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免疫治疗正在前移。而通过总结包括李教授所在团队牵头开展的几项临床研究结果在内的近几年的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的报道,李教授发现,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pCR)为20%~50%,相比标准新辅助治疗并未看到明显提高,同时各中心做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联合方案的不同所致,另一方面也与样本量较小有关,当前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生存数据尚不成熟,还需后续研究继续探索。在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的背景下,未来的外科手术可能会成为围绕药物治疗的存在,外科手术将不再是食管癌治疗的首要选择,而是作为全身治疗后肿瘤复发后的挽救性治疗手段。


在讨论环节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印教授主持了热烈的讨论,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于振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楠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韩泳涛教授以及河南省肿瘤医院葛红教授对各个中心新辅助治疗pCR率的解读、食管癌多站淋巴结的诊断方式等临床医生特别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同时就如何优化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方式各抒己见,在学科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除了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另一个武器——放疗的地位也不容小觑,根治性放化疗仍然是局部进展期不可手术食管癌的治疗方式之一。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赵快乐教授则带来了“免疫治疗(PD-1)的放射增敏作用”的主题演讲,与以往各位研究者关注的放疗如何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率的角度不同,赵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从临床前研究模型和翔实的数据分析,发现免疫治疗诱导后,肿瘤微环境的乏氧条件得以改善,进而增强了放疗的治疗效果,并得出免疫治疗增敏放疗这一结论,令人耳目一新。基于此,赵教授也介绍了他带领的团队正在开展的临床研究,探索经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诱导后,进行同步放化疗在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的疗效。

在赵快乐教授精彩的报告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肖泽芬教授引导了该报告的讨论环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王军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夏耀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成强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罗素霞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芳教授就食管癌放疗的历史、当今发展现状及以往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了讨论分析,展望其与免疫治疗联合的增效作用,并对穿孔预判以及治疗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紧接着进入病例多学科讨论的实战环节,首先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曹彦硕教授展示了一例运行中的食管癌病例。该患者首诊为局部进展期食管癌,在整体治疗过程中经过了多次多学科的讨论,接受了包括全身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病情再次出现了进展。虽然是一个个案,但这位患者的情况其实涵盖了在临床实践工作的很多常见问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晓东教授主持了这一部分的讨论环节,针对这一病例和相关的内容,张教授对参与讨论的专家提出了鲜明辛辣的问题,江苏省肿瘤医院曹国春教授、江西省肿瘤医院罗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谭黎杰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阎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胤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余荣教授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结合自身的经验,对该病例进行了讨论分析,对其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进行利弊权衡,以此得出最佳治疗选择。

图片9.png

会议最后,李印教授、肖泽芬教授张晓东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指出免疫治疗的出现给食管癌的治疗理念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正在重建食管癌的治疗模式,但是手术和放疗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三者应该携手并进,发挥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实现食管癌治疗的规范化和精准化,三位教授也呼吁未来中国的学者能够一起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探索针对中国食管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为食管癌的研究带来更多中国研究者的声音!


通讯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焦曦  曹彦硕

中国医学论坛报  王淳  编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