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5 CGOG大会第五日: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场

2025-06-15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第15届北京大学消化肿瘤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年会从2025年6月10日持续至15日,全面开启消化肿瘤领域学术盛宴。6月14日下午,会议进入第5天学术日程。本场会议聚焦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焦点议题,举行了一场兼具广度与深度的学术分享会,吸引众多领域专家到场参会,线上同步直播亦获得热烈反响,吸引了共计11.22万人次的观众。


在会场的开幕式上,由本会场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恩孝教授各自发表致辞,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真诚地希望每位参会者都能在这里收获知识和经验。


李洁教授开幕式致辞

李恩孝教授开幕式致辞


会议第一节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恩孝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洁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刘自民教授主持。


会议主持:李恩孝教授、李洁教授、刘自民教授


首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宇教授围绕治疗影响下的NEN分级演变、免疫组化辅助原发灶判定、激素表达与预后评估等方面展开深入阐述,系统梳理GEP-NENs病理诊断体系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强调精准病理诊断不仅有助于揭示肿瘤生物学本质,更是指导后续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基础。


会议讲者:孙宇教授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原稼教授聚焦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转化研究进展,系统回顾了胃肠胰腺NEN的流行病学现状、结直肠NET的肿瘤微环境特征以及高级别GI-NET的分子特征。陈原稼教授重点讲解了pNET的分子分型与蛋白组学研究,探讨了多种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前景,并就ATRX基因突变在pNET致瘤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思考。


会议讲者:陈原稼教授


在第一节的专家讨论环节中,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子芬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朱利明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章程教授及中日友好医院谭煌英教授。四位专家围绕NET的病理诊断争议展开深入交流,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病理角度探讨了分子靶点表达难以量化、检测方法粗糙、试剂依赖性强等技术挑战。讨论强调,病理诊断应与临床诊治高度协同,传统分子病理体系已难以完全满足日益发展的精准医学需求,亟须引入多组学技术推动诊断标志物的持续更新与优化。


会议讨论:高子芬教授、朱利明教授、章程教授、谭煌英教授


会议第二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赵之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仵正教授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卢俊教授主持。


会议主持:赵之明教授、仵正教授、卢俊教授


首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江媛教授围绕神经内分泌肿瘤核素治疗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系统讲解,详细介绍了核素治疗在GEP-NENs中的临床应用基础,重点比较了β核素与α核素治疗策略的差异及发展态势。β核素治疗已逐渐成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而α核素治疗仍面临客观缓解率(ORR)提升有限、精准筛选获益人群难度较大等挑战,整体尚处于探索阶段。


会议讲者:于江媛教授


紧接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春辉教授报告了人工智能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现状,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影像识别、病理分类、手术评估和治疗决策中的前沿探索,引发在场听众广泛关注。


会议讲者:原春辉教授


随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亮教授围绕胃肠胰NET肝转移的减瘤手术与肝移植手术的对比,深入探讨了GEP-NET肝转移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重点分析了减瘤手术与肝移植在适应证选择、预后获益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差异。刘教授结合临床案例,分享了手术决策中的关键考量,为复杂病例的外科管理提供了实践经验与思路参考。


会议讲者:刘亮教授


在第二节的专家讨论环节中,北京核工业医院高洪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铮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陆海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程月鹃教授围绕神经内分泌肿瘤核素治疗的应用现状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当前治疗效果的提升空间及精准打击策略的关键问题。讨论核素治疗与外科手术的联合模式,聚焦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评估、淋巴结清扫范围的规范化,以及功能性肿瘤的手术方式选择等临床实践热点,提出多学科协作下优化综合治疗路径的思考方向。


会议讨论:高洪波教授、王铮教授、陆海波教授、程月鹃教授


会议第三节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殷飞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郝静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丽杰教授主持。


会议主持:殷飞教授、郝静教授、宋丽杰教授


首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盼盼教授围绕神经内分泌肿瘤新药研发方向,系统梳理了当前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关键分子通路的研发进展,包括SSTR、DLL3靶向治疗、α核素应用等热点方向。同时,张教授还介绍了新型靶点的前沿探索成果,并深入分析了当前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瓶颈与转化难题,提出了未来多路径并进与人群选择并重的发展方向。


会议讲者:张盼盼教授


接下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曹丹教授为我们系统介绍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涵盖多肽受体激动剂、靶向治疗及核素偶联药物等方向,并结合最新临床试验数据,梳理了药物从研发到临床转化的关键流程,展现出神经分泌药物在治疗体系中的不断完善与前景潜力。


会议讲者:曹丹教授


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陆明教授围绕晚期神经内分泌癌的药物治疗全程管理展开讲解,系统梳理了从初始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估到进展后治疗策略的全过程,强调在多线治疗中精准分层、动态监测及多学科协作对提升患者生存获益的重要性,并提出构建个体化管理路径是提升治疗质量的关键。


会议讲者:陆明教授


在第三节的专家讨论环节中,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梁婷婷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李志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贾茹教授、长治市人民医院赵军教授共同围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科治疗与药物研发展开深入交流。与会专家就当前治疗药物的选择策略、疗效差异、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以及新型靶点药物的临床可及性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强调在治疗手段不断扩展的背景下,应加强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筛选及个体化治疗路径的构建,以不断优化临床管理和提升患者预后。



专家讨论:梁婷婷教授、李志虎教授、贾茹教授、赵军教授


会议最后,李洁教授和李恩孝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指出本次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场内容涵盖基础研究、临床诊疗与转化医学等多个维度,展现了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与实践思考。同时,会议也为多学科专家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推动学术融合与临床合作。期待未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体系在标准化、精准化方向不断迈进,持续提升患者获益。


供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董丽媛 张盼盼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