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下,针对新冠肺炎诊治的临床研究探索亦层出不穷。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皋源教授与叶霜教授团队在感染领域顶级期刊《柳叶刀·感染病学》(Lancet Infect Dis. IF=71.42)发表了一项2022年上海市疫情期间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评价了小分子抗病毒药物(SARS-CoV-2蛋白酶抑制剂)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疗效,旨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更为切实的治疗措施。
基于此,本报特邀皋源教授和叶霜教授,介绍研究背景及方案设计,解读其亮点数据,并对其临床意义做了精彩阐述。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郑军华书记也给予了精辟点评。
基于临床问题,
真实世界研究是临床试验的有力补充
论坛报:请您回顾一下,本研究的背景及设计依据?
皋源教授:2022年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转为上海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同一时期,抗病毒药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被快速获批用于发病5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人新冠患者,这是我们这项研究的前提。
基于前期临床试验结果,即高危的非住院新冠肺炎患者早期(起病内5天)服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能有效降低其住院率和死亡率,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推荐用于相关适应症新冠患者。但前期临床试验的入组患者症状偏轻,平均年龄40岁左右,主要以吸烟、高BMI、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为主,免疫受限的患者数量极少,于是我们想了解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病毒清除效果如何。
此外,虽然指南建议在起病或诊断5天内给药,但此次上海市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多,多数患者入院时感染已超过5天。因此,我们也想了解在感染5天后给药,是否影响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疗效。基于这两个有价值的临床问题,我们设计了本项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叶霜教授: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获批,用于有相关适应症的新冠肺炎患者。其前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可将未接种疫苗的非住院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89%,但其在免疫功能低下的高危患者(特指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患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作用仍不明确。此时,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作为临床试验的有力补充,使证据更充分,更完整。真实世界数据验证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给患者带来的获益,能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治疗指导。
因此,我们开展了本项真实世界研究,入组患者多为免疫功能低下且伴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探索奈玛特韦/利托那韦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最佳用药时期,以期提供更为确实的诊疗措施,减少其重症率和死亡率。
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感染早期服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更为有利
论坛报:请您介绍下,本研究取得的亮点数据有哪些?您如何评价和解读这些结果?
皋源教授:本项研究纳入114例患者,高龄患者(平均年龄65.87岁)远多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II期和III期临床研究的入组患者,有合并症患者高达79%,且合并症种类复杂,疫苗接种率低(26.5%),其中有35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30.70%)。
我院根据国家标准,即连续2天间隔24小时核酸Ct值>35作为病毒转阴标准,并以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天作为病毒延迟清除的标准。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病毒清除时间显著长于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17.29天 vs 14.08天,P=0.0050);且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诊断后5天内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患者平均病毒清除时间显著短于5天后服药的患者(13.67天 vs 19.17天,P=0.022),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II期和III期临床研究结果相似,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使用时机与病毒的清除时间呈明显的线性相关,提示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越早使用,其疗效越好。总之,本项真实世界的研究得出结论:对于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患者,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应在感染早期服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为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新选择
论坛报:本研究为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的时机、适用人群提供了中国人群证据。您觉得本研究将为我国新冠肺炎救治带来哪些启发或者影响?
皋源教授:作为重症科医生,我们接触的多为重症化倾向非常明确或已经重症化的患者。其实,最好的治疗是阻止患者病情由轻转重,而不是转为重症再治疗。因此,应尽早识别高危患者,提前开展对症治疗,阻止病情进展;尤其是在群体性事件上,早识别、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有幸参与另一项宁光院士牵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他们严谨的科研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处理的重点可能过于偏向症状后治疗,而科学的临床研究的开展,或有助于找到更好的治疗措施,在患者症状出现前或恶化前赢得治疗机会,从而帮助更多的患者转危为安。
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多为高危老年患者,极易在感染初期由轻症转成重症。研究结果显示,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使用时机与病毒的清除时间呈明显的线性相关,提示早期用药(5天内)可减缓患者的病程进展,这为我国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叶霜教授:作为风湿免疫科医生,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风湿免疫病患者多存在免疫功能异常,使其易感病毒,更容易转成危重症。同时,危重型新冠肺炎又常出现过激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因此,对于免疫功能异常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早期就将病毒清除,是阻止其反复感染,病情恶化的关键;对于存在炎症风暴的患者,则需要适时适度的抗炎治疗。
我们的工作提示了风湿免疫专业可以为抗击新冠肺炎做出专业的贡献。
论坛报:能否与我们分享下,贵院抗疫工作的相关情况?
郑军华书记:2022年3月开始的这轮新冠肺炎疫情是上海市最严峻的一次疫情大考,给医院管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包括人力资源的挑战,医院内部空间管理的挑战及学科建设,学科优化布局等问题。针对上述挑战,我院员工在挑战前面凝聚一心,合力抗疫,共克时艰,及时采取了相应对策,从而保障了医院的正常运作。
在临床研究方面,皋源教授和叶霜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感染5天内)开始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可以加快免疫抑制感染者的病毒转阴时间。但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引起的免疫学改变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研究。总的来说,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是针对于新冠病毒有疗效的药物,对我们抗击疫情是有帮助的。
最后,我院全体员工将继续砥砺前行,我们坚信疫情终会过去,愿山河无恙,岁月安康。
皋源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医学会危重病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上海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全国抗疫先进个人
叶霜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中华风湿病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分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ILD多学科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研究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委
上海医师协会内科分会副会长
上海申康市级医院风湿专科联盟负责人
上海医学会内科分会及风湿分会委员
发表包括NEJM,Lancet ID,Lancet Rheumatology,ARD,A&R在内的SCI论文70余篇,获上海医务工匠称号
郑军华 书记
主任医师、2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党委书记
曾担任上海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三亚第三方舱医院院长、总指挥
国家卫生健康委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感染炎症学组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院协会文化建设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院协会理事兼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
全国优秀党员,全国抗疫先进个人
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获得者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3项,以第六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