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期,儿童不明原因急性重症肝炎病例在全球持续增加,已波及十余个国家的190多例患儿。截至4月28日,我国邻国日本已累计报告3例疑似病例。“不明原因肝炎”距离中国越来越近,一时间让人心生紧张和疑惑。
儿童不明原因重症肝炎
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这些病例和新冠病毒有关吗?
我们应如何应对?
4月29日,《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北京大学病原生物学系及感染病中心教授、学系主任鲁凤民就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梳理解答。
论坛报
为什么此次儿童不明原因急性重症肝炎备受关注?感染儿童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鲁凤民教授
此次不明原因儿童急性重症肝炎备受关注,主要原因是短期报道病例多,分布广,自3月底以来,已有13个国家陆续报告近200例类似病例;患病人群均为婴幼儿、儿童,年龄均在16岁以下;其次是重症率高,其中至少17例患者需要进行肝移植,重症率约10%,已有至少1例死亡;此外,迄今为止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导致此次不明原因肝炎病例成为当前热点。
目前感染儿童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恶心、腹痛、乏力、嗜睡和胃肠道症状,大多数无发热。
论坛报
本次儿童不明原因急性重症肝炎可能由哪种病毒感染所致?是否有传染性?是否与新冠病毒、新冠疫苗的接种有关?
鲁凤民教授
从目前有限的证据来看,有近一半(43.8%,74/169)的患儿检测出腺病毒,其中18例为腺病毒41型,提示此次不明原因急性重症肝炎由腺病毒引起的可能性较大。尽管腺病毒41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引起胃肠道反应的病原体,但既往报道由其引起的感染多为自限性,一般不会引起类似本次病例这样的严重反应。
有人依据目前有限的信息推测,可能由于近两年的疫情防控使儿童接触不同病原的机会较疫情前同龄儿童减少,患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因此在腺病毒感染后有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另外,病毒的变异也值得关注,但目前缺少相关证据。如果最终确认此次儿童不明原因急性重症肝炎由腺病毒或其他未知病原体感染所致,则本次不明原因急性肝炎具有传染性。相关信息显示,此次病例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也提示有传染性的可能。
本次事件发生在欧美社会重新开放之际,而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已是第三个年头。有数据显示,这些国家60%~80%的儿童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而患儿的新冠病毒检出率仅为11.8%(20/169),基本可认为此次感染事件与新冠病毒没有直接关系。且有数据显示这些患儿大部分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表明该事件与新冠疫苗接种无关。
论坛报
目前邻国已有病例出现,您认为我国应制定怎样的防控措施?
鲁凤民教授
现有的证据提示,此次不明原因儿童急性重症肝炎具有传染性。我国自2022年1月1日以来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报告病例是否增加尚不清楚,建议相关部门按照WHO的标准做回溯分析;另外,长期的新冠相关隔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微生物生态环境。例如,我国的一些呼吸道病毒疾病的报告病例在疫情防控初级阶段明显下降后,今年又有一定幅度的反弹。除了就诊条件的改善外,相关病原体的流行传播是否发生改变值得我们警惕。
目前,我国仍处于积极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阶段,不排除未来我国也可能有不明原因儿童重症肝炎病例出现,或有流感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我们要未雨绸缪,为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同时,希望有病例报告的国家能够尽快明确相关致病病原体,这对国际社会制定相关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鲁凤民,北京大学病原生物学系及感染病中心教授、学系主任。
本科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医学遗传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曾在瑞典、美国留学。2005年回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工作。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传染病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项目等课题。
在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Journal of Hepatology 、 Cancer Research 等杂志发表130余篇 SCI 论文(著),他引超过3100次。
曾作为参加人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