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较其他主要病原菌高3倍,耐药机制有何特点?

2025-01-17作者:CMT-壹生资讯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临床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其临床分离率、感染率、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抗感染领域的挑战1。2024年上半年CHINET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24上半年AB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几乎翻倍,接近75%2。与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相比,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增加至少1倍;碳青霉烯类耐药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3。探究AB的耐药机制特点,是了解其耐药性特征及选择抗微生物药物方案的理论基础3




AB的耐药机制囊括所有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机制


AB多重耐药率约为其他主要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的4倍,这是由于其耐药机制囊括几乎所有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机制,如多种抗生素酶水解失活、药物外排增加、膜通透性降低致药物流入减少、抗微生物药物靶位点改变等;亦可通过其毒力相关机制促进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如包膜因子、Ⅳ型菌毛、微量营养素获取系统等3。此外,AB还可形成生物膜,提高膜内AB微生物药物的耐受性,使原本对游离态菌体有效的药物药效降低、甚至失效4


image.png

图1 AB的耐药机制5

AME:氨基糖苷修饰酶;ESBLs:超广谱内酰胺酶;MBLs:金属内酰胺酶;LPS:脂多糖;PBP:青霉素结合蛋白


总的来说,AB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最常见机制是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对四环素和替加环素耐药主要通过上调外排泵,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主要是由氟喹诺酮类靶酶、DNA促旋酶和DNA拓扑异构酶IV的突变引起,对氨基糖苷类耐药主要通过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对黏菌素耐药机制则是染色体编码的突变引起5



CRAB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

主要是携带blaOXA23基因


AB的耐药机制主要经β-内酰胺酶介导,AB有4种类型的β⁃内酰胺酶,即A~D类酶,以苯唑西林酶(OXA,D类酶)为主(表1)。AB的酶介导机制分为内源性酶和外源性酶,其中内源性酶主要包括OXA⁃51及染色体编码的头孢菌素酶(AmpC酶,C类酶),过量表达OXA51酶和鲍曼不动杆菌来源的头孢菌素酶(ADC,C类酶)共同导致AB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高耐药性3

表1 耐药AB主要的β⁃内酰胺酶类型5

image.png

获得性碳青霉烯类水解D类β⁃内酰胺酶(CHDL)主要包括OXA⁃23、OXA⁃24/40、OXA⁃58等,在我国,CRAB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blaOXA23基因3一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产碳青霉烯酶的CRAB分离株中,OXA-23是最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分离率为91%(95% CI 84%-96%)(图2)6。β-内酰胺酶抑制剂度洛巴坦钠可有效抑制A、C和D类β-内酰胺酶,对OXA-23的抑制活性是阿维巴坦钠的51倍7


image.png

图2 中国产碳青霉烯酶的CRAB中不同碳青霉烯酶的分离率6


综述所述,目前我国AB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高达73.1%,CRAB感染死亡率高于CSAB(carbapenem-sensitivityAcinetobacter baumannii)感染1-3。AB的耐药机制囊括所有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机制,产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的耐药机制,携带blaOXA23基因是CRAB对碳青霉烯类的主要耐药机制3;β-内酰胺酶抑制剂度洛巴坦钠对OXA-23的抑制活性是阿维巴坦钠的51倍7



本文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殷俊副主任医师审阅



参考文献:

1.周华,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6, 16 (01): 26-29.

2.CHINET 2024年上半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24年1-6月)

3.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4, 24(6): 407-424.

4.侯小丫,等.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 45(2): 111-115.

5.Ayoub Moubareck C, et al. Antibiotics (Basel). 2020 Mar 12;9(3):119.

6.Yu H, et al. MEDICC Rev. 2022 Jan 31;24(1):59-69.

7.McLeod SM, et al. Future Microbiol . 2024;19(7)563-576.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