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轻度哮喘慢性持续期治疗的目标、基本原则和方式
轻度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定义与典型哮喘一致,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考虑到症状频率描述存在随意性且缺乏循证证据,已不再对轻度间歇和持续哮喘进行区别。和所有的哮喘患者一样,轻度哮喘的管理目标是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或完全控制,维持正常活动。尽管我们不过于强调对治疗依从性的监测,由于轻度哮喘患者通常存在依从性差、治疗不规范、可治疗特质(treatable traits)未得到优化管理等问题,亦可出现向中重度哮喘进展,不同程度的急性发作甚或危及生命。因此,轻度哮喘的管理目标同样还包括减少向中重度哮喘进展、远期急性发作、死亡、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轻度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原则主要基于症状控制水平来进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应当为每例患者制定哮喘书面行动计划,定期随访、检测和多维度评估、调整管理方案。
轻度哮喘患者大多症状轻微,慢性持续期治疗方式以门诊治疗为主,但当患者发生急性发作特别是重度急性发作时要根据情况选择急诊、住院甚至ICU等治疗。药物治疗以抗炎为基础,其他需针对存在可治疗特质危险因素时,应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予以个体化精准管理。
(二)轻度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方案
轻度哮喘治疗方案的选择见表2,包括优选路径和备选路径,优选路径为按需给予低剂量ICS联合快速起效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ong-acting β2 agonist,LABA)。备选路径为维持治疗的低剂量ICS或其他药物基础上,按需给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hort-acting β2 agonist,SABA),见表3。具体涉及的相关药物,请参阅《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
1. 按需使用低剂量ICS联合快速起效的LABA:在真实世界,轻度哮喘依从性通常较差,按需使用低剂量ICS联合快速起效的LABA(如福莫特罗),是轻度哮喘症状驱动治疗策略的优选路径。症状驱动按需给药的每日剂量有安全性的限制,如ICS联合福莫特罗,每次1~2喷以缓解症状。如果按需给药每日的喷数超过了最大剂量,需要警惕哮喘急性发作或轻度哮喘向中重度进展的可能。按需使用ICS联合快速起效的LABA作为轻度哮喘的优选方案,能减少激素的暴露且不依赖用药依从性,与SABA相比,可显著降低重度急性发作的风险,但在改善气道炎症、气道阻塞、气道重塑,甚或哮喘死亡等结局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2. 低剂量ICS维持治疗联合SABA或ICS-SABA按需使用:低剂量ICS维持治疗联合SABA按需使用,从GINA指南历史上看,一直是轻度哮喘管理中药物治疗的基石。为了缓解症状的同时抗炎,2023年GINA开始建议ICS-SABA复方制剂亦可用于轻度哮喘患者的按需治疗。依从性良好(>75%)的低剂量ICS规律维持治疗,在改善轻度哮喘的症状控制水平、气道炎症、肺功能或病死率方面有较确凿的疗效和安全性。
3.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LTRA)的维持治疗联合SABA或ICS-SABA按需使用:作为二线药物,LTRA因服用方便在轻度哮喘的治疗中受到关注。真实世界研究发现,在初级医疗机构,LTRA在治疗轻度哮喘获得与低剂量ICS规律维持治疗相似的生活质量改善,但是系统评价发现,LTRA单药治疗在降低哮喘急性发作和改善气道阻塞方面不如ICS。针对有个人偏好、服用方便、合并变应性鼻炎、运动诱发哮喘、阿司匹林诱发呼吸疾病、不情愿或不能耐受ICS的轻度哮喘患者,可考虑选择LTRA单药维持治疗。
轻度哮喘因异质性而存在不同的气道炎症表型,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患者对ICS的疗效反应较好,而非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哮喘患者对ICS或噻托溴铵有近似的反应性,但噻托溴铵用于轻度哮喘的治疗证据有限。在真实世界,哮喘患者规律维持使用ICS的依从性仅有37.6%,轻度哮喘每日低剂量ICS的具体推荐剂量和依从性方面同样存在诸多疑问或不足。轻度哮喘的治疗,尚需以患者为中心的共同决策模式,尊重和回应患者个人偏好、症状感知差异、个人需求和价值观,实施个体化精准管理。
(三)轻度哮喘可治疗特质的识别与管理
尽管轻度哮喘患者症状轻微,但仍然有急性发作,甚至进展为中重度哮喘或死亡的风险。临床医生既要通过优化哮喘药物治疗方案以减少急性发作,也要关注并识别与急性发作和向中重度哮喘进展相关的可治疗特质危险因素,并制定个体化精准诊疗管理方案以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疾病控制。
可治疗特质的识别需要多维度、多学科系统评估,主要包括肺内可治疗特质、肺外可治疗特质和社会行为危险因素三大领域(表4)。其中,值得强调的是社会行为危险因素领域中的药物依从性差和吸入器技术使用不当,往往是轻度哮喘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
(四)定期随访:评估-监测-调整
治疗方案的实施过程是由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所驱动的一个循环,必须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和评估来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哮喘控制,并逐步确定维持哮喘控制所需的最低治疗级别,保证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医疗成本。需要对哮喘患者定期进行评估,随访频率取决于初始治疗级别、治疗的反应性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通常起始治疗后每2~4周随访1次,以后每1~3个月随访1次,以监测哮喘是否得到控制,定期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药物吸入技术有助于哮喘控制。
内容节选自《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