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重磅活动,免费报名,点击进入:
在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等支持下,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张捷课题组联合香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剑桥大学等合作团队,在大规模纵向队列基础上,对2430名9至10岁的青少年内化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终识别出具有不同脑发育和疾病进展的青少年 “高冲动”和“低冲动” 两个内化疾病亚型;并首次发现高冲动亚型相比低冲动亚型具有更高的外化疾病转化率、抑郁水平、自杀风险,以及更差的认知水平和学业表现,临床上,对具有高冲动性亚型的个体表现出有害的轨迹,早期干预是必要的。该成果强调对不同的内化亚型应采取了不同的焦虑应对策略,对于青少年内化精神障碍疾病的精准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相关论文近日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英国精神病学杂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影响因子10.671分)。
张捷说,内化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是青春期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症状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困扰,影响其社会生活,并且增加了其自杀风险。近年来青少年内化精神疾病患病率急剧上升,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然而,内化疾病在临床症状和生物机制上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严重影响了临床干预对个体的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基于多模态、跨尺度脑科学大数据,识别不同内化疾病亚型。而传统上,冲动特质被认为是外化精神疾病的典型特征,在内化疾病中很少受到关注,并有不同争议。然而,不同亚型采用不同方式应对焦虑,会造成以往研究中不一致的结果。
为此,研究团队首先利用冲动行为量表消极紧迫性、积极紧迫性、缺乏毅力、缺乏计划、快感寻求的五个维度,对2430名9~10岁的青少年内化疾病患者进行了聚类分析,识别出了焦虑水平相同,但冲动水平相反(高冲动和低冲动)的两个内化疾病亚型。研究发现,两亚型具有相反的焦虑-冲动关系:高冲动亚型的基线焦虑水平与基线和两年随访的冲动(缺乏毅力)水平正相关,而低冲动亚型的基线焦虑水平与基线和两年随访的冲动(快感寻求)水平负相关。这一发现表明不同的内化亚型会采取不同的焦虑应对策略:高冲动亚型采用非适应性应对策略,即通过冲动行为获取即时满足,以缓解焦虑;而低冲动亚型会选择采取适应性应对策略,即通过降低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解决引起焦虑的问题。
研究团队进一步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了两种内化亚型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结果发现,高冲动亚型个体负责认知和情绪控制的额颞叶皮层增厚,且该皮层增厚程度与冲动水平增加有关,这意味着高冲动亚型额颞叶皮层发育延缓,而发育迟缓的前额叶可能难以抑制边缘系统过强的激活水平,导致高冲动亚型的情绪与行为控制缺陷。
为探究皮层变异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对各亚型相对于健康群体具有显著变化的脑特征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等分析,结果发现高冲动亚型的皮层变异与异常的免疫系统和失衡的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通路有关。
考虑到面对焦虑情绪的侵扰时,不同亚型可能会采取不同类型的应对策略,从而造成未来心理健康状态的后续变化,研究团队深入探索了两亚型在后续随访中精神病理学症状的发展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在随访中发现,高冲动亚型相比低冲动亚型具有更高的外化疾病转化率、抑郁水平、自杀风险以及更差的认知水平和学业表现,而低冲动亚型表现更好。以上结果提示高冲动亚型相较于其他群体,精神病理学症状发展速度更快。
该研究团队为解决以往关于焦虑-冲动关系的争议提供了实证,强调了冲动特质在内化疾病诊治中和发现高冲动亚型表现出逐渐恶化的疾病发展轨迹的重要性。因此该成果对及时识别高冲动的内化疾病亚型,并针对情绪和行为失调患者给予个体化的精准干预有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生范华鑫,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刘曌雯,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吴欣然,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博士生於葛畅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张捷和香港大学心理学系教授Benjamin Becker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中国医学论坛报通讯员 孙国根)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2023重磅·所有内容12月底下线】北京协和医院朱以诚教授团队撰写临床实用干货,神经科医生必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帕金森病专家组倾力打造,2023年度帕金森病规范诊治能力提升培训!
脑血管病影像读图实战训练,跟随天坛医院放射科沈宓老师,练就影像读图火眼金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畅销20多年的医学影像品牌图书,汇集七大类480多种经典病例影像资料,轻松读片、准确诊断!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从基础解剖到影像解剖和诊断,配图精美,解说详实,囊括大量累及儿童大脑、颅颈和脊髓的疾病!
神经外科领域国际经典著作,畅销北美20余年,由赵继宗院士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团队翻译,来自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总结!
喝水少,更易傻?上海六院最新研究:饮用茶、咖啡、牛奶,均可降低患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