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我是消化科医生,不听劝的父亲,查出了胃癌…很多人间悲剧,几乎每天在消化中心上演!

2020-07-3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内镜

大多数来院做胃肠镜检查的人,都是"火烧眉毛"不得不来检查的,而没有症状来主动体检的,则少之又少。

可想而知,在这些被检者当中发现的肿瘤,十有八九已经回天乏术了!

image.png

反观日本和欧美国家,胃肠镜检查,对于普通人来说,早已经家常便饭,是必检项目。

而我们国家的现状是:

  • 超过70%的人没有做过胃肠镜;

  • 80%以上的人对胃肠镜抱有抵触情绪;

  • 除非不得已,90%的人会拒绝胃肠镜检查,而希望以其他检查替代;

  • 而消化道肿瘤一旦发现,超过85%~90%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一直徘徊在30%以下;

这也难怪,我国的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胃癌、食管癌)死亡率居高不下,因为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我是消化科医生,我不听劝的父亲,查出了胃癌...



我是一个市级中心医院的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我每天都在劝我的病人要及时做胃镜,有问题的要及时复查。

父亲今年66岁,年轻时候,他可谓“五毒俱全”,喝酒抽烟很是厉害,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而且,我们家族有消化道肿瘤史,我的奶奶就患了食道癌,不到70岁就去世了。

因此,我对爸爸的身体颇为担心,总是劝他做一次胃镜,看看食管和胃。然而我的亲爹却对我的话置若罔闻,能吃能喝的,做什么胃镜?

退休后,可能是突然不能适应退休的环境,爸爸食欲变得差了,还经常反酸、烧心我找了他情绪高兴的时候,详细耐心地给他讲了胃镜的必要性。

万幸的是,爸爸这次竟然没有拒绝,爽快地答应了去做检查。常言说,医不自治,我们科主任,德高望重的李教授,亲自为他做胃镜、肠镜检查。

image.png

肠镜倒是没有发现大问题,有两个小息肉,当时就予以电切了。

该做胃镜了,我的心忐忑不安。

终于,镜头清晰地呈现了食管的状态,虽然有些粗糙、充血,食管黏膜粗糙,还有些多发白色扁平颗粒,下段可以看到典型的充血糜烂带,显性的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明确;橘色黏膜上移,贲门口松弛,食管裂孔疝I型高度可疑。但看来还没有什么大问题,我悬着的心也稍稍放松了一点。

然后,主任娴熟地进行胃内逐步观察,直抵胃窦,就发现多发的疣状隆起;然后反转镜身,看到大部分地方都还算可以,最后贴近胃底近贲门的前壁观察,发现一个很小的小隆起,像一个胃底腺息肉一样......

当时想,这次如果不是主任做,会不会漏掉? 我后怕。

主任此时选用了NBI放大模式,明显看到有腺管开口改变,血管紊乱,主任回头对我说:“我考虑早癌“。”建议考虑直接ESD(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这个位置很旮旯,取活检不一定能取到病变组织,整个剥除做大病理活检才能得到更准确的诊断。”

于是决定第三天行ESD术。

术前常规CT检查,未发现胃壁异常表现,更没有发现胃周淋巴结影。于是,又是由主任亲自操刀,病变完美剥离,手术宣告成功。

4天后之后,病理报告出来了——管状腺癌,局灶性黏膜下浸润

image.png

也就是说,爸爸的病变虽然很小,但已经不再是黏膜内癌,已经有黏膜下侵润。

唉,这个倔老头,如果早点做个胃镜,也不至于此吧。

我将这样的经历写出来,是因为看到那么多该检查的人恐惧内镜!那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其实也就持续几分钟,但是却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消化道内隐匿的病变,就会让自己和亲人远离那些不可弥补的伤害。


很多的人间悲剧,几乎每天在消化内镜中心上演



"我有点便血,是不是痔疮犯了?用不着做肠镜吧"。


30岁的贾女士是一个很漂亮的年轻妈妈,检查前,她对笔者如是说。

可是刚一进镜就发现了一个"团块"堵住了镜子前进的道路。

image.png

晚期直肠癌

看着这样的图片,各位读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病理:直肠腺癌。

贾女士今年才30岁,女儿还不到1岁呢,本来幸福美满的3口之家,现在却迎来了"晴天霹雳"。。。。。。

"我平时身体蛮好,从来没进过医院,就是这两天咽东西有点不顺,应该问题不大,门诊大夫太谨慎了"。


在做胃镜之前,40岁的吴女士还满脸轻松的跟笔者聊着。

但是对于"吞咽困难",笔者想每一个有经验的接诊医生都会想到让病人完善一下胃镜检查。

果不其然,吴女士也不幸"中招了"!

image.png

新生的"堤坝样"病变已经堵塞了管腔3/4,只能去外科手术了。。。。。。

若吴女士有点体检意识,早来几年,结果肯定大不一样。

"大夫,胃镜是不是特别痛苦,我感觉腹胀、嗳气3年了,就是一直不敢来做"。


说这句话的李阿姨今年63岁了,孝顺的儿女一直劝她来做检查,可她由于对胃镜检查的恐惧而放弃了好几次机会,这次终于拗不过子女,接受了胃镜检查。可是结果却。。。。。。

image.png

从上图可见胃体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周围黏膜明显僵硬,典型的胃癌的表现啊。

术后病理也支持了笔者的判断:低分化腺癌

对于这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可能已经失去手术机会了。



消化道肿瘤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普通检查发现不了(哪怕是高清的CT、MRI),只能通过胃肠镜加病理活检去诊断




等出现了消瘦、黑便、吞咽不适这些症状,往往提示病情发展到了覆水难收的地步,再去进行干预就为时已晚了。

早期肿瘤九生一死,晚期肿瘤九死一生!

我们以胃癌为例来看,基于TNM分期的5年生存率为:

  • 0期:约为89%~97%。

  • 1期:如果肿瘤仅在胃中发育,存活率降为78%,但如果发现在附近的淋巴结中发生,则可能降至58%。

  • 2期:五年生存率34%。

  • 3期:在3a阶段,癌细胞开始侵犯淋巴结和胃的深部,五年存活率为20%。

  • 在3b阶段,肿瘤扩散到胃的外层和一些更多的淋巴结。存活率为8%。

  • 4期:这是癌症的晚期阶段,癌细胞也会扩散到大量淋巴结和远处器官中,五年存活率约为7%。

可见,早发现、早治疗有多么重要!而发现胃肠道早期肿瘤的金标准,唯有内镜+病理活检

image.png

"发现1个早癌,挽救1条生命,幸福1个家庭",国内著名消化内科专家李兆申院士早已指出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的消化内镜诊断治疗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就拿胃癌来说,最新的统计表明,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愈率可以高达97%,术后患者无需进行放化疗,定期复查胃肠镜就可以了。

对于无症状的人群,国内专家的建议是超过40岁,不论男女,都要5年接受1次胃肠镜检查。

借助于光教授的话:"生命只有1次,请不要拒绝胃肠镜检查。"


这些人必须要做胃镜检查



第一类,有症状的患者



经常出现胃痛,上腹痛,上腹饱胀,恶心,反酸,嗳气,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食欲减退,黑便,呕血,烧心,胸骨后疼痛,口苦,有吞咽困难等症状的情况,需要去看医生。

医生评估之后,会根据你的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做一次胃镜,看看胃里面有没有炎症,息肉,溃疡,甚至是癌症等情况。


第二类,体检异常的患者



很多人每年都会定期参加体检,如果体检发现一些异常的指标,提示胃病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例如,体检的时候发现有贫血,幽门螺杆菌感染,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血清胃蛋白酶原浓度变化。

如果体检的时候,发现这些异常,有可能需要胃镜检查,需要医生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胃镜检查。


第三类,胃癌的高危人群



即使你没有任何的症状,没有任何的不舒服,你也有可能是胃癌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体检。胃癌的高危人群是以下的人群,只要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就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1)来自胃癌的高发地区;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

(3)曾经患有胃的癌前疾病,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曾经做过胃的手术,肥厚性胃炎等等;

(4)有一级亲属罹患胃癌;

(5)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长期高盐饮食,长期吃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的人群。

(6)40岁以上所有人群,无论有无上述5条。

来源:胃肠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