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文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蒋东风 金嘉琳
1. 健康成人的脑脊液压力值为80~180 mmH2O。感染、出血和肿瘤可以改变脑脊液分泌和吸收之间的平衡,造成颅压升高。
2. 正常脑脊液无色清亮。脑脊液白细胞不超过8×106/L,红细胞不超过5×106/L视为正常。生化实验中蛋白质和葡萄糖是两个主要项目。
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脑脊液压力、外观性状、细胞计数和生化分析等对于疑似脑膜炎患者有提示作用。不同病原体感染时,脑脊液特性虽有所重叠,但大体不同。
脑脊液检查对于了解颅内病变性质及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有很大帮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读懂脑脊液化验单。
脑脊液(CSF)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脑脊液由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约20%的脑脊液在脑室中,其余分布在颅内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中。健康成人的脑脊液生成速度约为20 ml/h,脑脊液总量为90~200 ml,健康成人的脑脊液压力值为80-180 mmH2O[1,2]。如果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均可导致颅内压升高。颅内感染、脑出血或颅内肿瘤等病变可打破脑脊液分泌与重吸收之间的平衡,从而导致颅内压升高。
健康人大脑中存在一个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指将脑组织与血液分隔开的屏障系统,可防止液体、电解质和其他物质经简单扩散从血液进入脑脊液或脑实质。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1)红色: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
(2)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清中胆红素超过256μmol/L或脑脊液中胆红素超过8.6μmol/L时,可使脑脊液黄染;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时,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1.5 g/L)而呈黄变症。
(3)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
(5)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真菌感染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红细胞:正常脑脊液中不存在红细胞。脑脊液中出现红细胞,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脑出血(病理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性)及腰穿损伤出血(非病理性)等,脑脊液中出现红细胞不超过5×106/L在成人中可被视为正常。
白细胞: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无白细胞。若脑脊液是通过腰椎穿刺获得,在成人中白细胞出现不超过8×106/L可被视为正常。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① 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②结核性脑膜炎:细胞中度增加,大多在50~500×106/L.
③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细胞数仅轻度增加,一般不超过1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
④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细胞数轻至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
(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
细胞数可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中可找到白血病细胞或癌细胞。
(3)颅内寄生虫病
脑脊液中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4)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为均匀血性脑脊液。除红细胞明显增加外,还可见含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
蛋白质基本上被血-脑屏障阻挡在脑脊液之外。进入脑脊液的蛋白质主要是通过可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饮囊泡内运输而到达脑脊液。成人的正常脑脊液蛋白质浓度为120~600 mg/L[3]。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通常提示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脑脊液循环阻塞以及鞘内球蛋白合成增多等。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炎等,也可见于非炎性疾病,如中枢肿瘤占位和脑出血等。脑脊液若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细胞数正常,而蛋白量明显升高,则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有提示性意义。
正常脑脊液葡萄糖/血清葡萄糖比值为0.5~0.8[4,5],脑脊液葡萄糖浓度低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而脑脊液葡萄糖浓度升高仅见于高血糖。脑脊液葡萄糖浓度<1.0 mmol/L时,强烈提示细菌性脑膜炎[6]。脑脊液葡萄糖浓度异常降低也可见于分枝杆菌、螺旋体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康复期间,脑脊液葡萄糖浓度往往比脑脊液细胞计数和蛋白质浓度更快恢复正常。相比之下,在多数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期间,脑脊液葡萄糖浓度一般正常,不过在部分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所致脑膜脑炎的患者中,也会出现脑脊液葡萄糖浓度降低。脑脊液葡萄糖浓度低也可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在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液系统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中,由于葡萄糖向脑脊液的主动运输被破坏,脑脊液葡萄糖浓度可能较低[7]。
正常脑脊液乳酸浓度为1.0~2.8 mmol/L,脑脊液中乳酸浓度增高,主要见于感染,特别是细菌性脑膜炎,而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中乳酸多为正常或是轻度增高。当脑脊液乳酸浓度>4 mmol/L时,往往高度提示颅内感染。研究显示,测定脑脊液中乳酸浓度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两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乳酸盐浓度的诊断准确度高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和蛋白质浓度[8,9]。
几种常见的不同类型脑膜炎鉴别图如下[10]:
感染类型 | 外观 | 脑脊液白细胞总数(×106/L) | 脑脊液细胞分类/% | 脑脊液蛋白质/(mg/dl) | 脑脊液葡萄糖/(mg/dl) |
病毒性脑膜炎 | 清亮 | 正常或升高(<1000) | 单核细胞为主 | 正常或轻度升高(<200) | >45 |
细菌性脑膜炎 | 浑浊 | 升高(>1000) | 中性粒细胞为主 | 升高(100~500) | <40 |
结核性脑膜炎 | 毛玻璃状 | 升高(50~500) | 单核细胞为主 | 显著升高 | <45 |
真菌性脑膜炎 | 常清亮,或浑浊 | 升高(20~500) | 单核细胞为主 | 升高 | 显著降低 |
总结与反思
简述正常的脑脊液循环
请比较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真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特点有哪些异同点?
明日话题
不同病原体,不同脑脊液检测方法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往期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