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1年11月6—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危重症学术会议采取“网络在线”的形式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呼吸领域的顶级专家,针对呼吸危重症相关的临床诊疗热点、难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探讨,为大家带来了内容丰富、贴近临床的学术盛宴。
11月6日,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以“机械通气人机同步评估与优化调节”为题进行了精彩汇报!
人机同步是指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中,反映患者吸气努力和呼吸机送气协调性的指标。常规评估包括吸气触发、吸呼气切换、气流等,更全面的评估包括呼吸中枢驱动的节律和强度等。人机不同步事件(PVA)在有创通气中的发生率约为25%,在无创通气中的发生率约60%~80%。
那么,为什么要关注PVA呢?陈荣昌教授指出,PVA对机械通气时长、病死率、ICU入住时长、住院时长、舒适度、睡眠质量及气切率等临床结局均有不良影响。
目前人机同步的物理检测方法包括:① 呼吸机压力和流量图形监测;② 食道内压和跨膈压的监测;③ 食道呼吸肌电图监测;④ 体表呼吸肌电图监测;⑤ 使用计算机算法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
吸气时食道内压和跨膈压(胃压-食道压)的摆动可以协助判断呼气努力,提高判断PVA的准确性。但该方法的缺点是操作复杂,一般应用于科研或重症患者检测。
食道膈肌肌电是指利用食道电极检测呼气时膈肌肌电,可协助判断吸气努力和PVA。这既是一项检查,也是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的治疗手段。
体表呼吸肌电是指在呼吸机体表相应位点,通过体表电极吸气时的肌电活动判断吸气努力,信噪比(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低于食道呼吸肌电。肌电信号经算法优化后,呼吸周期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现,使体表肌电可用于PVA的判断。
计算机算法基于流量、气道压、食道压等生理信号编写算法,自动检测PVA。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提出了Better CarevTM 算法原理:① 预测理想流量曲线;② 获取实际流量曲线;③ 计算偏移量;④ 当偏移量>42%时,识别无效触发(图1灰色底纹处)。
图1
无效触发是指患者吸气努力未能触发呼吸机送气,在有创通气中的发生率约为40%。主要机制为:① 中枢驱动过弱(继发于过量镇静、支持压力过大或膈肌功能障碍);② 存在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③ 触发灵敏度过低。图像(图2)表现为气道压凹波、流量凸波和有肌电活动,未见呼吸机送气。
图2
自动触发是指呼吸机未受患者触发而进行送气。机制包括:① 呼吸机由其他因素导致的气道压力、流量的改变而触发(心脏搏动、气体泄漏、管道冷凝液及气道分泌物等);② 触发灵敏度过高。图像(图3)表现为气道压、流量和肌电活动均未见吸气努力信号情况下,呼吸机送气。
图3
双触发是指患者的一次吸气努力引发了两次呼吸机送气。机制包括:① 中枢驱动过强;② 肺组织顺应性过低;③ 切换灵敏度过高。图像(图4)表现为① 呼吸周期时间判读:间歇时长即本次呼吸周期吸气时间(TI)≤1/2平均吸气时间(Ti ,取30个呼吸计算);② 肌电信号判读:同一肌电活动过程中出现两次送气。
图4
提前切换是指呼吸机在患者仍处于吸气状态时停止送气。机制包括:① 肺组织顺应性过低;② 切换灵敏度过高。图像(图5)表现为① 呼吸时间节律T1<Ti(取30个呼吸计算);②肌电信号呼吸机送气结束时间早于患者吸气结束时间。
图5
延迟切换是指患者吸气结束后,呼吸机仍在送气。机制包括:①非预置漏气;②切换灵敏度过低。图像可表现为①无肌电信号T1≥2Ti(取30个呼吸计算);② 膈肌肌电信号(图6)T1≥2Tip(神经吸气时间)。
图6
流量“饥饿”是指呼吸机送气流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机制主要为容控模式时,流量不能随患者通气需求变大而增大。图像(图7)表现为吸气努力增大但流量恒定、气道压曲线降低。
图7
目前使用人机不同步指数(AI)对人机不同步进行量化,计算方式为不同步事件总数/(呼吸机送气次数+无效触发次数)×100%,若AI≥10%为严重人机不同步,其与不良预后有关。
人机不同步最常见问题包括:①容量控制通气时吸气流量、吸气时间和节律的不协调;②无效和延迟触发;③压力控制型通气时的辅助强度不协调;④严重漏气导致的严重人机不协调;⑤压力调控容量控制时设定的潮气量不合理;⑥无创通气排气量与患者的呼出气量不匹配。
一项关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PVA的前瞻性观察研究显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PVA很常见,最普遍的PVA类型是无效触发。PVA的发生频率和AI与脑损伤类型无关,但与通气模式、呼吸中枢驱动强度和镇痛及镇静策略有关。
一项机械通气开始24小时监测反向触发发生的研究显示,大部分患者试验时使用了镇静药物。反向触发几乎见于每一例受试者,但发生率个体差异大。结果表明,自主呼吸越强,反向触发越频繁,提示反向触发在镇静向自主呼吸过渡期有更高的发生率。
为了寻找更客观的评估指标,一项发表于2020年的研究使用膈肌超声检测无创通气发生PVA。结果显示,膈肌超声检测自动触发和延迟切换的准确性高于传统方式(气道压+流量),是一项简单高效可行的床旁诊断工具。
目前,也有使用膈肌电图优化参数调节的相关研究。一项加拿大的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显示,基于膈肌肌电改善PSV模式参数,可改善人机同步,但对呼吸做功和压力时间无显著影响。
陈荣昌教授指出,人机不同步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在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中,人机不同步是能够反映患者吸气努力和呼吸机送气的协调性。PVA对机械通气的效果(时长、气切率、舒适度、睡眠质量等)有显著的影响。人机同步涉及多方面,包括吸气流量匹配、吸气努力与呼吸支持的匹配、呼出气量与排气装置的匹配等。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重视人机协调的问题,它是优化呼吸及参数设置的重要因素,可能对临床疗效有重大影响。
中国医学论坛报元璐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