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Trastuzumab Deruxtecan after Endocrine 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内分泌治疗后德曲妥珠单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发表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IF(2024):96.2]
主要中国作者:胡夕春 张清媛
相关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基于DESTINY-Breast04研究的突破性结果,国内外权威指南纷纷推荐德曲妥珠单抗用于HER2-low(IHC 1+或IHC 2+/ISH-)晚期乳腺癌的治疗,2024 CSCO BC指南也将HER2-low列为单独章节阐述,为HER2-low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提供诊疗指导。
在DESTINY-Breast04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治疗线数前移、扩大获益人群(HER2-low和HER2-ultralow)的DESTINY-Breast06研究始终备受瞩目。2024年9月15日,ESMO年会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同期发布了DESTINY-Breast06研究的主要结果,提示在接受≥1线内分泌±CDK4/6抑制剂治疗的晚期HR+、HER2-low或HER2-ultralow晚期乳腺癌中,与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TPC)相比,德曲妥珠单抗可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这为HR+、HER2-low或HER2-ultralow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中,德曲妥珠单抗的治疗线数前移提供了更多参考。
DESTINY-Breast06研究是一项全球、随机、开放标签的Ⅲ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德曲妥珠单抗和TPC在HR+、HER2-low(IHC 1+或IHC 2+/ISH-)或HER2-ultralow(IHC>0,<1+)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入组患者均未在晚期阶段接受过化疗,需在晚期阶段接受过至少2线内分泌治疗,若患者在既往辅助内分泌治疗24个月内进展或在1线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6个月内出现进展,则患者只需要在晚期阶段接受过至少1线内分泌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经盲态独立中心评审委员会(BICR)评估的HR+、HER2-low人群的PFS。关键次要终点为HER2-low人群的总生存(OS)期,意向治疗(ITT)人群(HER2-low和HER2-ultralow人群)的BICR-PFS和OS。
图1 DESTINY-Breast06研究设计
研究共入组了86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HER2-low患者713例,HER2-ultralow患者153例。所有患者随机(1:1)分配至德曲妥珠单抗组(n=436)和TPC组(n=430;卡培他滨[59.8%],白蛋白紫杉醇[24.4%],紫杉醇[15.8%])。ITT人群中,783例(90.4%)患者曾在晚期阶段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636例(73.4%)患者曾在晚期阶段接受过氟维司群单药或联合治疗;其中584例(67.4%)患者接受过内分泌+CDK4/6抑制剂作为1线治疗,217例(25.1%)患者接受过内分泌+CDK4/6抑制剂作为2线治疗。
截至数据分析时(2024年3月18日),研究已达到主要终点,HER2-low人群中,与TPC相比,接受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BICR-PFS显著改善(13.2个月 vs 8.1个月;HR=0.62,95%CI 0.51-0.74;P<0.001)。ITT人群中,德曲妥珠单抗组的BICR-PFS也显著优于TPC组(13.2个月 对 8.1个月;HR=0.63,95%CI 0.53-0.75;P<0.001)。在HER2-ultralow人群中,德曲妥珠单抗组也展现出了获益趋势(13.2个月 对 8.3个月;HR=0.78,95%CI 0.50-1.21)。目前OS数据尚不成熟,不过在HER2-low人群中可观察到OS获益趋势(HR=0.83,95%CI 0.66-1.05),德曲妥珠单抗组和TPC组的12个月OS率分别为87.6%和81.7%。
图2 HER2-low、ITT、HER2-ultralow人群的PFS分析
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HER2-low人群中,德曲妥珠单抗的PFS获益趋势不受年龄、HER2表达状态(IHC 1+和IHC 2+/ISH-)、既往治疗、是否存在肝转移等方面的影响。
图3 HER2-low人群的亚组分析
在经确认的客观缓解率(cORR)上,无论是HER2-low人群(56.5% 对 32.2%)、ITT人群(57.3% 对 31.2%)还是HER2-ultralow人群(61.8% 对 26.3%),德曲妥珠单抗组均高于TPC组。并且所有患者中,仅在接受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了完全缓解,在TPC组中无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图4 BICR评估的抗肿瘤活性
安全性分析上,德曲妥珠单抗的安全性数据与既往研究相似,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德曲妥珠单抗组和TPC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分别为11.0个月和5.6个月。德曲妥珠单抗组和TPC组的任何级别不良事件(AEs)发生率分别为98.8%和95.2%,≥3级AEs发生率分别为52.8%和44.4%。在需特别关注的AEs上,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相关的间质性肺病/肺炎的发生率为11.3%,不过多为1~2级,≥3级的发生率仅为1.4%。
德曲妥珠单抗可作为HR+、HER2-low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选择,其较TPC可显著延长PFS期。在HR+、HER2-ultralow人群中,德曲妥珠单抗同样表现出优越的抗肿瘤活性,有望进一步拓展德曲妥珠单抗的治疗获益人群,为更多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自DESTINY-Breast系列研究公布相关研究结果以来,德曲妥珠单抗一直是乳腺癌领域备受关注的“明星”ADC。其中,首个针对HER2-low表型并取得成功的DESTINY-Breast04研究,更是打破了乳腺癌抗HER2治疗格局,为广大的HER2-low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抗HER2治疗新希望。基于DESTINY-Breast04的突破性成果,国内外乳腺癌诊疗指南推荐德曲妥珠单抗用于HER2-low(IHC 1+或IHC 2+/ISH-)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其中CSCO BC指南2024年更新内容中,将“HER2-low”作为一个单独的章节进行阐述,为中国HER2-low乳腺癌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参考。
继DESTINY-Breast04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DESTINY-Breast06研究进一步将治疗线数前移,并探索性地纳入了HER2-ultralow人群。其研究结果也提示,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德曲妥珠单抗可为既往接受过≥1线内分泌±CDK4/6抑制剂治疗的HR+、HER2-low或HER2-ultralow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疗效获益。这不仅为HR+、HER2-low晚期乳腺癌患者更前线使用德曲妥珠单抗带来了更多信心,也进一步重新界定了“HER2-low”的表达下限,将更多患者纳入了抗HER2治疗获益范围。这一突破性结果,使DESTINY-Breast06研究继2024 ASCO的专场汇报后,于近日全文发表在NEJM,这也是德曲妥珠单抗第6次登顶NEJM。
除此之外,在2024 ESMO年会上,DESTINY-Breast06研究者们公布了PRO数据和HER2表达状态测定的最新分析结果。DESTINY-Breast06的PRO结果提示,在ITT人群中,与TPC相比,接受德曲妥珠单抗治疗患者疼痛的至恶化时间(TTD)显著延迟(22.0个月 对 6.3个月;HR=0.51,95%CI 0.39-0.65),在身体/角色/情感功能、疲劳方面,德曲妥珠单抗TTD也优于TPC(HR<1)。结合NEJM 发表的结果和2024 ESMO年会公布的PRO数据,可发现德曲妥珠单抗不仅可为患者带来疗效获益,还可长期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PRO数据的补充,也为HR+、HER2-low晚期乳腺癌在临床实践用推迟化疗、前线使用德曲妥珠单抗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DESTINY-Breast06研究中关于HER2表达状态测定的最新分析结果,则为临床实践中HER2-low和HER2-ultralow的判读提供参考,为实现更多患者获益带来可能。
综上所述,DESTINY-Breast06研究有望在DESTINY-Breast04研究的基础上再次革新乳腺癌抗HER2治疗格局,进一步扩展我们对HER2-low和HER2-ultralow的理解。相信更多以德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新型药物从后线到前线、从晚期到早期的探索,将不断改变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助力乳腺癌精准诊疗策略再升级,为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高质量长期生存的希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首席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
欧洲临床肿瘤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乳腺癌Faculty Member
国际ABC5-7 Panelist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评中心审评专家
主编《肿瘤内科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和《肿瘤科常见诊疗问题问答—胡夕春医师查房实录》等专著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肿瘤学国家重点专科带头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中国医学论坛报 黄琳琳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