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详解首款国产mRNA新冠疫苗1期临床试验数据

2022-01-28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新型冠状病毒病

自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苗成为了结束这场持久而影响深远的大流行的关键,其中,mRNA疫苗更是在这场全球抗疫战中大放异彩。2022年伊始,我们也看到了国产新冠mRNA疫苗的好消息。


2022年1月24日,备受瞩目的国产mRNA新冠疫苗ARCoVaX(ARCoV)的Ⅰ期临床试验数据公布,并发表在《柳叶刀·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杂志上。这款国产新冠mRNA疫苗由艾博生物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沃森生物共同研制,Ⅰ期临床试验由李兰娟院士领导进行,在杭州树兰医院完成。


1.jpg


ARCoV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mRNA疫苗,根据文章,这是一项单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Ⅰ期试验,评估了这款编码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mRNA疫苗的初步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


ARCoV的Ⅰ期临床数据


这项Ⅰ期临床试验纳入了120名18-59岁(平均27岁)、SARS-CoV-2感染阴性的健康成年人,并采用区组随机分组的方式随机分配,接受肌肉注射疫苗或安慰剂,疫苗剂量为5μg、10μg、15μg、20μg和25μg,共6组,每组20人。


2.jpg

ARCoV的Ⅰ期临床试验流程图


试验结果显示,ARCoV在这5种不同剂量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接种后56天内无严重不良事件报告,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其中,发烧是最常见的系统性不良反应,出现频率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5μg组仅有5%受试者出现,25μg组100%出现(p<0.0001)


更重要的是,ARCoV能够诱导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抗RBD的IgG中和抗体在第二次注射后7天显著增加,并在第14 - 28天达到高峰,而特异性T细胞反应(IFN-γ/IL-2)在完全接种后7-14天达到高峰。


2.png

特异性T细胞反应(IFN-γ/IL-2)在完全接种后7-14天达到高峰


其中,15μg试验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接种56天后,对原始野生型假病毒中和活性ID50达290,大约是新冠康复患者的2倍;对野生型活病毒的中和活性,15μg组中和滴度FRNT50为145,但5μg和25μg组则较低,分别为42和41。


微信图片_20220128060703.png

15μg试验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


据此,这项临床研究证实了ARCoV的安全性,且具有良好耐受性及免疫原性,支持了对ARCoV进行大规模的进一步临床测试,目前ARCoV的多中心Ⅲ期临床正在全面开展。


ARCoV的优势与不足


在ARCoV之前,国际上,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表现优异。在临床试验中,这两种疫苗在预防症状性感染方面都有90%以上的效果,并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虽然随着Delta和Omicron变体的出现,突破性感染有所增加,但这两款新冠mRNA疫苗在预防住院和死亡方面仍然相当有效。


ARCoV作为国内首款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mRNA疫苗是一项重大突破,从目前的Ⅰ期临床数据来看,对比国际上已上市的这两款mRNA疫苗,ARCoV的有着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艾博生物开发的这款mRNA疫苗ARCoV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可在正常家用冰箱温度下(2-8℃)长期保持稳定(至少6个月),这为mRNA疫苗向公众的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比之下,Moderna的mRNA疫苗需要在-20℃下保存和运输(在2-8℃稳定30天),而BioNTech更是需要在-70℃下保存和运输(在2-8℃稳定5天)


在安全性上,ARCoV的不良反应比较大。虽然这是mRNA疫苗的普遍特点,但ARCoV引发的不良反应还是有点出乎意料。在最有效的15μg组,出现一种以上不良反应的高达90%,其中出现发烧症状的有85%,30%的人是三级(39-40度的高烧);在25μg组,出现发烧症状的更是达到100%。这个比例超过了辉瑞/BioNTech与Moderna的mRNA疫苗所有临床试验的结果。


微信图片_20220128060728.png

ARCoV的Ⅰ期临床试验的全身不良反应


此外,ARCoV表现出来的有效剂量范围较小。ARCoV的Ⅰ期临床数据显示,15μg可以引发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但其他四个剂量组的效果较差。例如,10μg、20μg组与15μg仅相差5μg,但接种第二针14天后中和抗体滴度却仅为15μg组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辉瑞/BioNTec开发的BNT162b1在中国的临床试验里,10μg组与最高效的30μg组差异并不大。鉴于接种时存在的剂量误差,如此狭窄的有效剂量区间可能会影响ARCoV的实际效用。


微信图片_20220128060744.png

BNT162b1的10μg组与最高效的30μg组差异并不大


最后,ARCoV的抗原是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而不是常用的全长S蛋白,即和辉瑞/BioNTech早期候选疫苗BNT162b1相似,但辉瑞最终选择了BNT162b2(针对全长S蛋白)。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试验中,仅用RBD的BNT162b1的不良反应比例要高于全长S蛋白的BNT162b2。此外,在突变株层出不穷、尤其是Omicron有更多RBD突变的情况下,ARCoV将在后续临床试验中面临更多挑战。


结语


新冠大流行爆发以来,mRNA疫苗备受公众关注,与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等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可以提供更强的免疫保护能力,且可以根据病原体变异情况迅速进行更新迭代。


总而言之,这项发表在《柳叶刀·微生物》上的Ⅰ期临床研究表明,ARCoV能够诱导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在接种后也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事件,并且具有出色的稳定性。但ARCoV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发烧、淋巴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的比例比目前国际上已上市的两款mRNA疫苗要高,以及有效剂量区间更狭窄等等。


作为国内首款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mRNA疫苗,ARCoV被寄予了太多期望。据了解,在后续临床试验中,上述不良反应等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我们也期待ARCoV在后续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更出色的表现,期待首个国产新冠mRNA疫苗的上市。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转发自生物世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